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田亚平

双月刊

1006-1703

bjmy@china-isotope.com

010-68525141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号305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Journal Labeled Immunoassays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同位素公司主办的医学刊物,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兼顾的原则,集中刊登国内标记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其他非同住素标记免疫分析、免疫荧光分析等)领域内的理论、应用及技术创新和改进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连市健康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

    张宁宇潘善越马丽媛何佳佳...
    1684-1688,1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中HPV的分布特征,为宫颈病变预防、治疗、随访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大连市中心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并接受HPV基因型检测的女性为研究对象,使用商业试剂盒进行HPV基因型检测,分析HPV感染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之间HPV阳性率差异.结果 HPV总阳性率为15.48%,其中仅高危型感染阳性率为10.96%,仅低危型感染阳性率为3.13%,高低危型合并感染阳性率为1.39%.单一感染阳性率为12.44%,多重感染阳性率为3.03%.阳性率居前五位的基因型为HPV52、HPV81、HPV58、HPV1和HPV42.HPV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4.301,P<0.001).不同年龄段之间HPV多重感染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793,P<0.001).12 种 HPV 基因型(HPV11、16、18、31、33、39、51、52、53、56、81 和 82)的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连地区健康女性HPV感染以高危型、单一感染为主,不同年龄层具有不同的HPV基因型分布特点,为大连地区制定HPV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

    血小板相关参数、D-二聚体及B族链球菌对孕晚期孕妇发生早产及胎膜早破的预测价值

    方静方自国
    1689-1692,1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如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D-二聚体和B族链球菌对孕晚期孕妇发生早产及胎膜早破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92例,根据孕产妇的年龄分为适龄组(≤32岁,n=124)、高龄组(>32岁,n=68);根据是否发生早产及胎膜早破分为在正常分娩组(n=140)及早产胎膜早破组(n=5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预测早产胎膜早破的价值.结果 PLT(OR=1.305,95%CI 1.017~1.326)、PCT(OR=1.952,95%CI 1.331~2.568)、MPV(OR=2.309,95%CI 1.314~2.975)、PDW(OR=1.832,95%CI 1.177~2.631)、D-D(OR=1.934,95%CI 1.516~2.874)以及 B族链球菌感染(OR=1.689,95%CI 1.394~3.562)是发生早产胎膜早破的独立危险因素.PLT、PCT、MPV、PDW、D-D及B族链球菌感染预测早产胎膜早破的AUC为分别为0.732、0.756、0.767、0.791、0.825、0.848,当以上指标联合时,AUC 可提高至 0.913.结论 PLT、PCT、MPV、PDW、D-D 及 B 族链球菌感染是PPROM的影响因素,对预测早产胎膜早破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血小板相关参数D-二聚体B族链球菌早产胎膜早破预测价值

    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和PLT的比值与FIB-4指数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诊断效价的比较

    李晓宇黄秀香叶迎宾
    1693-1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和PLT的比值(CPR)与FIB-4指数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的诊断效价.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轻、中度患者122例,其中CHB轻度患者30例(CHB轻度组),CHB中度患者92例(CHB中度组).男78例,女44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38.3±11.1岁.另外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7~57岁,平均41.6±9.8岁.要求被检者在清晨空腹抽血检测PLT、ALT、AST和CHI3L1,计算项目为CPR和FIB-4指数.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采用卡方检验.采用MedCalc统计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95%可信区(95%CI).结果 (1)3 组中的年龄、CHI3L1、PLT、ALT、AST、FIB-4 和 CP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88、10.837、8.627、7.130、8.225、4.485、12.966,P<0.01).其中 CHB 中度组中的 CHI3L1、ALT、CPR 高于 CHB 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且CHB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0.05);CHB中度组中的AST、FIB-4高于CHB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CHB中度组中的PLT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CHB中度组的年龄低于轻度组(P<0.05).(2)CHB轻度组患者的CHI3L1 的 ROC 曲线显示,CHI3L1 的 AUC=0.774(95%CI 0.645~0.903);FIB-4 的 AUC=0.551(95%CI 0.401~0.701);CPR 的 AUC=0.742(95%CI 0.608~0.876).CH 13L1 和 CPR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 FIB-4.CHI3L1 与 FIB-4 独立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6,P<0.05);CPR与FIB-4独立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3,P<0.05).(3)CHB 中度患者的 CHI3L1 的 ROC 曲线显示,CHI3L1 的 AUC=0.793(95%CI 0.717~0.870);FIB-4 的 AUC=0.722(95%CI 0.629~0.814);CPR 的 AUC=0.832(95%CI 0.762~0.901).CHI3L1 和 CPR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FIB-4.CPR与FIB-4独立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4,P<0.05).结论 CPR在CHB轻度和中度患者的AUC明显高于同组中FIB-4,且CPR的升高趋势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一致,可作为临床评估CHB患者肝脏病程发展的无创检测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血小板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

    肺炎支原体CARDS毒素依赖KELED序列调控炎性反应

    许钰铃杨婷钰宋楠李洁琼...
    1698-1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细胞内逆向运输系统是微生物毒素蛋白导致细胞毒性的关键.KELED序列是肺炎支原体CARDS毒素逆向转运至内质网,而后发挥细胞毒性作用的关键氨基酸基序.在小鼠模型中,体外重组的CARDS蛋白可以重现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特征性症状.然而,CARDS是否依赖于KELED序列调控肺组织炎性反应仍不清楚.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CARDS及其KELED序列突变蛋白;随后在细胞水平验证其致空泡化活性;最后,在小鼠模型中评价KELED序列突变的CARDS蛋白是否影响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及是否造成肺组织病理学损伤.结果 KELED序列氨基酸发生突变,减弱CARDS蛋白致细胞空泡化效应,下调肺组织炎性因子mRNA表达,减轻肺组织的病理学损伤.结论 KELED序列对CARDS蛋白致细胞空泡化及炎性损伤活性的维持至关重要.

    肺炎支原体CARDS毒素KELED序列炎性反应

    杨梅素调节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对肺炎链球菌诱导肺泡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

    王永梅蒋燕黄嘉阳王香红...
    1704-1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杨梅素(myricetin,MYR)调节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eucine-rich repeat and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信号通路对肺炎链球菌诱导肺泡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将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human type Ⅱ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T Ⅱ)随机分为 5 组:对照组、模型组、L-MYR 组(20μg/mL)、M-MYR 组(40μg/mL)、H-MYR 组(80μg/mL)、ATP组(80μg/mL MYR+2 mmol/L 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激活剂ATP),且除对照组正常培养,其余各组以肺炎链球菌感染建立损伤模型.采用MTT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UNEL检测细胞焦亡;ELISA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 18(IL-18)、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水平;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中 NLRP3、cleaved caspase-1、焦孔素D(gasdermin D,GSDMD)、IL-1β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的A490、克隆数降低,细胞焦亡率、IL-1β、IL-18、LDH、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IL-1β 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L-MYR 组、M-MYR 组、H-MYR 组细胞的 A490、克隆数升高,细胞焦亡率、IL-1β、IL-18、LDH、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IL-1β表达较低(P<0.05);与H-MYR组相比,ATP组细胞的A490、克隆数降低,细胞焦亡率、IL-1β、IL-18、LDH、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IL-1β 表达升高(P<0.05).结论 MYR 可能通过抑制 NLRP3/Caspase-1/IL-1β 信号通路,减轻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抑制细胞焦亡.

    杨梅素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半胱氨酸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β信号通路肺炎链球菌感染细胞焦亡

    呼吸道病毒核酸六重联检试剂的性能验证及评价

    何维芝赵景霖杨翾蒋立...
    1711-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一种呼吸道病毒核酸六重联检试剂的主要性能进行验证及评价,以满足临床检测需要.方法 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发布的《分子诊断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CN AS-GL039):2019》文件要求,对临床实验室使用的呼吸道病毒核酸六重联试剂的符合率、精密度、最低检出限、交叉反应和抗干扰能力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 该检测试剂盒精密度良好,CV<5%;对6种病原体随机组合的检出符合率均为100%;最低检出限为1.0 × 103 copies/mL;与临床常见病原体,如新冠病毒、EB病毒、肺炎支原体、人博卡病毒无交叉反应;干扰物加入25%的血液、0.15mg/mL的奥司他韦和142ng/mL的利巴韦林,检测结果与对照样本无显著差异.结论 呼吸道病毒核酸六重联检试剂的主要性能指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可常规应用于临床检测.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性能验证

    生殖支原体感染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赵晓雯刘朝晖
    1717-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殖支原体是近年来新兴的性传播感染病原体,它具有独特的致病机制及隐匿的临床症状,是男、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微生物.生殖支原体与男性尿道炎、女性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密切相关,还可能导致输卵管因素不孕症及不良妊娠结局,此外,其与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细菌性阴道病等)的获得及持续之间存在的关系也被逐步揭示.同时,它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上升也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就近年来生殖支原体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及相关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工作者对生殖支原体的认识及重视,为防治生殖支原体相关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提供参考.

    生殖支原体性传播感染盆腔炎性疾病黏液脓性宫颈炎人乳头瘤病毒

    结核后慢性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曾坚王瑾方木通曾剑锋...
    1723-1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核病和慢性肺曲霉菌病同属于慢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且两者关系密切.近年来结核病新发人数仍在上升,虽然经有效治疗大部分肺结核可治愈,但结核后肺疾病不容忽视.慢性肺曲霉菌病是结核后肺疾病中一种重要疾病类型.因对该疾病的认识不够,诊断不及时,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尤其在结核病高负担地区.本文重点综述慢性肺曲霉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分型、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新研究,以提高对结核后慢性肺曲霉菌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结核病慢性肺曲霉菌病诊治进展

    中性粒细胞异质性与表型可塑性研究进展

    吴亚双赵新静陈琛林小琦...
    1730-1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主要效应细胞,是机体对抗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除了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在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梗死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无菌性炎症反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组织损伤与修复的各个阶段.中性粒细胞异质性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实际上是一类具有多种表型、功能各异的细胞,并在特定的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本文从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谈起,探讨了中性粒细胞多样性的潜在机制,通过对不同中性粒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理生理作用加以综述,为实现中性粒细胞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提供新思路.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异质性中性粒细胞可塑性炎症反应

    细菌对多黏菌素耐药机制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郭锦声高蕾张淑艳
    1736-1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黏菌素是一组阳性多肽类抗生素,被认为是应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线药物,但近年来多黏菌素临床耐药的报告日益增多,多黏菌素耐药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应该给予高度关注.为便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对其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分析了多黏菌素天然耐药的原因和获得性耐药的机制,并对染色体介导的LPS修饰作用、质粒介导的LPS修饰作用、异质耐药性进行了阐述,介绍耐药的检测方法,包括表型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有必要增加对革兰阴性菌多黏菌素耐药性的常规测定,因为多黏菌素耐药的泛耐药和全耐药菌的流行风险正在增加,一株细菌存在多种耐药机制给常规检测增加了难度,表型和分子学方法同时检测更有利于结果的解释和判断,且简单、方便,可同时检测出多种耐药机制的方法仍然值得期待.

    多黏菌素黏菌素耐药机制多重耐药mcr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