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刘兆仪

月刊

1009-1068

custsxb@cust.edu.cn

0431-85582725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089号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提倡学术争鸣为办刊宗旨,积极推动教学科研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坚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现实理据、内在逻辑与当代启示——以"摸着石头过河"为考察视角

    孙开赵祝涛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顶层设计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摸着石头过河"思路的经验积淀.基于顶层设计的现实理据,结合"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与顶层设计的内在逻辑,指出坚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当代启示.既要立足基本国情进行系统谋划,把准关键领域、解决重点问题,总结经验借鉴、不断为民谋利,同时也要将人民至上价值目标作为顶层设计制定政策、方案、规则的重点,不断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依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赋能增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摸着石头过河"顶层设计历史回溯当代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逻辑论析

    赵龙
    7-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者,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并善于结合国内外时局发展的动态变化,审时度势地整合一切可供利用的资源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历程来论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逻辑,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和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内在统一的特质,提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的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发逻辑理论基础实践历程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探究

    冯舜捷刘艳萍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逻辑以增殖为目的,强制性地迫使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从而导致消费主义产生,使得自然资源被过度掠夺和浪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资本逻辑对科技的非理性运用又进一步导致了生态问题加剧,成为全球性危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只有从马克思对资本逻辑批判的理论根源出发,剖析生态危机产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效用重塑以人为本的生产目的,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并推进科技创新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价值引领,才能真正超越资本逻辑,维护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资本逻辑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失信联合惩戒的法治反思

    王亚利翟林伟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场经济发展中整体失信的社会生态、社会治理机制转型中对于创新治理工具的需求、信息化时代提供的强大技术基础,构成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形成背景.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机制,这一制度释放出强大的治理效能,但在实践中存在脱离法治轨道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失信行为认定泛化、联合惩戒造成过度评价、失信行为与惩戒措施不当联结,其根源主要在于强化法律机制的制度本意、统一法律制度供给缺失.需从法治的视角对于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予以匡正:完善失信联合惩戒立法,加强制度顶层设计,规范地方立法实践;统一失信行为的认定标准,避免制度实践的无节制扩张;保障制度的实质合理性.

    失信联合惩戒违法不当联结实质合理

    期待可能性判断标准的阐释学考察与重塑

    杨德敏
    27-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期待可能性是犯罪论有责性的构成性要素,是在边缘疑难案件中追求可接受性正义的重要理论依据.超越二元分立的类型化思维,对期待可能性判断标准的不同学说进行阐释学的审视和考察,在视域融合的视角下重新把握期待可能性弱失的裁判标准,以范例式的传统作为行为人和平均人/普通人共同分享的判断依据,以个人特定情境下的困顿与不得已为裁判基础,即以一个将国法、天理、人情相融合的整体性标准,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以准确归责.

    期待可能性标准正义视域融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理解美好生活的三个范畴

    肖倩颖由安彤
    34-3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生存发展需求出发,力争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全面发展,彰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劳动、资本和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三个核心范畴,对于在新时代探寻实现美好生活的可能路径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引.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本性,能够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本真劳动中创造美好生活;超越资本逻辑,摆脱本体安全的焦虑有助于提升个人幸福感和民族安全感,实现人的本真的生存领会,在自由生存中实现美好生活;实现美好生活理想展开的共产主义构想是人的自身生命以及社会价值得以确证的价值诉求和理想基础,有助于人们扬弃异化劳动,超越资本逻辑的统治,在全面发展中提升美好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好生活劳动资本共产主义

    文本视角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研究——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思考

    徐梦琪汪盛玉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系统阐发了社会公正思想.基于文本视角,《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的阐释体现在:从出场语境上对"词句"的"运动"进行理论批判,"揭穿同现实的影子所作的哲学斗争",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实践所产生的社会不公现象进行现实的批判;从考察方法上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线索,阐明物质生产在实现人类社会公正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从叙事逻辑上以分工和私有制、生产力发展水平、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为向度,阐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的可能性,以无产阶级主体力量、阶级斗争基本动力为向度,阐述实现共产主义公正社会理想的可行性.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视角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观

    民族新信仰的找寻:"科玄论战"与唯物史观中国化——兼论论战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及其实现

    郑博匀李宝艳豆金雨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玄论战"是中国近代以来中西方思想文化第一次爆发激烈冲突的思想论战.在论战中,唯物史观派在科学观上肯定科学的作用而否定科学万能论,在文化观上纾解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历史观上驳斥了科玄两派对唯物史观的质疑.同时,唯物史观派巧妙地运用了投合时好与话语创新的论战策略,不断提高其在论战中的话语权."科玄论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路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发扬,完成了对中国道路的思想启蒙,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进程.

    "科玄论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唯物史观

    土地征迁信访矛盾沟通治理和分类治理研究

    陈盛淦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沟通行动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访谈法,了解土地征迁信访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土地征迁信访矛盾的信访制度层面、政策执行层面及信访群众层面的原因,并提出土地征迁信访的沟通治理和分类治理建议.在沟通治理层面,一方面为实现真诚、真实、正确和可领会的有效沟通,应设立信访代理代理人制度;另一方面要有一个自由、平等的沟通环境.在分类治理层面,一方面需要通过宣传教育,让民众了解可通过信访渠道解决矛盾纠纷的事项内容和范围,突出"因事"分类治理.另一方面也要"因人"分类治理,对于因对处理结果不满的信访人,构建统一规范的信访处理标准,重塑信访秩序;对于生活困难的信访人,设立多元社会救助渠道给予生活帮助;对于存在心理偏激的信访人,建立综合心理危机干预及支持系统助其改变心态.

    土地征迁信访沟通治理分类治理

    替代性食物体系下食品安全信任重塑路径研究——以H市S农夫市集为例

    曹小丽
    56-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导致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产生,从而促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加深.由此出现了一种试图重塑食品安全信任的替代性食物体系——农夫市集.基于产消互动的视角,对H市S农夫市集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从信任评审、信任建立及信任维持来论述食品安全信任重塑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经探析发现,农夫市集背景下食品安全信任重塑呈现出以熟人关系为基础的信任共同体、监督约束为保障的信任中介机制、日常嵌入为关键的信任积累等特征.诞生于食品安全恐慌时期的农夫市集,在重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任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然而,考察农夫市集后发现,无论是内部各主体之间,还是外部环境与农夫市集之间,皆存在较大可能影响食品安全信任重塑的隐患,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信任信任重塑产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