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刘兆仪

月刊

1009-1068

custsxb@cust.edu.cn

0431-85582725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089号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提倡学术争鸣为办刊宗旨,积极推动教学科研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邵丽小说《金枝》中的女性书写

    付兰梅王荣霞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当代女作家邵丽的长篇小说《金枝》是一部以中原女性为主体进行言说的家族小说,讲述了中原地区周氏家族中五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邵丽在小说中书写了固守周氏家族的中原乡村弃妇、城乡血脉碰撞中从争斗走向和解的要强女性和超脱家族恩怨的怡然自洽的女性。在这些女性身上凝聚了邵丽对中原女性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关注,以及对家族文化传统的审视和思考。邵丽站在女性视角上,围绕家族这一关键词对不同代际的女性特质进行书写,其文学价值在于,邵丽在《金枝》中强调女性在家族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大多数家族小说以男性为主体的家族叙事传统的突破。同时,邵丽在小说中书写的女性对家族血脉亲情和家族传承逐渐弱化的认同,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家族意识淡化现状的文学刻写,也潜藏着作家对人们要重视血脉亲情和家族传承的期盼。

    邵丽《金枝》女性书写中原家族

    从跨文化阐释学角度看《齐民要术》英译本的译者创造性叛逆

    袁慧刘文艳张瑶娟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的作品,这部农书全面记述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为当时平民百姓谋"资生之业"所必需的重要技术提供了帮助,出版校对后由农学家石声汉译入英语世界。在翻译过程中,石先生基于自己对这部农学典籍的阐释,对文本的内部结构和叙事手法作出调整。他作为创作主体对农学典籍内容作符合译文读者期待的改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作出巨大贡献。

    石声汉《齐民要术》跨文化阐释学译介创造性叛逆

    约卡伊·莫尔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学术史意义

    符晓刘畅
    139-144,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伊始,周氏兄弟首次译介约卡伊·莫尔的小说,带动茅盾、王鲁彦在内的一批译者延续译介莫尔的传统。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国家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汤真等译者翻译思想的改观,对莫尔的译介表现出综合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转向。基于此,汉译约卡伊·莫尔一方面影响了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推进中匈两国文化交往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约卡伊·莫尔匈牙利文学译介周氏兄弟中国现代文学中匈文学

    图像转向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研究

    孙艳杨建
    14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图像转向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由于视觉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图像信息技术的崛起,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图像转向趋势。在图像转向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解释、引领、渗透和影响的交互统一中不断演进,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要借助图像思维,以图文互嵌模式降低认知负荷、以话语共同体传递积极价值观、以多维时空意涵扩大思考空间、以图像素养提升发挥叠加效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解释力、引领力、渗透力和影响力,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图像转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

    齐丹钟宁王涵
    152-15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建设全面高效的"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是新时代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协同育人机制存在顶层设计不到位、职责定位不清晰、育人平台建设不完善等突出问题,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辅导员育人的主体作用,紧密联系学生家长,通过发挥高校育人的主导作用、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目标,完善联动反馈的沟通机制、搭建信息共享的交流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提升育人主体的能力素养等,来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从而科学有效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

    论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生成规律

    郑寰宇于萍洋
    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探索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生成规律,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高校法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成规律是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实践的基本依据。基于"知、情、意、信、行"的研究视角,大学生法治素养生成规律包括法治认知生成规律、法治情感生成规律、法治意志生成规律、法治信仰生成规律和法治行为生成规律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互影响、辩证统一于法治素养生成系统之中。

    大学生法治素养生成规律

    "固定收益证券"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

    崔蕊张思尧
    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下教育强国宏伟目标的要求,课程思政改革是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提升专业素养,培养职业道德是"立德树人"这一课程思政目标在"固定收益证券"课程中的具体表达形式;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理论与实践的二重改革思路是本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意识,从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提升授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以及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四个方面尝试提出本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路径。

    "固定收益证券"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