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普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京教育(普教版)

孙贺新

月刊

1000-7997

bjjybjb@public.bta.net.cn

010-83552103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18号北京教育杂志社

北京教育(普教版)/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
查看更多>>是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融理论性、指导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综合类刊物,是北京市社科类一级期刊。刊物以为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宗旨,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市几乎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均有订阅。刊物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落实艺考改革精神 选拔德艺双馨人才

    于红梅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严格规范开展招生工作是高等艺术院校高质量做好人才选拔与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等艺术院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招生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招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处理好"分"与"人"、"校"与"系"、"招"与"育"的关系,建立特色鲜明的选才机制,充分发挥二级院系在招生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形成"招生-培养-反馈"的良性机制,同时压实责任,强化纪律、法律、保密、公平和服务意识,切实做好招生工作,为我国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文化艺术人才支撑。

    高等艺术院校招生人才选拔人才培养

    中国共产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历史演进及推进理路

    许桂芳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是新时代强化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经奠基起步期、曲折探索期、恢复发展期和创新强化期四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为新时代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历史支撑。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使命导向、问题导向、示范导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思想建设和思想政治领导中的能动作用,落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

    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史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逻辑遵循、现实方案与实践要求

    卢亮亮宋禹頔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中国共产党能否实现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是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必须要回答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演进的三重逻辑,并坚持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互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相统一的现实方案。就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实践要求而言,中国共产党还要时刻保持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做到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加强纪律建设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大党独有难题自我革命问题意识纪律建设

    推进青年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研究

    王博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推进青年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应加强对其规律性研究和理性化思考,处理好党史教育中真理与价值、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科学把握学习历史知识与传承伟大精神相协调、了解历史规律与坚定理想信念相结合、总结历史经验与启示当代实践相贯通的内在要求。坚持党史教育科学性原则、政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通过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和网络媒体等具体举措,推进青年党史教育实现常态化、长效化,使得党史教育在青年中进一步深入,引导当代青年在新征程中不断开拓进取,自觉担当起历史使命。

    党史教育常态化青年唯物史观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使命担当

    张福有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提供政治保障、厚植价值根基、凝聚精神动力的功能优势,要通过巩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激发全体人民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等途径,自觉担当起政治方向引领、价值共识缔结、精神氛围营造的使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不竭动力。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式现代化功能定位使命担当

    新时代高校学生理论宣讲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

    李翔纪博妍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生理论宣讲是党的理论宣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的必然要求,更是在新时代把准时代脉搏、不断改革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实践。在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理论宣讲工作,应积极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创新形式载体、深耕宣讲文本、优化组织管理,努力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动力。

    学生理论宣讲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课实施路径

    高校党组织着力培养新时代"大先生"的实践路径和举措

    魏芬孙跃东任惠兰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从"四有"好老师到"大先生"的提出,更加明确了新时代教师的职业使命和时代担当,提供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培养的目标方向和行动指南。高校是培养时代新人和新时代"大先生"的重要主体,高校党组织在"大先生"培养工作中担负重任。高校党组织应深刻认识和理解培养新时代"大先生"的战略价值和时代意义,主要从德性、责任、情怀三个维度把握"大先生"培养工作的基本方向,重点从政治导向、思想引领、组织保障、人才政策和文化氛围的营造等方面探索实践路径和举措,开创培养新时代"大先生"的新局面。

    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大先生"

    首都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及实现路径

    费英秋武玉婷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都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带有首都地域特色的精神和物质资源的总和。首都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优化课程资源。为此,要将满足学生需要、提升"获得感"作为立足点,将建构"师资-课程-方法"体系作为着力点,将培养"强国有我"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出发点,将实地参观首都红色资源的红色活动作为衔接点。切实提升首都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的亲和力、获得感和实效性。

    首都红色资源课程思政逻辑理路实现路径

    "感动中国人物"故事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析

    周万涛赵相斌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感动中国人物"故事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内容、育人目标、教育方式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将"感动中国人物"故事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既能发挥感动中国人物对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又能丰富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实效,更好地引导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可通过课前准备、课中应用、课后实践三个路径,将"感动中国人物"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感动中国人物"故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习近平给科技小院学生回信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

    赵少华刘格菁
    55-5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内容深远、意义深刻,为新时代"三农"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指向。将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小院学生回信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强化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也对厚植不同学段学生爱农情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融入时要把握好各学段学生特点,在融入的过程中要注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在推进策略上完善融入的系统性,创新融入形式的多元性,以及保障融入的有效性。

    习近平给科技小院学生回信精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