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王若阳

双月刊

2095-5758

bjjyxb@163.com;bjjyxb@mail.hdq.bj

010-89768223

102202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南涧路11号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Police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公安一线服务,为公安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征样态、渗透逻辑与治理路径

    于欣宜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虚无主义为赢得更广泛的生存空间,以唯心史观为立论根基,借助文化虚无论、价值相对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包装,制造出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价值虚无主义和政治虚无主义等表征样态,企图渗透于社会生活各领域,并通过宏大历史的解构逻辑—心理空间的重构逻辑—场域联动的传播逻辑—意识形态的颠覆逻辑,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思想防线,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政治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基于此,有必要对历史虚无主义表征样态和渗透逻辑进行深层剖析,并从锻造批判的武器—筑牢思想防线—完善武器的批判的治理路径出发,凝聚理论武器、文化武器、制度武器和历史武器的强大合力,为纠治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提供理论消解和实践匡正的有效行动策略.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表征样态渗透逻辑治理路径

    新时代"西迁精神"的理论内涵、价值引领及在公安院校的传承路径

    赵长明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西迁精神产生于特殊年代,传承至今,影响深远.研究"西迁精神"的历史轨迹、时代内涵及传承路径,对于深入推进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具备优秀精神品质和道德品格的公安学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作为公安院校要传承西迁精神需沿循三条路径:一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核心,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以铸造忠诚警魂;二是坚持实践育人"重要环节",培育公安院校大学生树立听党指挥、跟党走的无私奉献精神;三是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加强艰苦奋斗再创业精神培养,塑造学生警察职业气质.

    西迁精神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路径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本土化建构

    闫召华赵俊禹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划分现状仍无法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超前化特点相适应,更加凸显出刑事责任年龄划分僵硬化特点.英美法系国家"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对解决此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立足中国实际,在论证引入该规则之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从适用范围、"恶意"认定、惩罚机制及制度体系衔接等方面入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以期在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同时解决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无法得到有效治理之难题,不断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体系.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本土化适用

    证据方法视阈下大数据证据诉讼应用及正当程序保障

    倪春乐陈博文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证据方法的作用在于通过从客观上揭示证据内含的信息内容,联接证据与刑事证明.大数据证据表现出独特的建构性与质素多样性特征,使得现有证据的证据方法无所适从,需要依托融合性证据方法为其诉讼应用提供可操作性指引.而在刑事诉讼中运用融合性证据方法,可能对现有诉讼构造构成挑战.对此,可以从证据方法的工具与程序二维属性出发,建构正当程序保障:在工具属性维度,发挥法官庭外调查的能动、兜底性作用;在程序属性维度,构造"对等"性权利保障,弱化微观权力.

    证据方法大数据证据融合性证据方法正当程序权利保障

    认罪认罚被追诉人反悔权的保障——正向规范路径与反向排除模式

    郭运帷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悔权旨在为被追诉人提供一个依其单方意志消灭控辩合意法律效果的救济机会,其保护的事项范围包括实体性和程序性两重维度,上诉是其重要的行为方式.反悔权体现了"公正优先、凸显效率"的诉讼价值观,是保证认罪认罚理智性和自愿性的关键所在.未来应当从实体法、程序法和证据法三个角度建构反悔权的保障性规范;建构限制性规范时应当重点运用比例原则审查其合宪性,具体可以采用"反向排除模式"归纳带有权利滥用性质的上诉情形并以此作为反悔权滥用的认定标准,进而为这类上诉案件设置二审非全面审查的快速处理机制.

    反悔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上诉权自愿性

    利用航延险制度漏洞恶意重复投保牟利的行为定性

    项倩王立鹏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航延险制度漏洞恶意重复投保牟利的行为如何定性,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着罪与非罪之争以及此罪与彼罪之争.从行为侵害的法益、行为方式、行为人主观目的等要素来看,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意图非法套取、占有保险公司的赔偿金;客观上表现为利用保险制度漏洞,虚构保险标的,恶意重复投保,使保险公司陷入错误认识,从而取得保险公司数额较大的保险金,应当定性为保险诈骗罪.

    保险诈骗法秩序统一保险标的间接正犯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行为性质

    朱慕尧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纯粹理论视角,对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行为性质的研究,呈现出曲解实践现状,忽略实践价值,欠缺理论共识等诸多缺陷.为构建符合犯罪治理需求的刑事立法,应回归"实践导向"的研究视角,从网络与现实生活融合的真实场景出发,针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引发的正犯行为缺位、犯罪共同性消解、帮助行为社会危害性增强等问题和挑战,应先将"正犯行为共犯化",再回归正犯立场,承认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行为性质的独立性,实现刑法对帮助行为的客观评价.

    网络犯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正犯信息网络公共秩序

    技术·风险·监管:责任主体视域下的"赛博格威胁"研究

    王梦奇蔡毅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物互联和科技推进下的人工智能,在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既有社会规则带来诸多挑战.其中控制论催生下的赛博格,因其人机融合技术模糊了生物伦理与技术伦理的特点,引发了赛博格威胁讨论.控制论和会聚技术为人的主体性标准和侵权责任划分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的脑机接口技术更是模糊了赛博空间与物理空间的界限,从而导致规则适用乏力,科技与人的融合将引发新的犯罪风险.从界定治安实体开始,借助哲学层面的主体性思考,技术层面的脑机接口认定,以及会聚技术带来的生物与科技融合,可以明确划分人与机器的界限,对技术辅以必要的道德管控,建立普遍共识的治理框架,提高全域伦理观或为破解赛博格威胁提供可能.

    赛博格控制论责任主体技术伦理

    警用电击枪的身份尴尬及其法律规范

    姜辰雷姜先峰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安民警在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等执法活动中面临的人身安全风险高,使用警棍、辣椒水等常规警械制服暴力行为的效果有限.已有部分地方公安机关试点使用警用电击枪处置暴力行为,但电击枪的"警用"身份在法律上尚属模糊.警用电击枪的性质应归属于非致命警械,其性能相较于现有警械武器具有快速制服与最小伤害的优势.国外对警用电击枪的法律规则主要集中于使用程序、使用条件与管理制度等方面.我国应从立法确定其警械名分,明确警用电击枪的使用条件与使用程序,在健全警用电击枪使用监督机制等方面予以规范.

    执法警务技能警械使用电击枪法律规范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下"套代购"走私犯罪治理研究

    吉洋杉杜修品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1年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正式实施以来,经历多次调整,免税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探索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衍生出利用他人离岛免税购物资格与额度购买免税商品转而在国内市场销售牟利的新型走私犯罪,即"套代购"走私犯罪.为此,通过多案例研究方法,从走私对象、走私形式、犯罪主体以及涉税金额等四个方面构建典型案例指标,并据此筛选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典型"套代购"走私犯罪案件进行研究,总结"套代购"走私犯罪特点,分析打击该类走私犯罪的难点,进而提出治理"套代购"走私犯罪的对策,旨在进一步打击走私,为海南自贸港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海南自由贸易港离岛免税政策"套代购"走私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