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田亚平

双月刊

1006-1703

bjmy@china-isotope.com

010-68525141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号305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Journal Labeled Immunoassays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同位素公司主办的医学刊物,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兼顾的原则,集中刊登国内标记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其他非同住素标记免疫分析、免疫荧光分析等)领域内的理论、应用及技术创新和改进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巨细胞动脉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陈思曾小莉聂睿廖华...
    1177-1182,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巨细胞动脉炎(GCA)与类风湿关节炎(RA)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方法 GCA和RA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集来自FinnGen数据库,采用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来探讨GCA与RA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通过验证数据集和荟萃分析进行进一步验证.采用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数法、MR Egger回归、简单和加权模型进行双向MR分析,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 训练阶段结果表明RA会增加GCA的患病风险(IVW:OR=1.44;95%CI 1.25~1.65,P=2.20×10-7),且这种因果关系在4个验证集(所有IVW:P<0.001)及荟萃分析(IVW:OR=1.37,95%CI 1.29~1.45,P<0.0001)中得到了验证.此外,反向MR分析3个验证集(所有IVW:P<0.001)及荟萃分析(IVW:OR=1.05,95%CI 1.03~1.08,P<0.0001)的结果表明GCA会增加RA的患病风险.结论 GCA与RA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联,这对疾病的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巨细胞动脉炎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系

    健康人群急进高原前后血生化免疫检测分析

    崔赛嘉田亚平陈卉宁贾倩...
    1183-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平原(海拔57m)成年健康人群急进到高原地区(海拔4300m)后其血生化、免疫等65项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指标变化意义.方法 15名平原成年健康人,分别采集他们身处平原地区和高原地区的静脉血,行血生化、免疫等检测,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 65项血生化、免疫检查指标中:①上高原后1周与在平原地区比较,变化指标共有12个,其中表现下降趋势的为血脂检查指标APOA(载脂蛋白A)、HDL(高密度脂蛋白)、肝功能检查指标ALB(血清白蛋白)、胰腺检查指标AMYL(α-淀粉酶)、血糖检查指标GLU(葡萄糖)5个指标,表现上升趋势的为内分泌激素检查指标CORT(皮质醇)、ProBNP(脑利钠肽前体)、C肽、炎症检查指标IL-6(白介素6)、肿瘤标志物检查指标HE4(人附睾蛋白4)、肝功能检查指标NH3(血氨)、心肌酶检查项目TNT-HS(超敏肌钙蛋白T)7个指标.②下高原后返回平原1周与在高原1周相比,变化指标有10个,其中表现下降趋势的为内分泌激素检查指标C肽、INSULIN(胰岛素)、肿瘤标志物检查指标HE4(人附睾蛋白4)、肝功能检查指标NH3(血氨)、心肌酶检查指标TNT-HS(超敏肌钙蛋白T)、LDH(乳酸脱氢酶)6个指标,表现上升趋势的为肝功能检查指标ALB(血清白蛋白)、胰腺检查指标AMY-P(胰淀粉酶)、AMY-L(α-淀粉酶)、血糖检查指标GLU(葡萄糖)4个指标.③平原人群在急进高原后指标呈下降趋势,在返回平原后逐渐上升的指标为肝功能检查指标ALB(血清白蛋白)、胰腺检查指标AMYL(α-淀粉酶)、血糖检查指标GLU(葡萄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平原人群在急进高原后呈上升趋势,在返回平原后逐渐下降的指标为内分泌激素检查指标C肽、肿瘤标志物检查指标HE4(人附睾蛋白4)、肝功能检查指标NH3(血氨)、心肌酶检查指标TNT-HS(超敏肌钙蛋白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人群由平原急进到高原时,肝功能检查指标ALB、NH3的变化,反映了急进高原造成肝功能受损;胰腺检查指标AMYL和血糖检查指标GLU在急进高原后下降反映了机体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而内分泌激素检查指标C肽、肿瘤标志物检查指标HE4、心肌酶检查指标TNT-HS急进高原后升高反映了高原低氧环境中应激激素分泌入血,体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能力、肾功能以及心肌受损.机体的多项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返回平原后指标恢复,机体可通过调节来适应高原环境,未对身体造成显著损害.

    高原地区生化免疫指标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金欣刘佳左向华丁同刚...
    1189-1192,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检测在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88例患者,根据EORTC/MSG诊断标准和专家共识,分为确诊IPA、临床诊断IPA、拟诊IPA和非IPA组,用统计学方法对BALF GM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阈值时BALF GM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约登指数.结果 4例确诊IPA、156例临床诊断IPA为病例组,非IPA 160例为对照组.对于BALF GM检测,ROC曲线分析当cut-off≥0.935时,约登指数为0.969,是最佳的界值点,灵敏度为98.8%,特异性为98.1%.当cut-off≥1.51时,灵敏度为78.8%,特异性为100.0%.结论 BALF GM检测在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IPA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侵袭性肺曲霉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非中性粒细胞缺乏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合并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马红叶高翔汪轩羽李天骄...
    1193-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细菌感染主要病原菌构成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住院送检的15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分泌物标本,分离出的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其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检出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54株,其中121株革兰阳性菌,占78.57%,30株革兰阴性菌,占19.48%,主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达80.82%,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6.96%、73.91%,溶血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青霉素高度耐药,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头孢类抗生素均未呈现出耐药现象;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10.96%(8/73).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细菌感染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为主,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伴随一定比例的MRSA感染.

    寻常型银屑病病原菌耐药性抗生素

    373例儿童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郭娜张静冉张慧芸
    1199-1206,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儿童过敏原的分布特征,为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0~17岁373例可疑过敏性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munoglobulin E,sIgE)水平及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并比较不同过敏原致敏的相关性.结果 吸入性过敏原前四位分别为念珠菌/点青霉/分枝孢霉/交链孢霉/黑曲霉(36.46%)、猫毛皮屑(30.56%)、狗毛皮屑(23.32%)和户尘螨(20.38%).食入性过敏原前四位分别为牛奶(50.13%)、鸡蛋白(15.01%)、鸡蛋黄(9.65%)和小麦/荞麦(9.12%).过敏原阳性率在患儿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4,P=1.000).不同年龄、不同季节过敏原种类分布存在一定差异.猫毛皮屑与狗毛皮屑、牛奶与鸡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 北京市丰台区儿童吸入性过敏原以念珠菌/点青霉/分枝孢霉/交链孢霉/黑曲霉和猫毛皮屑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和鸡蛋白为主,过敏原种类在不同年龄、性别、季节组间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过敏原致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儿童过敏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吸入性过敏原食入性过敏原

    肝病患者合并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和菌株特征分析

    代芳芳陈铭康艳芳孙桂珍...
    1207-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肝病患者合并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和菌株特征,为该类患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3年至2023年就诊于我院的肝病合并隐球菌感染患者的病例信息,对从患者分离出的隐球菌菌株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鉴定并用ITS测序法进行确认,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法对菌株进行分型分析,使用FUNGUS3对菌株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6例肝病合并隐球菌感染的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61.0±8.0岁;肝癌、肝衰竭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各2例;除1例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外,其余为血流、胸腹水、脑脊液和尿液感染.6例患者合并感染的隐球菌均为新型隐球菌格鲁比变种(Cryptococcus neoformans var.grubii),MLST分型均为ST5型.抗真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6株菌对抗隐球菌一线药物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为100%,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为33.3%,中介率为66.7%;6株菌除1株对伊曲康唑为非野生型(non-wild type,NWT)外,其余均为野生型(wild type,WT)菌株,6例患者隐球菌感染后均死亡.结论 合并隐球菌感染的肝病患者多为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肝病晚期中老年患者,其感染的隐球菌以新型隐球菌格鲁比变种ST5型为主,对常用抗隐球菌一线药物氟康唑的敏感性较低,单用氟康唑治疗效果差.此类患者合并侵袭性隐球菌感染的情况需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对此类患者可进行常规隐球菌感染的筛查,以便及早诊治隐球相关感染.

    肝病隐球菌感染多位点序列分型抗真菌药物敏感性

    带状疱疹急性期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及炎症标志物对后遗神经痛的预测价值

    张玉芳李莲荣
    1211-1214,1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急性期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变化及其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博爱医院皮肤科门诊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带状疱疹患者202例,根据其是否发生PHN分为PHN组和非PHN组,收集并比较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其初次就诊时外周静脉血25(OH)D、ESR、CRP、NLR、IL-6水平.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使用Brier Score和AUC对预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纳入202例患者,PHN组55例(27.2%),非PHN组147例(72.8%).两组在年龄、VAS评分、HZ分型、是否合并泼尼松治疗、血清IL-6、CRP、25(O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Z值分别为-4.32、-3.719、9.943、7.316、7.226、9.063、10.53;P值分别为<0.0001、<0.0001、0.004、0.007、0.007、0.003、0.005).两组性别、皮疹出现天数、NLR、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Z值分别为0.836、-4.427、0.438、-0.337;P值分别为0.360、0.154、0.091、0.0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OR=1.04,95%CI 1.02~1.07,P=0.001)、CRP(OR=3.99,95%CI 1.27~12.56,P=0.018)、血清25(OH)D(OR=4.49,95%CI 1.320~1.522,P=0.016)是HZ患者发生PHN的影响因素.血清25(OH)D、CRP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HZ患者发生PHN的AUC分别为0.701、0.728、0.846,Brier score为0.164.结论 血清25(OH)D水平在急性期HZ患者中下降,CRP、IL-6水平在急性期HZ患者中上升,年龄、血清25(OH)D、CRP水平可能对预测PHN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5-羟基维生素DC反应蛋白

    尿毒症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指标、NT-proBNP和Hb浓度的变化

    孙恃雷
    1215-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Alb、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1-球蛋白、β2-球蛋白和γ-球蛋白百分比、NT-proBNP和Hb浓度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血透中心治疗的136例尿毒症透析前患者作为试验组A组,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比2组基本资料及血清蛋白Alb、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1-球蛋白、β2-球蛋白和γ-球蛋白百分比、Hb和NT-proBNP浓度,采用t检验分析以上指标在疾病中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B组比较,A组更容易出现α1-球蛋白(P<0.0001)和γ-球蛋白(P<0.0001)百分比升高;Alb(P<0.01)和β1-球蛋白(P<0.0001)百分比下降;α2-球蛋白(P>0.05)和β2-球蛋白(P>0.05)百分比未发现明显变化;NT-proBNP(P<0.0001)水平显著升高;Hb浓度(P<0.0001)显著下降.结论 尿毒症患者的血清α1-球蛋白百分比、γ-球蛋白百分比和NT-proBNP浓度升高;Alb百分比、β1-球蛋白百分比和Hb浓度下降.

    尿毒症血清蛋白电泳血红蛋白NT-proBNP

    血清甲基乙二醛在2型糖尿病及健康人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章诗琪张琴琴杨光唐明娜...
    1219-1225,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中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体血液中MGO的浓度以及血清MGO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以评估MGO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招募了375例2型糖尿病,伴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128例健康对照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确定血清MGO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所有受试者中:Log10(血清MGO+1)与BMI(r=0.2028,P<0.0001)、TG(r=0.1992,P<0.0001)显著正相关,与血红蛋白(r=-0.0936,P=0.0358)、TC(r=-0.0660,P=0.1395)呈负相关;在健康受试者中Log10(血清MGO+1)与eGFR(r=0.3664,P<0.0001)、BMI(r=0.2834,P=0.0012)呈显著正相关;在糖尿病患者中,Log10(血清MGO+1)仅与BMI相关(r=0.156,P<0.05).结论 在所有受试者中,BMI、三酰甘油、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影响血清MGO浓度;健康人中BMI、eGFR影响血清MGO浓度;糖尿病患者的血清MGO浓度仅受BMI影响.

    甲基乙二醛2型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

    补体、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冬至郑光辉刘志伟邵春青...
    1226-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体、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至202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SLE患者89例作为SLE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84例作为非SLE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3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检测3组受试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C3)以及补体C4(C4),定性检测3组受试者自身抗体,定量检测SLE组和非SLE组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将P<0.05的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SLE组年龄低于非SLE组、SLE组年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男性9例,女性80例,非SLE组男性6例,女性78例,对照组男性68例,女性34例,其中SLE组与对照组、非SLE组与对照组性别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IgG、IgA高于对照组、SLE组C3、C4低于对照组;非SLE组IgG、IgA、IgM高于对照组、非SLE组C4低于对照组;SLE组IgM、C3、C4低于非S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nRNP/Sm、Sm、SS-A、SS-B、PM-SCL、dsDNA、Histone、Rib.P-Prot、AMA-M2、Ro-52、NU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非SLE组nRNP/Sm、Sm、SS-A、SS-B、CENPB、dsDNA、Histone、Rib.P-Prot、AMA-M2、Ro-52、NU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SLE组抗dsDNA高于非SLE组;SLE组nRNP/Sm、Sm、CENPB、Histone、Rib.P-Prot、NUC阳性率高于非S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IgG、IgA、C3、C4分别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799、0.629、0.812、0.812,灵敏度分别为78.7%、61.8%、61.8%、65.2%,特异性分别为74.5%、65.7%、91.2%、88.2%.将曲线下的面积AUC>0.8的指标联合检测绘制ROC曲线.C3、C4联合检测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27,灵敏度为74.2%,特异性为83.3%.结论 血清补体、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对SLE辅助诊断有重要意义,其中C3、C4联合检测在SLE辅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球蛋白补体自身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