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成都中医药大学

梁繁荣

季刊

1004-0668

cdzy-xb@163.net

028-87779907

610075

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四川省一级期刊(学术类)、四川省优秀高校学报,被《中国生物医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数十家国家权威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主要反映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全国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数学等方面的新成果、新信息,所载论文要求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先进性、客观性、实践性和逻辑性,并符合国家规范,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以及辅导基层医技术人员,都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刺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机械痛阈值的影响

    高小雨张雨桐谢朝荣廖雨莎...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印堂、太阳、大椎、百会、风池、颊车是否存在痛敏现象,并对比经穴针刺与安慰针刺对此穴位的机械痛阈值的影响,探讨针刺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痛敏的改善,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将50 例MWoA患者随机分为经穴针刺组与安慰针刺组,并纳入25 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研究周期共20 周,其中基线期4 周,治疗期4 周,随访期12 周.治疗期间,隔日治疗1 次,每周治疗3 次,连续治疗12 次.主要结局指标为入组0 周、4 周及随访12 周时患者印堂、太阳、大椎、百会、风池、颊车的机械痛阈值;次要结局指标为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结果:MWoA患者百会、大椎、风池机械痛阈值较健康人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4 周、随访 12 周时,经穴针刺组患者风池、大椎机械痛阈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针刺组在治疗 4 周后、随访 12 周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穴针刺组治疗4 周、随访12 周时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VAS评分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针刺组VAS得分在治疗4 周、随访12 周时下降;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在随访12 周时具有差异(P<0.05).结论:MWoA 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痛觉敏化,针刺可能通过提高MWoA患者风池、大椎的机械痛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敏感度,改善患者头痛发作情况;且相较安慰针刺具有显著优势,对降低MWoA患者痛觉过敏有一定意义.

    无先兆偏头痛机械痛敏化针刺镇痛机械痛阈临床研究

    张仲景"血不利则为水"学术思想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探析

    闫译刘磊钱文君崔云...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张仲景《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观点出发,基于该理论所体现的"血"与"水"的关系,探讨该理论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表现为"水病",其病因病机也与"血瘀"密切相关."血不利"作为前列腺增生疾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贯穿于病程始终,临证须重视其存在,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抓住病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运用补肾化瘀、益气化瘀、行气化瘀、清热化瘀等法,使"血利",终求"症消".

    血不利则为水良性前列腺增生活血利水金匮要略

    胡筱娟经验方三黄化糖饮治疗痰热互结型2型糖尿病临证辨析

    朱海慧杨瑞刘亚东程红卫...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黄化糖饮处方来源于《伤寒论》,由陕西省名中医胡筱娟主任医师在小陷胸汤及葛根芩连汤基础上组建而成.该方剂主要用于痰热互结证型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三黄化糖饮在我院内分泌科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显著.本文通过病因、病机、处方分析、典型案例逐步探讨三黄化糖饮治疗痰热互结型2 型糖尿病的广泛适应性,为名中医传承工作积累资料,并将诊疗思路与应用经验与同道分享.

    胡筱娟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三黄化糖饮

    中医文化中象思维对阐发六经辨证体系的探索

    朱金雨陈建杉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象思维是中医文化发展的主要思维方式,本文将重点论证象思维形成路径中的"立象尽意""得意忘象""据象辨证"三步以及表现形式中的"系统象思维",并将其与六经辨证体系相联系,以此指导临床实践,为治病用药选择指明方向.

    象思维六经辨证体系中医文化理论融合

    试论《伤寒论》"分部六经"和"通体六经"辨证及其临床意义

    刘国晖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仲景以六经辨治伤寒,古今奉为圭臬.临床具体为之,尚有难明之处.为此,作者基于多年学用《伤寒论》的心得,认识到论中六经辨证,仍有精华未发.因此,在反复研习原文的基础上,参以《黄帝内经》和名家之论,分析类比,进一步将六经辨证细化为辨"分部六经"和辨"通体六经"两大方法.于此期望能以此执简御繁,预测病势预后,举一反三,拓宽六经辨证临床运用.

    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分部六经通体六经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