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青年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青年研究
北京青年研究

周永源

季刊

1008-4002

xuebao@bjypc.edu.cn

010-84778424 、84778292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街9号

北京青年研究/Journal Beijing Youth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研究和探讨青少年理论、青少年热点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和青年工作为主。是一本具有自身突出特长,体现学术价值和时代气息的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苏萍王跃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生成逻辑上,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青年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在核心要义上,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呈现出"为谁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的逻辑脉络,对青年的政治地位、培育目标以及做好青年工作的现实路径等进行了深刻阐述;在价值意蕴上,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一个深刻、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论断,指明了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发展方向,也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支撑点.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何文栋王喜娟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正式提出后,相关学术成果呈大幅增长的态势.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的机构、作者、热点、前沿趋势与问题等进行探究发现,发文机构以高校为主,研究者相对分散、尚未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逻辑、价值、路径、机制等热点问题,并呈现出从理论探索到实践探索再到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但同时,现有研究也存在着研究内容偏重宏观理论探讨、研究对象还需进一步扩大、研究视角相对单一、研究方法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等问题.在未来研究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研究内容上应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对象上应做到全覆盖,研究视角上应加强多学科与跨学科研究,研究方法上应注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CiteSpace知识图谱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研究

    刘永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是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在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导下,中国全方位努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同时,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高等学校应该履行其职能职责,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对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高校可以从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开展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实践活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实践路径

    学生诉求驱动下的高校"接诉即办"双线联动实践研究

    吴雨桐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接诉即办"双线联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需求和发展而构建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高校管理服务育人模式.本文在阐述高校"接诉即办"双线联动实践价值的基础上,介绍某高校相关对策以及"接诉即办"双线联动管理创新工作举措,分析高校"接诉即办"双线联动的实施难点,提出高校"接诉即办"双线联动的实现路径.

    学生诉求"接诉即办"双线联动

    "非升即走"青年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李晶曾今胡艳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青年教师的离职倾向与实际离职行为密切相关,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的持续稳定与健康发展.以高校"非升即走"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考察工作特征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工作疏离感的中介效应与组织氛围调节作用,深入揭示"非升即走"青年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非升即走"青年教师感知到的负向工作特征对其离职倾向产生正向影响;工作疏离感在工作特征与离职倾向间发挥中介作用;组织氛围在工作特征与工作疏离感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基于此,树立支持服务理念、完善预聘期配套制度、营造良好组织氛围有助于缓解"非升即走"青年教师的工作疏离感,降低其离职倾向.

    "非升即走"工作特征离职倾向工作疏离感组织氛围

    学前融合教育青年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研究

    周宁周诗雨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前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教师.作为学前融合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特殊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路人,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这是促进特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着"落实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强调提升教师职业素质是促进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的基础上,分析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职业素质基本构成,最后提出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实践路径.

    学前融合教育青年教师职业素质儿童

    我国青年婚恋基本状况及政策建议

    张晓冰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婚恋状况对生育水平及人口结构具有深远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青年择偶偏向内涵性标准,单身的主观因素凸显;初婚年龄推迟,"婚"与"恋"出现解绑态势,但目前仍处于普婚状态;青年人口性别比失衡,婚恋挤压现象严重;离婚率先升后降,离婚冷静期制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婚恋政策区分度不高、针对性不强,惠及范围有待扩大.建议制定《青年情感教育大纲》,培育提升青年爱的能力,适时调整各类基金青年项目的申报年限,进一步完善青年的法定婚恋权益保障.

    择偶观婚姻观初婚年龄离婚率情感教育

    数字化与媒介化:当代青少年生活方式研究

    马映红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与媒介化作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全方位、多层次渗透青少年生活领域,深刻改变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数字化与媒介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且复杂的,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阻碍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协同合作,充分认识到这一影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和应对.

    数字化媒介化青少年生活方式

    共青团运用主题教育工作法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董浩然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青团运用主题教育工作法对于开展党的青年工作有重要意义,符合时代所需、青年所愿.主题教育工作法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深刻的理论逻辑、鲜明的实践逻辑,利用主题教育工作法推动共青团工作,筑牢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就要重点把握共青团运用主题教育工作法的逻辑机理.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共青团运用主题教育工作法的实效性,要不断完善主题教育的工作格局,拓展主题教育的内容,创新主题教育工作方法.

    共青团主题教育工作法逻辑机理实践路径

    高校文化育人现状及优化策略探析

    李秀萍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和精神家园,文化是国家软实力毋庸置疑的核心内容,既肩负着汇聚民族力量的重任,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文化育人的主旨在于通过优秀文化传统和现代教育手段,引领民众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塑造健康人格.作为致力于立德树人的文化组织,高校更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文化育人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举措,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本文尝试就高校文化育人内涵、特征、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等问题进行梳理与阐述.

    文化育人场域性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