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包头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包头医学院学报
包头医学院学报

李成义

双月刊

1006-740X

btyxyxb@sohu.com btyx@chinajournal.net.cn

0472-7167860

014060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建设路31号

包头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重刊物的社会效益,执行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时反映本院科研、教学、医疗的新成就、新经验、新技术,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繁荣学术研究,促进科技进步,为提高教学、科研、医疗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疾病预防与治疗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子宫内膜癌肿瘤微环境中预后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谱分析

    丁彩云马强丁锦王海华...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PCR表达验证,探索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肿瘤微环境中的预后关键基因.方法:下载获取TCGA数据库中552 例EC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应用R软件ESTIMATE算法进行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筛选表达差异基因.多种算法对差异基因的预后情况和相关通路进一步探索.PCR实验分析差异基因在细胞系中的表达相关性.结果:Cox回归分析和KM生存分析提示CCR4(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4,CCR4)为潜在预后相关基因.GSEA(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结果发现,CCR4 在免疫应答-激活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RT-qPCR结果表明,在细胞水平,CCR4 在肿瘤组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结论:子宫内膜癌的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免疫浸润,CCR4 有望成为新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标记物.

    肿瘤微环境子宫内膜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后基因

    Teneurin跨膜蛋白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厉雅婷房林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TENM1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和探究其对乳腺癌MDA-MB-231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乳腺癌组织样本的TENM1 表达谱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及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以确认TENM1 的独立预后价值;基因集富集分析评估与TENM1 表达相关的失调信号通路;在乳腺癌MDA-MB-231 细胞中干扰以及过表达TENM1 后,CCK8 与集落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与正常样本相比,TENM1 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以及 Nomogram 预测模型提示TENM1 可能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GSEA分析显示TENM1 相关的信号通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等差异富集.CCK8、集落克隆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沉默TENM1 促进MDA-MB-231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过表达TENM1 则抑制其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TENM1 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可抑制乳腺癌MDA-MB-231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TENM1 可能作为乳腺癌的潜在预后分子标志物,并成为未来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TENM1乳腺癌增殖迁移生物信息学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学测序数据建立乳腺癌脂肪酸代谢预后模型与验证

    严涛房林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基于乳腺癌脂肪酸代谢(fatty acid metabolism,FAM)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并对乳腺癌的FAM 模型进行评估预后.方法:整理乳腺癌单细胞 RNA 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数据集,鉴定出乳腺上皮肿瘤细胞,通过表达水平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for expression level,AUCell)分析得出乳腺癌FAM在不同肿瘤细胞内的活化程度,再与加权基因共表达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结果取交集得到乳腺癌FAM相关差异基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建立 767 例患者的预后风险模型.多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决策分析曲线(deci-sion analysis curve,DAC),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用于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最后使用GSE3143 数据集验证.结果:单细胞组学分析发现597 个差异基因,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确定了12 个与OS相关的风险相关基因:FOXQ1、TFPI2、MACC1、ACOT7、MCEE、SLC27A2、QPRT、SLC2A1、ACAA1、NDRG1、KYNU、YOD1.多指标ROC分析,DAC以及C-index均提示该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结论:基于12 个乳腺癌FAM相关基因预后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更好地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脂肪酸代谢乳腺癌预后单细胞转录组学测序

    结核分枝杆菌GroEL1蛋白表达、纯化及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魏婧郭方正宋亚敏李柏青...
    23-3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GroEL1 进行原核表达与纯化及其结构和功能预测,分析该抗原在新型结核疫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GroEL1 基因,并克隆至pET28a质粒中,测序筛选构建成功的pET28a-GroEL1 载体,将其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株中,IPTG诱导表达重组GroEL1 蛋白,利用镍亲和层析柱纯化.从UniProt数据库中获取H37Ra株GroEL1 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别运用Prot-param、TMHMM-2.0、Protscale、NetChop-3.1、Psortb、SignalP-4.1 工具预测GroEL1 蛋白的理化性质、跨膜螺旋、亲/疏水性、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信号肽;NetNGlyc-1.0 和YinOYang-1.2预测其糖基化位点;SOPMA和Swissmodel预测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Clustalw对同源序列进行比对.String预测相互作用蛋白,IEBD和ABCpred预测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成功构建重组pET28a-GroEL1 载体,GroEL1 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部分以可溶形式表达.镍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GroEL1 蛋白,其纯度达90%以上.Western blot鉴定证实重组GroEL1 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核分枝杆菌H37Ra株GroEL1 基因全长1 620 bp,编码539 个氨基酸,分子量55.88 kD,等电点为4.98,预测显示该蛋白亲水性较强、性质稳定,无跨膜区,有37 个可能的磷酸化修饰位点和8 个O-糖基化位点,属于非分泌蛋白,定位在细胞质,二级结构显示α-螺旋占53.43%,延伸链占11.87%,β-转角占7.61%,无规则卷曲占27.09%,有多个B细胞抗原表位及多个与GroEL1 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重组GroEL1 蛋白,运用生物信息学成功预测GroEL1 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为结核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结核分枝杆菌GroEL1原核表达纯化生物信息学分析

    低氧预适应对小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

    任可刘晓梅张涛刘友...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条件下对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杀伤活性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对照组(A组)、急性低氧组(B组)和HPC组(C组)3 组,通过MTT比色法分别检测3 组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通过EILSA检测NK细胞分泌干扰素-γ,Real-time PCR检测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量,并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低氧预适应组与急性低氧组相比NK杀伤力较强(P<0.05),其中12h时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P<0.05).小鼠 NK 细胞分泌 IFN-γ 从 4 h 到 16h 均逐渐下降(P<0.05),显示低氧预适应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较低氧组更能适应低氧;HPC组与B组相比低氧损伤减轻,分泌穿孔素、颗粒酶表达多于低氧组(P<0.05).结论:初步确定NK细胞在HPC与低氧组相比,NK细胞杀伤功能有所恢复;IFN-γ、穿孔素、颗粒酶蛋白的分泌量均有所升高.

    低氧预适应自然杀伤细胞小鼠

    三维容积定量分析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心房颤动中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右室功能的研究

    丁静刘表虎纪文艳陶善强...
    36-4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三维容积定量分析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价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中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患者的右室功能.方法:选取 80 例AF患者,根据三尖瓣反流程度分为非显著FTR组(A组)40 例、显著FTR组(B组)40 例,另选取正常对照组(C组)35 例.比较三组临床数据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右室功能参数,探寻AF不同程度的FTR右心功能的差异,为临床预测右室功能提供相应的依据.结果:三组右心房内径(right atrial diameter,RAD)和右心室内径(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RV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igh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RVGLS)绝对值相比,B组最小,A组其次,C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右室面积变化分数(fraction of right ventricular area change,RVFAC)、右室心肌工作指数(Tei指数)、三尖瓣环平面收缩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流速(tricuspid annular peak systolic ve-locity,TAPSV)(S')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Tei指数、RVD及房颤时间与反流面积呈正相关,TAPSE、FAC、RVGLS绝对值及RVEF与反流面积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显著FTR组右心功能已经受损,且随着FTR程度增加,右心室受损进一步加重,右室三维容积定量分析联合 2D-STI技术能够评估AF患者中FTR的右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从而为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一定的价值.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斑点追踪成像心房颤动右心室功能

    温针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尤晓凤黄锦华金鑫悦李壮苗...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温针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相关文献进行 Meta 分析,为温针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以温针灸、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等为主题词,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心数据库、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至 2022 年 11 月.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要求,对选择纳入的临床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数据提取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1 个研究,774 例患者,与常规只进行单一的盆底肌训练治疗相比,Meta结果分析显示,温针灸联合盆底肌训练组治疗SUI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02,95%CI(2.58,6.26),P<0.000 01];ICI-Q-SF评分[MD=-1.17,95%CI(-1.63,-0.7),P<0.000 01];1 h尿垫试验[MD=-1.65,95%CI(-2.07,-1.23),P<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文献均未报告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漏尿量有较好的疗效.

    温针灸压力性尿失禁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盆底肌训练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和脑脊液LCN2早期表达分析

    赵丽英赵世君耿尚勇赵新惠...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载脂蛋白2(lipocalin-2,LCN2)早期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患者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2020-2022 年入住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aSAH且发病3d内的患者为aSAH组;选取同期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其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和脑脊液LCN2 水平.运用Hunt-Hess分级评定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并分为 3 组:Ⅰ组Hunt-Hess Ⅰ级、Ⅱ组Hunt-Hess Ⅱ级、Ⅲ组Hunt-Hess Ⅲ-Ⅴ级,分析EBI严重程度与血清和脑脊液LCN2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47 例患者.(1)aSAH组血清和脑脊液LCN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Ⅱ组血清和脑脊液LCN2 水平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血清和脑脊液LCN2 水平均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nt-Hess分级和血清LCN2、脑脊液LCN2 均为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P<0.05).(3)通过绘制ROC曲线表明:血清LCN2 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特异度为100.00%,敏感度为61.70%),最佳诊断界限值为45.68 ng/mL;脑脊液 LCN2 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914(特异度为 76.60%,敏感度为100.00%),最佳诊断界限值为 15.08 ng/mL.结论:aSAH患者早期体液LCN2 明显升高,并与EBI密切相关,可能参与EBI发病机制.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LCN2早期脑损伤

    包头地区1249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应用对比研究

    杨美丽武俊英杨慧娟李丹阳...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浅部真菌病的效果及不同位置检测结果比较.方法:收集2021 年10 月至2023 年3 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拟诊断为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直接镜检,比较阳性率检出结果,并进一步针对不同检测部位检测阳性率比较分析.结果:KOH湿片法和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558 例和691 例患者(阳性率分别为38.35%和58.4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头面部、手部、足部、躯干、腹股沟及甲部位荧光染色法阳性检出率均高于KOH湿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足部、头面部、腹股沟、手部、甲部、躯干部(P<0.001).结论: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真菌病的实验室检验中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KOH湿片法,可以降低临床漏诊误诊率,在甲部、足部、腹股沟、头面部的检测中可作为优选,手部、躯干部则根据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在KOH湿片法或荧光染色法中选择,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浅部真菌病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对比研究

    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轨迹及影响因素

    王曙光丁时磊何彩玉汪玉玲...
    57-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分析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轨迹,并验证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4 例原发性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进行 12 个月随访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和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通过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患者用药依从性轨迹,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用药依从性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分为"高-持续型""中-下降型"和"低-下降型"3 种类型,且该3 种类型文化程度、工作状态、用药种类、智力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工作状态、用药种类、智力状态是患者用药依从性轨迹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帕金森患者用药依从性分为3 种轨迹,工作状态、用药种类和智力状态是用药依从性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

    帕金森病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轨迹潜类别增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