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邵昱

双月刊

1008-5947

cdxuebao@163.com

028-65983052

610110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驿都西路1492号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engdu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主管,成都行政学院主办的反映政府行政和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与实施,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参考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省级双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县域政治生态评价:指标构建与有效实施

    李中阳
    5-1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政治生态是政治生态的基层系统,既具有政治生态共性的运行逻辑特征,又在强烈的地方影响下表现出独特的质性特征。从政治系统论视角及县域政治生活实际分析,可将县域政治生态的结构要素归纳为经济、制度、主体与文化四类。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建设实践看,已有实践尚存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局限。文章预设政治责任、政治文化、权力监督、干群关系、服务发展、社会公正六大类评价要素,构建了县域政治生态内部与外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评价原则、评价方式和结果运用的完善优化推动评价活动的有效实施。

    县域政治生态评价指标有效实施

    四川民族地区农文体旅多元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研究——基于三个案例点的田野调查

    张莞芮田生
    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民族地区农文体旅的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是助推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文章以产业融合为切入点,探讨农文体旅多元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和融合机理,建立了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凉山州会理市铁厂村、甘孜州稻城县亚丁村进行了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桃坪羌寨农文体旅融合的综合效应较为突出,而铁厂村和亚丁村的融合效应尚不明显。基于此提出多元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完善多元融合主体的互动协作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多种融合模式,创新融合路径,拓宽融合深度广度;加大农文体旅产业融合的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优化完善产业融合的配套设施建设。

    产业融合农文体旅融合动力机制融合机理

    新发展理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三重逻辑——以成都市为例

    唐辉
    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发布,成都就开始了稳步推进城乡融合的进程。研判这一事关超大城市持续性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可以清晰发现其中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勇于担当新发展阶段的使命,彰显出相应的历史逻辑;二是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彰显出相应的实践逻辑;三是紧密围绕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彰显出相应的创新逻辑。深入分析成都市城乡融合的鲜明特征,对于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发展理念城乡融合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创新逻辑

    基于PPRR理论的自然灾害冲击下基层社区应急治理能力研究

    王璐瑶陈藻王亚敏
    43-5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终端,其应急治理韧性化发挥着减缓灾害冲击的"软垫效应"。随着城市化规模扩大、进程加快和灾害场景演化,城市社区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增加,应急治理暴露出一些短板和弱项,全国各大城市纷纷采取措施强化基层的应急能力建设。本文依据PPRR理论构建自然灾害冲击下基层社区全流程的应急治理能力评价体系,以成都市为例综合分析基层社区应急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社区处置救援能力、应急基础资源保障、监测预警排查能力和灾后总结改善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基层社区防灾减灾实现高效能应急治理的对策建议。

    PPRR理论灾害冲击韧性社区应急治理能力

    共同富裕目标下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的内在逻辑与创新路径

    毛春合梁爽毛聿英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基础。共同富裕目标为研究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共同富裕目标下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的内在逻辑在于坚持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民生问题导向,以及持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文章认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路径,应当基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科学逻辑,在现有实践形态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完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效能,助推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基层党组织基层治理现代化

    宅基地上房屋设立居住权初探

    田炜健
    61-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法典》物权编首次规定了居住权制度,通过解释论与对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分析,宅基地上房屋设立居住权具有合法性,有利于盘活闲置宅基地,推进乡村振兴。但在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权利结构下,为宅基地上房屋设立居住权,使居住权人获得了部分宅基地使用权利,实质上使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部扩张到外部,是宅基地使用权扩张的表现。依据人役权的理论发展,宅基地使用权的扩张具有合理性,是发挥宅基地经济价值的现实要求,但同时应当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内。居住权以其严格的流转限制,在实现宅基地使用权进一步流转的同时,将宅基地所有权保留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是对宅基地使用权扩张的限制,也是当今宅基地使用权进一步流转的最佳方案。依据"房地一体"原则以及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宅基地上房屋居住权设立的主体、方法、客体、利益的分配方案也应当有所变化。

    宅基地"三权分置"居住权设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扩张与限制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要求、目标和路径

    钟周铭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现代公民每个人的生活和经济社会行为都与法治密切相关,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基础稳固的根本保障在于将法治视为现代化治理的核心途径。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视野出发,积极回应法治领域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以法治建设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反腐工作规范化法治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作为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自觉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观,主动构建起新时代法治建设的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与时俱进拓展了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法治权威,实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路径。

    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加强影视文化产业审计监督的路径探析

    王维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视文化产业是大众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重要的内容提供者,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近年来,我国影视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加强对影视文化产业审计监督,一方面能够使审计监督的职能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能够全面激活影视产业行业发展动力,精准化解行业风险,有序重构行业生态。当前,面对影视文化产业审计制度尚不完善、审计核算流程复杂、审计方法落后、审计指标不够精准、审计人员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应当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流程管理,更新方法理念,优化指标选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文化产业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影视文化产业审计监督

    理解文化主体性的三个向度

    汪振宇李昌祖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主体性是关于现实的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哲学话语。当代中国语境中的文化主体性并不是将文化视作主体,而是指处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在文化领域中彰显出来的主体意识,可以从全人类、民族与执政党三个向度来理解。从全人类向度来看,文化主体性是人的类本质在文化意义上的逐步实现;从民族向度来看,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表现出鲜明的连续性、独立性与包容性;从执政党向度来看,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内在依据,表现为高度的文化自主性、文化自觉性与文化自为性。

    文化主体性全人类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提升巡察队伍村级巡察能力的实践探索——以成都市为例

    邢永亮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级巡察是充分彰显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利剑作用和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性、政治性制度创新。研究发现,当前村级巡察工作虽有不同程度的实践基础但尚未实现高质量发展,村级巡察干部力量与巡察任务不匹配,挖掘问题线索保障成案率、巡察报告撰写、发现问题等能力相对不足,亟需对巡察干部进行专业化培训。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在范围上解决巡察力量来源、在环节上锁定村级巡察能力短板、在内容上精准提升村级巡察能力要素,进而提升当前开展村级巡察工作的价值认知和巡察队伍开展村级巡察工作的能力水平。

    巡察队伍村级巡察能力能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