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普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京教育(普教版)

孙贺新

月刊

1000-7997

bjjybjb@public.bta.net.cn

010-83552103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18号北京教育杂志社

北京教育(普教版)/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
查看更多>>是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融理论性、指导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综合类刊物,是北京市社科类一级期刊。刊物以为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宗旨,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市几乎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均有订阅。刊物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代大学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的实践逻辑

    周继良夏凡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大学是相互作用与相互支持的,这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必然且稳定的双向赋能实践逻辑。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大学发生系统性变革,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促进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引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和培养模式的变化;引发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的重构;改变大学教师的科研范式;促进现代大学治理的变革;引发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重构。反过来,现代大学通过促进劳动力再生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慧支持;通过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塑就和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变革知识生产与获得方式助力新质生产力。当前,我国大学赋能新质生产力可基于如下现实路向:进一步加大新质生产力相关理论研究;及时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改进和优化大学教师绩效考核与学术评价的制度设计;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社"五位一体协同培养创新体系建设。

    新质生产力现代大学人才培养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大学教学制度创新

    王坤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大学教学制度创新提出新要求、建构新契机。大学教学制度因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以教学体制机制的自我变革促进大学教学从模仿型回归知识生产型,代表教学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在教学制度的组织之维,关键从绩效导向的教学评价转向贡献导向的教学评价,开发教学组织制度负责任的解放功能;在教学制度的过程之维,关键在于教学专业基础、教学专业价值和教学专业实践的改进,开发教学实践制度基于教学理论和正确价值导向的改进发展范式;在教学制度的保障之维,关键在于建立高质量专业化大学教学研究体系,基于专业规范力促教研制度回归教研属性,确保一线任教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成就感、荣誉感和正确动机。

    新质生产力大学教学制度创新

    大学创新的三个维度

    马陆亭
    19页

    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标准研究

    洪艺敏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标准以支撑和引领地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坐标,以高校应履行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职能为维度,提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建成高水平的标准是成为区域卓越大学,建成区域教育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服务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和区域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本研究所提出的建设标准是方向性、指导性和增值性标准,旨在引领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为不同区域应用型高校建成高水平提供思路。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建设标准

    中国大学生的在地国际化发展——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王小青黄洁周婧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地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趋势,其重要性与传统的海外国际化逐渐相同甚至在特殊时期更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在地国际化实践探索。目前,一些研究开始关注在地国际化经历对于本土学生发展的影响,但尚缺乏实证研究关注"究竟国内高校采取了哪些在地国际化措施""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国际化经历"等问题。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的华中科技大学为案例,借助质性研究方法回应上述问题。研究发现:高校采取的在地国际化措施类型较为多样化,包括外语学习、师资国际化、课程学习、课外学习、与留学生互动、课外活动以及中外合作项目学习。多数措施吸引了本土学生深度参与并内化为各自的在地国际化经历。这些研究结果为我国高校采取和完善在地国际化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

    在地国际化国际化"双一流"建设高校

    新时代首都发展视阈下市属高校定位与发展思路探析

    杨振军王帅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首都发展呼唤北京高等教育的新作为。立足新的时代方位,探讨了北京市属高校基本定位,并基于对其高质量发展基础条件和现实挑战的剖析,提出了深入推进市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市属高校承担着办市民满意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市民素质持续提升和一线人才稳定供给的"压舱石"、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生力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蓄水池"等重要职责使命,市属高校高质量发展基础条件扎实但面临的现实挑战也极为严峻,应积极寻求优质生源、学科建设、国际化等方面的重大突破。

    市属高校分类发展高质量现代化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新媒体形象提升研究

    王颜欣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作为高校形象的重要构成,高校新媒体形象正在逐步发展成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高校提升新媒体形象提供了遵循。在融媒体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高校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在文化自信、价值引领和有效传播等方面发力,推动高校新媒体形象的优化升级。

    习近平文化思想高校新媒体形象融媒体

    高校二级学院精神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高蕾李文超尹静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指导高校二级学院精神文化体系培育和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其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重大论断都对学院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构建具有工科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并且融入思想引领、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在打通文化育人"最后一公里"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习近平文化思想精神文化体系高质量发展

    行业背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郝勇飞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更是为行业背景高校的文化育人指明了方向。行业背景高校要从历史发展、教育主体和环境创设三个维度来展现文化育人实效。从历史发展中凝练精神烙印、从办学治校中彰显文化特色、从服务民族事业中夯实文化育人作用,讲好校园故事,实现文化浸润。

    习近平文化思想行业背景高校文化育人

    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学理阐释与实践路径

    肖进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党中央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基于高校的组织特性和功能定位,从系统耦合理论、知识生产模式理论、政党治理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视角,对高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的逻辑理路进行了阐释分析。从强化理念融合、深化治理融合、推进组织融合、注重队伍融合、抓实载体融合五个方面,提出了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的实践路径。

    高校党的建设事业发展高质量发展"一融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