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刘兆仪

月刊

1009-1068

custsxb@cust.edu.cn

0431-85582725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089号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提倡学术争鸣为办刊宗旨,积极推动教学科研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公务员内生动力的激发——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分析

    翟年祥徐鑫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公务员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其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基层公务员的内生动力主要来自个体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内化,而内在动机是强大且难以改变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基层公务员外在动机的内化整合.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可以通过对行为的外在激励促进基层公务员外部动机的内化整合,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可以通过适当的外部激励机制来满足基层公务员的胜任感和情感需要,借以保证其在乡村振兴中公共服务动机的自主性,促进基层公务员外在动机的内化,最终激发基层公务员的内生动力,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基层公务员内生动力乡村振兴自我决定理论

    科学家精神:内涵意蕴、历史图景与时代价值

    顾青青姚旖
    68-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科学家精神,要坚持理论、历史、现实三重维度的有机结合.在理论维度上,应辨析科学、科学文化、科学精神等相关概念,对其内涵、外延与特点加以厘定;在历史维度上,应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梳理科学家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与显著特点;在现实维度上,应立足新时代,探索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意蕴和历史使命.

    科学家精神理论历史现实

    新时代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邹娜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存在诸多的问题,体现在教育理念、内容、手段、方式等方面.从国防教育的课程模式、教学运行模式、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提供可行参考方案.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为例

    陆永贵胡佳妮陈豪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工科专业课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任课教师要深入地学习、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充分认识到实施课程思政必要性,深入发掘工科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其融入具体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以"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为例,探索工科专业课程在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思想政治元素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研究——以长春理工大学与西苏格兰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为例

    杨超李永亮常艳贺郑茹...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各国家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科研人员互访为国家间开展科研和教育合作打下基础.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我国的高等院校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优质师资,可以迅速提升自身办学质量,合理分配资源,弥补自身短板,从而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持续推进国内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合肥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刘娜何如海胡静
    88-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对合肥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关系进行研究,为合肥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提供参考.运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建立合肥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研究的多指标评价体系,对合肥市2010-2019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分析与测算.结果表明:合肥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两系统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但2016-2019年期间出现小幅下降;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度均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从轻度失调逐步演变成初级协调;研究早期新型城镇化总体滞后于农业经济,后期农业经济总体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基于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需要加强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合肥市的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合肥市

    互联网使用对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基于相对贫困长效治理的视角

    罗芳园张东玲王艳艳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三期数据,构建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利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能够显著减缓个体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互联网使用对于不同个体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互联网对拥有中等人力资本和低社会资本的群体效果更为明显.分维度检验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主要通过降低居民发展能力贫困缓解个体相对多维贫困状况.此外,进一步纳入时间维度,发现互联网使用时间越长,减贫效果越好,并且互联网使用还具有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效应,能够有效降低个体陷入长期贫困的概率,但随着个体陷入贫困时间的延长,互联网减贫效果逐渐减弱.

    互联网使用多维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Probit模型

    节能环保财政支出、环境税收与城市空气质量——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证据

    田时中瞿振鑫
    103-10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PM10、SO2和NO2三类污染数据,运用极值熵值法和面板Tobit模型,展现安徽省16个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考察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和环境税收对城市空气质量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铜陵、马鞍山、芜湖、淮南、蚌埠、淮北等城市空气污染较严重,空气质量较差,重污染城市连片分布特征较为显著;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仍处于"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阶段,从末端治理到源头管控,再到污染防治效果持续显现需要的时间较长;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和环境税收均不利于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但节能环保财政支出与环境税收的交互项作用抑制了城市空气污染排放.

    财政政策环境税收空气质量污染防治绿色低碳高质量

    基于扎根理论的吉林省"双碳"政策研究

    于涵刘璐王文晶丛艳辉...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吉林省政府2022年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为分析对象,采用扎根理论,通过三级编码构建吉林省"双碳"政策过程模型.研究结论:"双碳"政策的制定动力来自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政治任务和政绩要求以及生态治理相关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政府通过环境型、供给型和需求型三类政策工具向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等社会主体传达政策理念和内容,协同各方主体合力推动政策落实,推动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煤炭、钢铁、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有序开展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转型,最终实现碳达峰.结合吉林省"双碳"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对优化吉林省推动碳达峰行动的政策过程提出建议.

    "双碳"政策碳达峰碳中和扎根理论吉林省

    商业银行视角下"双支柱"调控框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李书刘思岐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商业银行视角梳理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配合实施的理论基础、政策效应与协调机制.分析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配合可以有效调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抑制商业银行过度的风险承担,增加社会福利.二者的协调应结合经济环境、政策优势以及商业银行异质性等因素相机调控.同时,建议后续的研究更多关注于对商业银行风险经营行为的博弈分析与模型构建,以及"双支柱"调控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措施的协调.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