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郑进保

双月刊

0476-0301

jbnuns@bnu.edu.cn

010-62207851

100875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交叉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属省部级以上各种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占90%左右。正努力实现“国内第一源、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刊物”的办刊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类椭圆方程的梯度估计

    朱秋阳张伟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计算与推导,得到了n维完备黎曼流形上椭圆方程△gu+auq(lnu)p+bu=0正解的梯度估计,其不依赖于解的界和距离函数的拉普拉斯(Laplace)算子;将文献[1]中对正调和函数的梯度估计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将文献[10]中对一类椭圆方程正解的梯度估计进行了拓展,得到了更具一般性的结果。

    椭圆方程梯度估计Hamack不等式Ricci曲率极值原理

    非厄密系统哈密顿量的本征值和本征态

    范迎迎曹亲亲孙宝玺
    169-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扭结哈密顿算子构造了非厄密哈密顿量,探讨了非厄密哈密顿量本征值和本征态的性质。结果表明:非厄密哈密顿量的能量本征值为复数,且随着模型参数和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可能会出现奇异点;通过理论推导可确定本征值奇异点的位置和个数。非厄密哈密顿量本征矢量之间的正交归一性呈现与传统量子力学完全不同的特点;考虑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用电阻、电感及电容构造电路,可获得非厄密哈密顿量。

    非厄密哈密顿量扭结哈密顿算子奇异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RLC电路

    多毛细管中子聚焦透镜仿真模拟及实验研究

    崔靖朵刘志国温今甫潘秋丽...
    176-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中子波长,透镜几何参数对透镜聚焦性能的影响,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建模和编程,根据射线追迹法模拟中子束在透镜中的传输;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提供的0。10~1。18 nm波段多色中子束测试透镜聚焦性能。结果表明,透镜对所测宽波段中子束调控所得焦斑的模拟值562。0 μm和实测值549。0 μm非常接近,验证了仿真模型和程序的正确性。对实测焦斑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该透镜适用于0。20~1。18 nm波段;在适用波段内,焦斑尺寸与波长呈正相关,增益整体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对通道内径变量系列仿真发现,在保证内外径比为0。8的前提下,降低微通道内径有利于获得具有高倍增益的小焦斑。

    反射与折射中子聚焦器件聚焦性能中子波长微通道内径

    等离子体密度对尾场加速中最优束流负载的影响

    黄开国安维明
    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当束团参数固定时,通过改变束团电荷量来改变束流的负载状态以达到最优束流负载条件,以及改变等离子体密度对束流负载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等离子体的入口和出口处均存在逐渐增加或降低的等离子体密度坡,并探究了该密度坡对束团相对能散的影响。利用QuickPIC对粒子的行为及其在等离子体中的演化状态进行了模拟;利用理论分析法对束团状态和相对能散的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1)在传播方向上局部微调等离子体密度可降低尾随束团的相对能散;2)密度坡的存在会降低相对能散;3)改变等离子体密度,可实现欠负载、过负载,以及最优束流负载之间的切换,最终能散相较最优束流负载状态下的能散更低。

    等离子体尾场加速最优束流负载密度坡能散粒子网格模拟

    基于白尾海雕粪便样品的SSR引物及性别鉴定引物的开发

    袁嘉瞳牛文会张轶卓贾婷...
    190-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是鹰形目鹰科海雕属的一种大型猛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位于食物链顶端,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每年冬季,大批白尾海雕在我国吉林省珲春市敬信湿地越冬,形成了国内最大的越冬种群。为了实现基于粪便样品开展白尾海雕种群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的可行性,填补白尾海雕亚洲种群的研究空白,需要开发新的微卫星DNA,即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和性别鉴定引物。本研究以NCBI上公布的白尾海雕全基因组数据为基础,进行了 SSR引物和性别鉴定引物的开发。随后,使用白尾海雕粪便样品对引物进行了筛选,最终获得9对SSR引物和2对性别鉴定引物。本研究为白尾海雕种群遗传学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有效的SSR分子标记,也为白尾海雕性别分子鉴定提供了新的引物选择。

    SSR分子标记性别鉴定引物开发粪便样品

    改性镁基水滑石制备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抑制研究

    孙丽杰高学伟闫东鹏王心蕊...
    195-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成核晶化法制备了镁基水滑石(MAL),天门冬氨酸(ASP)负载水滑石(MALA)及ASP、Ag+共同负载的水滑石(MALAA),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ASP和Ag+均成功负载到MAL上且形貌发生变化。采用菌落计数法测试质量浓度对不同材料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4 mg·mL-1时,MAL对S。aureus的抑制率仅为5。8%,而MALAA的抑菌率达到99。7%。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技术分析改性镁基水滑石的抑菌机制。改性镁基水滑石MALA通过改变其形貌、增大与细菌的接触面积并利用静电作用吸附在带负电的S。aureus上。Ag+的引入进一步增加二者的电势差,促进S。aureus细胞膜破裂,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下降,导致细胞外的金属离子(K+、Ca2+、Mg2+)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提升,MALAA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该类材料有望应用于对微生物安全要求较高的食品、化妆品等包装领域。

    表面改性镁基水滑石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制

    晋城市不同区域洪涝驱动要素分析

    舒心怡徐宗学叶陈雷廖如婷...
    203-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兼顾城市不同空间特征的内涝问题,是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关键。本文以晋城市主城区为例,针对不同开发程度的管网密集区与管网稀疏区2类下垫面,构建SWMM-ICM-WCA2D模型,模拟不同降雨情景下管网排水与地表淹没状态,分析城市内涝驱动要素。结果表明:管网密集区的内涝积水主要受降雨强度、管网排水能力和地形特征的影响,主城区现状管网设计标准较低,5 a 一遇降雨条件下排水容量已趋于饱和;管网稀疏区高程≤751 m的淹没区水深较大,其余高程大的区域积水深度较小而流速较大;不同降雨情景下,管网指标与淹没要素间均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特别在高水深(>1 m)时的联系更为密切,相关系数>0。78。

    城市洪涝多模型联合管网密集区管网稀疏区驱动要素

    区域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评价:以北京市为例

    杨荣雪洪梅高媛媛王红瑞...
    218-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了区域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评价模型,对北京市2008-2019年的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市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情况在2010年达到最佳状态,2012年最差,但近年来逐渐向好发展;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除2013年有所下降,整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水资源安全利用指数变幅较大,其中2010年最佳,2012年最差,2013年后也在逐年向好发展。北京市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应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改善水资源集约利用方面,需紧抓节水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要加快调整发展模式,优化产业布局;在改善水资源安全利用方面,应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水资源集约利用安全利用加速遗传-投影寻踪北京市

    北京八达岭林场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毛军王立平高永龙姚永刚...
    224-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是应用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数字生态和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人工林生态系统(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和天然灌木林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2004、2009、2014年)和八达岭林场碳通量实时监测为基础数据源,通过野外调查及典型样方观测,开展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旨在探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的森林经营建议。结果表明:1)2004-2014年八达岭林场针叶林和灌木林面积增长率分别为40。48%和3。32%,而阔叶林和混交林分别减少46。33%和3。57%,林场仍以混交林(703 hm2)和灌木林(1 182 hm2)为主。2)2004-2014年阔叶林中椴树逐渐成为主要树种,2014年涵养水源量较2009年提高了 1。55倍。油松作为混交林的优势树种,其涵养水源实物量2014年较2004年提高了 67%。灌木林在2014年出现了较大幅度增加,涵养水源实物量较2004年提高了 1倍左右,其价值量也相应增加。固碳、释氧、提供负氧离子、滞尘和吸收污染物等调节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均表现为混交林最高,针叶林次之,阔叶林最低(P>0。05);各林分服务功能价值量与功能实物量变化趋势相同,灌木林固土和保肥功能优于其余3种林分,混交林和针叶林营养物质累积量和生物多样性优于阔叶林。3)2004-2014年保育土壤(92。91%)、生物多样性保护(4。33%)及涵养水源功能(2。33%)对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的贡献率大于固碳释氧(0。37%)、森林防护(0。04%)和净化大气环境(0。02%)功能,其中混交林和针叶林对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贡献大于阔叶林和灌木林。由此可见,林分类型和林分面积是影响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强弱的主要决定因素。八达岭人工林经营应持续保持保育土壤功能,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下,应注重固碳增汇功能,建议将现有林分多调整为混交林和灌木林,营造"异龄、复层"的理想人工林生态系统,逐渐提高北京八达岭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

    人工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固碳增汇

    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对人居环境自然舒适度的影响评估

    白钰弘秦欣雅赵祥孙中平...
    23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城市自然环境舒适度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评估了 2000、2010、2020年这3个时间点在该区域城市发展背景下人居环境自然舒适度的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人居综合舒适度总体上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且城市中心到城市外围舒适度也在改善,增幅约10%;2)2020年比2000年区县尺度的舒适度也在逐年变好,高舒适度区县数量增加近1倍;3)典型城市的舒适度变化与整体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由于城市职能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改善速度存在差异。本文研究结果对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京津冀人居环境自然舒适度城市发展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