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陈伟

月刊

1001-9154

cdtyxb2001@263.net

028-85095371,85065590

610041

成都市体院路2号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发行的文理综合刊物。设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运动竞赛与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等栏目。历年来,学报曾获得国家和四川省的各种奖项,被评为四川省学术理论类质量一级期刊、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自1992年以来,该刊一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在全国首次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评选中,又被评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前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战略重点与实现路径

    李明达杨桦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重大论断创造性地提出,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从拓展全民健康、焕发青少年体育、跃升竞技体育、促进体育产业、开创体育科技、展现体育文化6方面阐述了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并提出以建成体育强国为目标导向,以因地制宜为发展原则,以新型举国体制为根本保障,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动能,以专业人才培养为智力支撑的实现路径。

    新质生产力体育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体育强国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理及实现路径

    刘家韵王宏
    9-1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和TOE理论框架,探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理、制约因素和实现路径。作用机理:新质生产力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底层架构、体育产业的独特优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良好发展环境确保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稳步推进。针对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所存在的制约因素,从技术层面、产业层面、政策层面,提出提升体育产业基础架构科技水平,拓宽复合型人才培养渠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协同发展;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实现路径。

    新质生产力体育产业科技创新作用机理

    人工智能融入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框架构建与推进策略

    尹志华练宇潇贾晨昱牛晓...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是最重要的抓手之一。基于跨学科主题教学视角,人工智能以课程内容而非工具的角色融入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意义重大,其背景体现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呼吁人工智能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开展的应然期待、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人工智能融入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容框架,应体现在构建"人工智能+体育"的跨学科主题教学目标、搭建教学内容体系、推进教学设计和开展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并设计了"给运动插上智慧的翅膀"的具体案例;未来的推进策略:高度重视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整体智能化转型、为人工智能融入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提供多方保障、提升体育教师将人工智能融入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能力。

    人工智能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数字化转型课程标准

    人工智能助推职业体育赛事发展的机制、价值与路径

    李晨曦尹志华于思远郭振...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体育赛事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对于职业体育赛事的创新发展具有突破性价值。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人工智能技术的运行原理、应用价值、落地实践为切入视角,分别对其助推职业体育赛事发展的机制、价值和路径进行探析。破局机制在于:第一,通过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搭建赛事智能化的底层逻辑;第二,通过增强数据采集能力,推动赛事数据的资产积累;第三,通过深化数据信息挖掘,解码赛事数据的决策作用;第四,通过直观分析结果呈现,增强赛事数据的应用效果。现实价值包括:渗透竞训环节,提升赛事竞技水平;优化竞赛产品,开发赛事商业价值;规范监管过程,改善赛事组织管理;发挥溢出效应,释放赛事多重功能。革新路径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注重数据的积累,夯实迈向智能化的基础;其次,完整技术栈搭建,支撑智能应用高效运行;最后,全角色素养提升,保障智能应用发挥实效。

    职业体育赛事人工智能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智能化转型

    从ChatGPT到Sora:竞技体育教练系统建构与发展的再思考

    罗予肖海彬范永召王翔宇...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的角色逐渐发生变化。尽管人工智能能够高效完成某些任务,但它仍然不能替代教练员的创造能力和道德情感。文章目的是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与Sora)对教练员角色的影响。研究考察了教练员的专业理念、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并从系统论的视角构建了一个由教练员和人工智能共同构成的新型教练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个人工智能赋能的运动训练发展路径,包括多模态交互环境、个性化训练内容和立体评价体系,旨在促进运动训练的数字化转型并提供教练员在这一变革中的角色理论和实践参考。

    人工智能竞技体育教练员运动训练ChatGPTSora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农村体育"治理"实践经验与新时代治理路径研究

    苏玥李珂田径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体育事关我国5亿多农村人口体质健康,对实现"乡村振兴""全民健康""健康中国"战略及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体育治理意在将治理理论应用到农村体育发展之中,推进农村体育从管理走向治理,最终达成善治的过程。文章借用"治理"理念,回顾了党领导下的百年农村体育治理的"行政动员—政治命令—政府管理—多元共治"发展进程,并指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两个法宝。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农村体育治理的坚持"一核多元"的主体体系的建构、完善法治体系的建设、培育多元组织建设的实践路径。

    全民健康农村体育治理农村体育

    走向善治: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如何应对治理失灵

    郑志杰赵耀易剑东任慧涛...
    5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2016年至今的多轮次改革,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及其领导下的全球反兴奋剂治理体系有效解决了治理失灵挑战,建构并巩固了基于内部结构、透明度、程序正义、运动员代表和问责制的治理新实践。文章在俞可平(2002)的全球治理要素分析框架下,重新审视了全球反兴奋剂治理失灵及其校正的历史进程。研究认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放弃威权主义,回应运动员诉求,重新树立"专业自治、协同共治"理念与价值观;明确全球反兴奋剂治理体系中的主体与客体;改革形成更具独立性、民主性和透明度的治理结构,聚焦违规本身与背后复杂网络;完善政策、健全监管和注重多元路径。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走向善治"的主动变革,形成了面向现代性善治诉求的治理框架,推动了全球反兴奋剂工作重回正轨。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国际体育组织治理失灵善治体育治理

    镜像与隐喻: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的"他者形象"论析

    李源姜南梁勤超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形象学相关理论,探析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的"他者形象"议题。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不可回避武术的"他者形象"问题,中国武术"他者形象"是国际社会"他者"关于中国武术的认知和表征系统,包含着国际社会各阶层和社会群体关于中国武术的整体认知与集体想象。中国武术"他者形象"是"他者主体"关于中国武术的社会集体想象,是他者文化表意实践中自我隐喻的象征;历史语境、意识形态是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他者形象"建构的重要条件;新时代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他者形象"的塑造,还需进一步考量西方现代性对武术"他者形象"塑造的影响,在与他者意象关联中塑造有利于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他者形象"。

    中国武术武术国际传播武术形象他者形象镜像隐喻

    新时代中华武术应承担的历史使命、独特功能、遵循原则与实践路径

    唐双双马秀杰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时代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体现。作为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华武术蕴含着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和谐尚中、兼收并蓄等深厚的武术精神内涵。研究发现,中华武术在发展中展现出了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民族风骨,蕴含着直觉体悟、身心合一的健康内涵,具备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教育功能,彰显了发展产业、激活经济的多维价值,胸怀着崇尚和平、兼容并包的宏伟胸襟。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中华武术必须以自身具有的独特功能承担起展示民族形象、维护人民健康、培育时代人才、促进经济增长、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使命。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局势,中华武术理应承担更大使命,不断凝聚武术力量,在新时代展现出敢闯敢试、敢破敢立的武术精神,为促进文化传承发展、保障全民身心健康、落实教育立德树人、促进生产经济增长、提升文化实力贡献武术力量,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征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发挥出作用、展现出担当。

    中华武术历史使命独特功能遵循原则实践路径新时代民族复兴

    抗战时期武术家朱国福武术活动的历史考察

    李斌陈振勇
    85-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等方法,通过新史料的发掘,基于政治社会史视角,以有"武状元"之称的著名武术家朱国福为研究对象,对其早年武术行迹与抗战时期武术活动进行历史考察。研究发现,朱国福早年在冀津两地拜师学艺,后从天津至上海从事护院镖客职业;在南京的国术国考夺魁后,他应邀至南京中央国术馆任教务处长。九一八事变后,朱国福为切实实现"练为战"武术思想,辗转至湖南湘西积极投身军队武术训练事业。之后他到重庆,应地方政府官员要求组建重庆市国术馆;七七事变爆发后,为配合战时国民体育政策,朱国福与当地政府和社团紧密合作,通过开展武术竞赛、武术义演与武术培训等活动,努力践行着"强国强种""武术救国"的抗战事业,在助力军事抗战的同时,亦推动了当地武术事业的发展。朱国福在抗战时期的各种武术活动,不仅体现了武术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具有的社会功能,且折射出了近代中国武术在战争影响下日益国家化的演变态势。

    朱国福武术抗战时期军队武术体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