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田亚平

双月刊

1006-1703

bjmy@china-isotope.com

010-68525141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号305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Journal Labeled Immunoassays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同位素公司主办的医学刊物,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兼顾的原则,集中刊登国内标记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其他非同住素标记免疫分析、免疫荧光分析等)领域内的理论、应用及技术创新和改进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脂代谢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情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胡洋刘武征李春艳王旭...
    1373-1377,1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脂代谢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病情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ANFH患者361例,根据病情分期,分为轻中度组(n=202)、重度和极重度组(n=159);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NFH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评估各指标诊断重度极重度ANFH的效能.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相较于轻中度组,重度和极重度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脂蛋白(a)[Lp(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OL、HDL-C、LDL-C与ANFH患者病情分期密切相关;CHOL、LDL-C水平高,HDL-C水平低时患者病情为重度和极重度的风险更大,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HOL、LDL-C、HDL-C 3者联合对诊断重度和极重度ANFH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CHOL、LDL-C、HDL-C与ANFH患者病情分期变化密切相关,CHOL、LDL-C、HDL-C 3者联合在诊断重度和极重度ANFH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加强对ANFH患者CHOL、LDL-C、HDL-C的监测,可及早识别高危风险.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预测回顾性研究

    2018~2023年某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痰标本中常见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曹晓静周玉龚美亮王坤...
    1378-1381,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随着临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呈逐渐上升趋势,耐药类型和耐药机制越来越复杂.目的 分析国内某心血管病医院痰标本中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拟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 收集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来本院就诊患者的痰标本分离得到的细菌鉴定和药敏结果,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6年时间从痰标本中共分离菌株397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茵(G-)2966株(74.71%),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187株(29.90%)、铜绿假单胞菌株434株(10.93%)和鲍曼不动杆菌367株(9.24%);革兰阳性球菌(G+)572株(14.4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29株(8.29%)、肺炎链球菌243株(6.12%)和真菌为白色念珠菌432株(10.88%).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特别高,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亚种耐青霉素G,耐药性达90.9%,肺炎链球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的耐药高于50%.结论 细菌菌谱的分析和耐药性的监测能够很好地了解细菌的分布动态和耐药性变迁,感染的球菌中主要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亚种和肺炎链球菌为主要的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亚种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非常高,本研究不仅为临床医生合理准确地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也对防治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痰标本细菌分布耐药性分析

    尿素、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张冬青陈媛媛
    1382-1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学指标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就诊的476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及其血清学数据.按照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81例)和易损斑块组(395例),再根据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111例)、中度狭窄组(245例)和重度狭窄组(120例),检测比较各组血清学指标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血清学指标预测易损颈动脉斑块发生的价值,并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学指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易损斑块组血清尿素、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血清载脂蛋白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稳定斑块组(P均<0.05);轻度狭窄组的APOA、HDL-C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的UREA、hs-CRP和Hcy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P均<0.05).血清UREA、APOA、HDL-C、hs-CRP和Hcy联合预测发生颈动脉易损斑块的AUC为0.822,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85.5%、75.2%.Spe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UREA、hs-CRP和Hcy与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血清APOA、HDL-C水平与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UREA、APOA、HDL-C、hs-CRP和Hcy联合检测能够提高预测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准确性,并与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尿素C反应蛋白质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易损斑块颈动脉狭窄

    2019~2023年某中医院6种多重耐药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韩静段学光吴连辉张省委...
    1387-1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6种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分离的菌株进行分析,统计6种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检出情况.结果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呈逐步上升趋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呈波浪形下降趋势;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起伏波动较大;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总体检出率较低,变化趋势不大.6种多重耐药菌主要分布于脑病内科、脑病外科、呼吸热病科、急诊科、重症监护、肿瘤科等科室.标本来源中CRKPN、CRPA、CRAB、MRSA均以痰标本为首,CRECO、VRE均以尿标本为首.性别方面,CRKPN、CRPA、CRAB、MRSA男性多于女性,CRECO和VRE则反之;6种耐药菌年龄分布均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主;季节分布上,CRKPN、CRPA、VRE以冬季占比最高,CRAB以夏季占比最高,CRECO、MRSA则是以秋季占比最高.CRECO、CRKPN、CRAB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控,延缓细菌耐药发生.

    中医院多重耐药菌临床分布耐药性

    HPV拓展分型联合液基细胞学筛查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关春艳李佳杜艳茹冯力民...
    1394-1399,1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联合细胞学检测对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的意义.方法 我们收集了2019年6月至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病理科宫颈活检病例共4131例,回顾性分析了单一和多重感染的HPV 16/18组、HPV 31/33/52/58组、其他高危HPV组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 2级及以上的病变,CIN2+)的检出率,并比较了组间的差异,旨在探讨进一步优化HPV风险分层的可能性.结果 在细胞学阴性单一型别HPV感染中,共有1264例,HPV 16/18组、HPV 31/33/52/58组和其他高危HPV组的高级别病变检出率依次降低,分别为26.26%、16.33%和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细胞学阴性多重HPV感染中,共有577例,HPV 16/18组的CIN2+检出率为24.92%,显著高于HPV 31/33/52/58组(12.65%)和其他高危多重组(7.31%),而后两组的检出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学阳性HPV 16/18、HPV 31/33/52/58及其他高危单一感染的CIN2+检出率分别为56.83%、41.74%和17.12%,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学结果为 ASC-US(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的病例中,3组的高级别检出率分别为44.11%、28.5%和9.7%,x2分析结果为10.097,P值<0.001,以及25.303,P值<0.001.HPV 16/18、HPV31/33/52/58及其他高危多重感染的CIN2+检出率分别为54.54%、37.50%和16.76%,这种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无论是细胞学阴性还是阳性,相同型别组的单一和多重感染的高级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认为在HPV感染中,其他12型高危HPV的风险分级需要进一步优化,而HPV 31/33/52/58的风险程度高于其他高危HPV组.此外,对于细胞学阴性的情况,应该缩短随访周期.而对于感染其他高危HPV组的病例,细胞学ASC-US的风险较低,可以选择随访观察.

    宫颈癌前病变人乳头状瘤病毒液基细胞学HPV拓展分型

    常规临床检验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马红叶郭宏林马丛黄晓霞...
    1400-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临床检验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诊治的18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瘀痹阻证30例、湿热痹阻证80例、寒热错杂证19例、肝肾亏虚证53例.分别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总胆国醇(CHO)、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检验指标对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CRP水平在4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湿热痹阻证组CRP水平高于痰瘀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CRP水平低于湿热痹阻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CHO、CRP、PLT单独检测对RA不同中医证型均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于痰瘀痹阻证与肝肾亏虚证的鉴别诊断,CHO指标的灵敏度为73.33%,对于湿热痹阻证与寒热错杂证的鉴别诊断,Hb指标的特异性为78.95%,对于痰瘀痹阻证与寒热错杂证的鉴别诊断,Hb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对于痰瘀痹阻证与湿热痹阻证的鉴别诊断,CRP和LDL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33%,对于湿热痹阻证与寒热错杂证的鉴别诊断,CHO和Hb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94.74%,对于痰瘀痹阻证与寒热错杂证的鉴别诊断,CHO和Hb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结论 Hb、CHO、CRP、PLT可为RA中医辩证分型及治疗预后提供量化参考,尤其是CHO和Hb联合检测对于鉴别RA痰瘀痹阻证与寒热错杂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中医证型类风湿关节炎检验指标

    北京某三甲中医院发热门诊患者病原体感染变化趋势分析

    秦英张省委崔悦欣徐杰...
    1407-1411,1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发热门诊患者就诊人数及呼吸道病原体变化趋势,为合理安排发热门诊医疗资源分配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北京某三甲中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发热门诊患者相关信息.对就诊人数、年龄分布及感染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某三甲中医院发热门诊共就诊16707人次.其中男性7498人次,女性9209人次.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20岁以下患者1156人次,21~40岁区间患者8495人次,41~60岁区间患者3801人次,61岁以上患者3255人次.21~40岁患者为主要感染人群.就诊高峰季节为3月;次高峰为11月、12月.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11%,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9%.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24.4%,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7.8%.肺炎支原体IgM检测阳性率11%.结论 北京某三甲中医院发热门诊患者就诊高峰阶段为春季3月、冬季11月、12月.以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及肺炎支原体为主要感染源,21~40岁患者为主要易感人群.因此应在此时段增加医疗资源分配比重,保护易感人群.

    发热门诊抗原核酸病原体流感病毒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1528株流行病学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闫琳琳杨瑞锋
    1412-1418,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西部地区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les,CRE)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临床分离的1528株CRE的结果,分析CRE菌株构成、检出率、分布特征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10年间,共分离9 774株肠杆菌目细菌,其中CRE阳性1528株,检出率为15.63%(1528/9774),以肺炎克雷伯菌(77.36%,1182/1528)、大肠埃希菌(7.26%,111/1528)和产气肠杆菌(4.78%,73/1528)最为常见.CRE检出率从2014年的8.84%上升至2023年的23.56%,呈上升趋势(P<0.0001).呼吸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和干部保健/监护病区是CRE感染高发病区,检出率分别为48.77%(178/365)、38.64%(427/1105)和34.88%(150/430).CRE感染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占比分别为64.14%(980/1528)和 18.65%(285/1528).CRE 对阿米卡星(53.49%)、复方新诺明(52.67%)和氯霉素(49.93%)的敏感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较低(<8.95%).此外,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N)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较高(≥8mg/L的比例分别为93.71%和95.88%).结论 CRE在本院患者检出率较高,尤其监护病区和老年患者.CRE多呈广泛耐药且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M1C较高.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检出率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探讨多西环素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作用

    刘刚王韶华
    1419-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西环素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四联疗法,3组均应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mg、枸橼酸铋钾胶囊胶囊0.6g、阿莫西林胶囊1g,每日2次口服治疗;治疗组(A组)40例,加用盐酸多西环素片1g,每日2次口服治疗;对照治疗组(B组)40例,加用克拉霉素分散片0.5g,每日2次口服治疗;对照治疗组(C组)40例,加用左氧氟沙星片0.5g,每日1次口服治疗;各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各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治疗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多西环素与其他四联方案中抗生素发挥等效作用,且更易被患者接受,可作为新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使用.

    幽门螺杆菌多西环素治疗结果

    血清性激素基础值对乳房早发育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价值研究

    崔雄鹰胡杰阴振晨赵晋华...
    1422-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单纯出现乳房发育与中枢性性早熟(CPP)女童血清性激素的基础水平,探讨血清性激素基础值对乳房早发育女童CPP的诊断价值及界值点(cut-off值).方法 选取经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共同确诊的单纯乳房发育组女童92例,CPP组女童53例,回顾性地分析患儿初诊时血清基础性激素水平.收集两组患儿血清基础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2)、垂体泌乳素(PRL)及总睾酮(T)水平的数据.血清FSH、E2及PRL数据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儿血清各项性激素的基础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血清LH、P及T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儿血清各项性激素的基础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以单纯乳房发育组为对照组,CPP组为观察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确定cut-off值.结果 经t检验分析,单纯乳房发育组与CPP组血清基础FSH(2.44±1.19IU/L与 2.50±1.39IU/L,t=0.29,P=0.77)、和 PRL(7.2±4.07ng/mL 与 7.75±4.10ng/mL,t=0.78,P=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2(28.26±9.50pg/mL与32.31±15.02pg/mL,t=1.99,P=0.0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P组明显高于单纯乳房发育组.经非参数 t 检验 Mann-Whitney 秩和检验分析,CPP 组血清基础 LH(0.69IU/L,P=0.0001)和 T(0.21ng/mL,P=0.0001)明显高于单纯乳房发育组,P(0.59ng/mL,P=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房早发育女童用于诊断CPP的LH、E2和T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2、0.56 和 0.71,cut-off 值分别为 LH 0.64IU/L,E2 40.23pg/mL,T 0.23ng/mL.结论 CPP 组女童血清基础LH、E2和T均明显高于单纯乳房发育组,血清基础LH、E2和T的水平对中枢性性早熟与部分性性早熟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LH≥0.64IU/L或E2≥40.23pg/mL或T≥0.23ng/mL,可作为中枢性性早熟的初步筛查指标.

    性激素基础值乳房早发育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