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包装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包装世界
包装世界

双月刊

1003-9929

bzsjbjb@163.com;bzsj18@yahoo.com.cn

0571-85330153

310006

杭州市邮电路23号

包装世界/Journal Packaging World
查看更多>>《包装世界》杂志是浙江省经贸委主管,中国包装联合会、浙江省包装技术协会、世界包装组织亚洲包装中心主办,是世界包装组织亚洲包装中心的指导刊物,中国包装核心期刊。创刊于1986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浙江省唯一的一本反映包装、印刷、设计方面的公开刊物,是业界人士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动态、博览行业信息,了解最新实用技术的好帮手。《包装世界》杂志社愿与社会各界合作,携手共进。 读者对象:包装工业、包装印刷、包装设计、化工、食品、医药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业务人员、包装院校及涵盖设计、机械、印刷、工程、电子、科技的专业师生。 主要栏目:政策解读、业内动态(反映国内外包装界的最新市场、方法、需求、开发、趋势、调研等。)、包装论坛(探索业界各方面的现状、发展、举措。)、信息快讯、企业文化、人物风采、群英谱(报道人物先进事迹简单介绍、企业简单介绍)、产业研发(报道新产品、新技术、新专利、新应用)、论文选萃(包含工程、应用、管理、设计艺术、设计作品)、艺术鉴赏。媒体优势:作为世界包装组织亚洲包装中心指导刊物,中国包装核心期刊,浙江省唯一的一本包装方面的杂志,办刊20多年来在包装界深有影响。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应对市场的需求,积极与全国各地自治区、直辖市、省市包装协会合作,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及国外发行市场,是企业宣传报道的舞台,订户掌握信息的好帮手。 发行方式为邮发与自办发行。国内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32-78。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国外邮发代号:BM2680。自办发行(直接订阅):邮局直接汇款到《包装世界》杂志社或银行转帐两种方式,备有正规征订发票,免邮资费,全年定价96元。《包装世界》杂志社联系方式:社址:杭州市杭州市邮电路23号 邮编:310006 电话(0571)85330153 传真:(0571)85330821投稿信箱:bzsjbjb@163.com;bzsj18@yahoo.com.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中风景园林的应用探讨

    范菁菁徐毓蔓郭丽娟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开始不断向农村扩张,导致农村经济逐渐萎缩,农村人口流失速度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受到严重影响,人们在享受现代化城市生活便捷的同时,开始关注农村的延续和发展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引导下,乡村振兴中风景园林的应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乡村振兴中风景园林的应用可以改善乡村人民的居住环境,引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弥补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不足,在丰富乡村产业的基础上,还可以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该文将针对乡村振兴中风景园林的应用进行具体探讨,希望可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帮助,厘清乡村发展方向,给相关从业人员一些启发.

    乡村振兴风景园林应用策略

    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管理模式和管养技术研究

    宋林峰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时期,高速公路的绿化建设工作备受关注,研究的一大热点便是如何提升高速公路的绿化水平.和其他园林设计工程相比,高速公路的绿化养护工作处于一个特殊的环境之中,在建设过程中要具备实用性、长期的观赏性,还能够抗干旱,能够进行粗放管理,养护措施简单.高速公路项目不仅需要安全舒适,还应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从而发挥社会综合效益.

    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管养技术

    虚拟助教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 ——基于1998-2022年WOS数据源的可视化分析

    廖心雨潘晓霞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并持续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虚拟助教正从教育、生活和娱乐等方面协助着人们.而随着网络教学兴起,这种时空分离的教与学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推动了虚拟助教热点的出现.虚拟助教所具有的智能化、交互性能很好地提升课堂效率,而对其探索也从技术慢慢向互动、形象、情感发展.该文利用CiteSpace对 1998-2022 年与虚拟助教相关的 221 篇国外学术论文进行了科学计量分析,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了研究热点、全球趋势和合作关系等,在现有研究的背景下确定了虚拟助教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为未来虚拟助教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与数据参考.

    虚拟助教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功能多元化公共图书馆室内空间思考 ——以漳州市图书馆新馆设计为例

    欧裕南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文化发展趋势下,为满足现代图书馆基本服务功能以及新兴的数字化体验等服务,对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多元组合设计提出了迫切要求.该文以市辖域内公共图书馆事业现状为基础,以漳州市图书馆新馆室内空间设计理念为切入点,结合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对新馆建设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通过空间设计理念的探索以及服务特色和管理模式的更新,对建设智能化和复合型城市中心图书馆提出探索性建议.

    公共图书馆空间设计功能定位图书馆发展

    儿童大提琴启蒙教育中固定把位训练研究

    郭飞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定把位学习在大提琴启蒙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结合 5-7 岁儿童在心理上渴望独立性、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在音乐心理上能够开始辨析音高等特点,以及大提琴自身演奏特点,应该在大提琴固定把位训练中遵循"固定"原则、音准原则及乐谱与把位音位对应原则,以此提升儿童在大提琴启蒙学习中对把位概念的理解,为儿童大提琴学习奠定把位基础.

    大提琴启蒙教育固定把位

    数字艺术设计应用于婚礼艺术设计手绘教学研究

    魏增进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以从事婚礼定制为主的婚礼企业特别注重婚礼现场的视觉呈现效果.婚礼设计师需要结合艺术设计手绘表现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将婚礼现场的绚丽视觉效果用效果图的形式呈现在新人面前.在整场婚礼定制设计的创作过程中,婚礼设计师对于手绘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婚礼艺术设计手绘课程中发现,再继续使用传统的婚礼艺术设计手绘课程授课方式将无法解决当前该课程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而通过将数字艺术设计应用到婚礼艺术设计手绘课程教学中,利用数字艺术设计的优点,可以为婚礼艺术设计手绘课程注入新鲜活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电脑艺术设计软件和电子数位板辅助教师进行婚礼艺术设计手绘教学,使用数字艺术设计帮助学生进行婚礼艺术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还可以从人才培养周期、课程教学目标、数字技术运用、艺术专业基础等多方面改善传统婚礼艺术设计手绘课程教学的现状.

    数字艺术设计婚礼艺术设计手绘课程婚礼定制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

    基于复合人才培养的会展专业教师可持续发展研究

    黎谦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复合人才作为新型资源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炙手可热的争夺对象.新时代复合人才培养的前提是人才培养队伍——教师必须坚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复合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该文从会展专业教师角度出发,论述会展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目标,分析会展专业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构成,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并重点探索会展专业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方式及其实现,提出会展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的科学方法论,用以指导实践.

    复合人才会展专业教师发展复合型教师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故都的秋》为例

    衣飞洋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美能力,又称为艺术鉴赏力,指人对美的感知、欣赏、评价和创造的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美育,就是打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从各方面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也要求发展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范文.在众多语文公共课和平常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赏析写作手法和体会作者感情上,而忽视了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美.笔者从改革教材助读系统、提高教师审美情趣、加强学生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写作实践几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审美能力核心素养《故都的秋》语文教学

    闲暇教育融入家政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

    赵欣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家政行业大发展的时代,高职家政学生的培养尤为重要.如何将闲暇教育融入高职家政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是事关民生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有其必要性.在高职家政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可以通过观念引导、培育学生社团、校企合作等方式融入闲暇教育.

    闲暇教育高职学生家政专业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改革探讨

    郝静乔冠翔李智勇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之一,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为乡村振兴提供优秀人才的重要责任.然而,传统的高校育人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现阶段,高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对实践育人模式进行深化改革.该文针对高校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实践主体比较单一、缺乏人才实践基地、没有充分利用实践成果等问题,提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实践主体、建设乡村实践基地等改革路径,将有助于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更加科学、更加系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