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赵济生

季刊

1674-2079

hblybjb@163.com

0314-2376863

067000

承德市开发区高教园区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engde Vocation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坚持科学性、创新性、导向性的内容要求,集时代性、职教性、地域文化性、知识性于一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景区型旅游打卡地的景观符号建构研究——以延吉网红墙为例

    李婕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吉网红墙作为非景区型旅游打卡地,不同于拥有自然旅游资源的传统旅游景观,其旅游吸引物为一栋由汉语和韩语双语构成的商业楼,延吉市政府基于此商业楼,联合当地居民、游客、网络媒介等社会主体延伸朝鲜族美食、服饰等文化要素进行网红旅游打卡地的景观符号建构,推动延吉网红墙网红旅游打卡地的形成.朝鲜语和汉语的双语构成的广告牌由多重主体建构后具有了独特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不仅体现了当下延吉市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互动,而且也反映着当代游客的消费偏好.本文以延吉网红墙为调查对象,从多重主体的视角,分析延吉网红墙成为网红旅游打卡地的景观符号建构过程,并探讨延吉网红墙的符号功能与象征意义.

    网红打卡地非景区型景观建构延吉景观符号多重主体

    红色文化旅游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契合机理、现实困境与进阶路径

    李颖聂兴旺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视域下,乡村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赋能路径.红色文化旅游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生产力、文化、生态和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契合向度,其承载着赓续红色基因、推动乡村社会多元化现代化转型的时代重任.当前红色文化旅游在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困境,面临着乡村红色文化遗存开发与保护失衡,激励资金引入和人才嵌入的体制机制尚未成熟,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和宣发传播广度有待提升等显著问题.为加强红色文化旅游对乡村振兴的赋能强度,必须推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绿色生态资源保护相统一,推进乡村统筹规划建设与红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相结合,以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为基础凝聚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合力,构建乡村红色文化旅游的立体化宣传推广体系.

    新时代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困境路径

    数字技术驱动博物馆展陈模式优化研究

    李颖杜烨琳刘雅萍邹统钎...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心从"藏品展示"过渡到"游客体验",游客的体验质量成为博物馆情境设计的核心.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结合实地考察和现场观察所得记录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式,构建博物馆体验设计模型,提出展陈中的数字技术应用需以认知升级为设计核心,多元叙事为设计手段,情景营造为设计形式,吸引参与为设计机制,体验提升为贯穿始终的理念.

    博物馆数字展陈游客体验扎根理论

    成都市国家级乡村游旅重点村发展模式及启示

    黄进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2019 年到2023 年,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改委遴选了四批次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都市有11 个村入选.文章首先介绍了这11 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基本情况.然后根据11 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依托的资源和开发的产品,把11 个村的发展模式划分为文创引领型、红色旅游型、景区带动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五种模式.最后提出了发展四川乡村旅游的四点启示:特色鲜明,打造自己独特的IP;紧扣市场,旅游产品推陈出新;数字赋能,数字化营销推广有力;体验驱动,大力发展民宿.

    乡村旅游重点村成都市发展模式启示

    数智时代肇庆文旅名城品牌建设策略研究

    许淑娟李鼎司庆王雪梅...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智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旅名城的品牌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肇庆作为一座拥有丰富文旅资源的城市,其品牌建设亟需数智化赋能.本文将深入探讨数智化在塑造肇庆城市品牌形象、传承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中的价值,分析当下肇庆文旅名城品牌建设面临的困境,包括数智发展滞后、文旅资源分散以及品牌定位混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数智赋能传统文化、构建数字媒体营销矩阵以及加强文旅深度融合等策略,旨在推动肇庆文旅名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肇庆可以充分利用数智化技术的优势,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推动肇庆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

    数智时代文旅品牌建设

    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性要素提取研究

    刘敬华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性是乡村地理学的热点话题,它不仅仅只是乡村空间的地域特征,更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和意义的复杂系统.通过要素识别原则、方法及方案的制定,结合实际案例地,从居民生活、民居特征、主体性公共建筑、图腾标志、环境因子、布局形态、乡村生产等7 个方面科学地识别乡村性要素.提取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地主要有乡村原住居民、乡村乡土文化、乡村自然肌理、乡村生产场景、乡村古建组合及乡村游憩氛围等六大关键要素,以期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乡村性作为系统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拓宽乡村性的研究视野.

    乡村性要素提取乡村旅游地

    "百千万工程"背景下红色文旅资源创新发展研究——以汕尾市为例

    庄温仪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汕尾红色文旅资源发展概况的审视,明确"百千万工程"背景下汕尾红色文旅资源开发路径,以期为资源禀赋优越但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发展路径借鉴.汕尾市坐拥丰富的文旅资源,是红色文化深植的全域性革命老区,本文运用R-RMP(资源-市场-产品)分析框架,剖析了汕尾红色文旅资源发展存在困境,提出了"红色文旅+"、红色文旅集群化发展、红色农文旅IP"东方红城,农运精神"、创新红色文旅市场营销、创新红色研学实践、科技赋能创新沉浸式体验等新路径,以期助力在"百县发展""千镇提升""万村振兴"战略下创新发展红色文旅资源,释放红色文旅对革命老区发展建设的带动效应和引擎作用.

    红色旅游红色文旅资源创新发展百千万工程汕尾市革命老区

    由"网红"变"长红":探索城市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破圈之路

    初金哲周丹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短视频的普及发展,其汇聚的流量和热度愈发高涨.近年来,以淄博、哈尔滨、天水、西安为首的具有独特地域文化、优势旅游资源和优质公共服务的城市在互联网中迅速爆红,一跃成为极具流量和热度的"网红"城市.但"网红"城市文旅产业发展与流量和热度息息相关,一旦流量和热度退却后城市将面临着游客流量显现的现实反差、品牌形象呈现的口碑落差、网红营销模式的流量反噬、文旅市场的对比反差、文旅企业的经济落差以及文旅从业人员的心理落差.因此,城市文旅产业想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需要采取全面塑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文旅市场的服务质量、着重采取创意式营销策略、推动文旅产业全链条升级、强化文旅企业的创新意识和不断加大政策性扶持补贴等六条实践路径,破除阻碍"网红"城市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屏障,推动城市文旅产业的充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网红城市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基于网络文本的沉浸式旅游演艺景区形象感知研究——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

    黄梦莹宋书楠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融合背景下,游客需求不断升级,加之国家支持性政策的推动,沉浸式旅游演艺发展势如燎原,然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尚显匮乏.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借助ROST CM6 软件,深入探讨沉浸式演艺景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发现游客对"只有河南"的认知形象主要体现在旅游演艺构成要素、旅游环境与氛围和旅游体验评价方面.情感形象以积极情绪为主导,表现为场景代入体验和情感意境体验.消极情绪体现在游客对门票价格、排队时长、演出内容、旅游服务与设施等不满意.在此基础上,从票务管理、服务体验、文化内涵和科技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只有河南"的旅游形象,以打造更具有吸引力的沉浸式旅游演艺景区.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内容分析法旅游形象感知沉浸式旅游演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延安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究

    胡淞肖龙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文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农民与文旅的融合,也是城乡要素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延安农文旅融合具有农产品品牌、红色文化旅游、革命老区区位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延安充分利用农文旅融合的发展优势,打造出"红色文化小镇"、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旅游、延安精神赋能农文旅融合等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当前延安农文旅融合发展面临新的困境,存在着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农文旅体验感缺乏、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深入、农文旅专业人才队伍短缺等发展困境.鉴于此,延安农文旅融合发展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要打造身临其境的农文旅融合基地,要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要加强农文旅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好农文旅融合组合拳,续写延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延安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