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王福海

双月刊

1671-7252

editor4520@yahoo.com.cn

010-82595054

100093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普安店29号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为城市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活跃学院的科研学术气氛服务,为提高本院的教学质量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交易费用理论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障碍与跨越

    李永安张倩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交易费用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剖析城乡数字鸿沟、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不均、环境不确定性以及资产专用性等 4 大障碍对沟通协调成本、监督执行成本、风险管理成本和重新配置资源成本的影响。并针对障碍,提出相应的跨越策略,建议从缩小数字鸿沟、加大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的精准性、强化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资产专用性调整等方面突破障碍,以降低交易费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交易费用理论数字乡村障碍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基础、应用场景与推进路径

    杨尚钊肖会张宏胜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已取得显著进展,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人才培育和全产业链数字融合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涵盖生产、加工和销售三大环节,各环节均呈现出创新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然而,农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数字人才供给不足、技术普及滞缓和数据孤岛效应显著等挑战。为此,需从缩小区域差异、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技术普及与应用、构建数据协同共享生态系统等方面推进,以促进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发展。

    农业数字化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意愿与健康养老研究综述

    龙翠芳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相关研究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对家庭养老有强烈偏好,对多元化养老方式持开放态度,但健康养老状况较差,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是现实选择。促进农村留守老人健康养老,建议从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视角拓展基础和理论研究,开展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加强对养老意愿的调查,促进健康养老模式创新发展与融合研究,优化健康养老实现路径研究以及深化国外养老保障理论民族化、本土化研究。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意愿健康养老养老服务体系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聚居村庄法律顾问制度运行研析——以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为例

    张羽芊陈文兴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是畅通我国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少数民族聚居村庄践行法律顾问制度有助于保障乡村振兴和发展。对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法律顾问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结合其他民族地区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情况,总结少数民族聚居村庄法律顾问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制度设计偏离实际需求,法治规范与民族习惯存在隔阂,村委会与法律顾问配合度较差,律师服务市场性与法律顾问公益性存在冲突。建议通过优化制度设计,提高服务质量;注重培养"乡土法杰";融合普法工作与民族文化;结合特色产业构建多元供给机制,提升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的运行实效。

    少数民族聚居村庄村居法律顾问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公共法律服务

    文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马亚楠吕华鲜
    3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09-2021 年我国 30 个省正式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溢出模型,分析文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文旅融合能够显著地推动乡村振兴,具体来讲,文旅融合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但对治理有效的影响尚未显现;就间接影响机制而言,文旅融合能够通过提升研发创新水平和强化农村人力资本投入,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就空间效应来说,文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从发挥政府的引导职能、发挥多元主体共治力量、激发科技创新和农村人力资本的活力、加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区域联动等方面入手,提升文旅融合的赋能效应。

    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影响机制

    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优化路径

    钟小清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驱动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维度实现全面振兴。然而,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振兴仍面临发展动能受限、科技应用滞后、人才支撑不足、资金支持薄弱的痛点难点。因此,应从加速新质生产要素集聚、弥合科技鸿沟、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拓宽资金渠道4个方面优化发展路径,畅通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振兴的通道。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内在机理

    高素质农民培训与学历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路径研究

    王真胡立峰赵婷婷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而高素质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排头兵。学历职业教育有助于农民更新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实现终身学习。但现有的农民学历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求学的积极性。在面向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参训学员时,可以在培训前、中、后 3 个环节,以课程开放、师资共享和学分转换为有效衔接点,与以开放教育为代表的学历职业教育有效衔接,从而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训的质量,激发高素质农民的求学动力,构建农民终身学习体系,为开放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转型升级提供思路。

    开放教育高素质农民培育职业教育农民教育培训

    赛教融通视域下高职"实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以装备制造大类为例

    翁洁静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赛项资源转化是当前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赛项成果普惠化的有效手段。以装备制造大类的"实用英语"课程为例,分析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和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赛项,提炼"3环7步"资源转化流程,创新开发特色化教学资源,构建"教、训、赛、产"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等四维度的赛项资源转化路径,提出建构模块化内容体系等深化改革建议,促进赛教双向融通,提高大赛成果服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

    赛教融通赛项资源转化实用英语教学装备制造大类

    智慧农业视域下园艺专业升级研究

    李守杰乔宁李法君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园艺作为智慧农业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兴起,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校园艺专业要提升专业竞争力,需紧紧围绕新兴产业和岗位对智慧园艺人才的需求,从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改造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抓好教师职业能力培训、校企协同开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对园艺专业进行匹配升级,切实培养学生智慧园艺生产领域的关键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高质量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智慧农业园艺人才培养专业升级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下的思政教育创新

    李健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建设为背景,分析当前该模式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育人力量下沉不足、模式管理落实不到位、育人抓手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思政教育的精准化、场景化、互动化、协同化等创新路径,并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学生参与度,构建评价反馈机制等措施,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下的思政教育效果,以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