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SCMR 4D Flow心血管磁共振共识声明解读

    贾溪赵世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流动力学评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四维心血管磁共振血流成像(four-dimensional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low imaging,4D Flow CMR)可在一次采集中全面、准确地评估血流.2023年心血管磁共振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SCMR)在2015版4D Flow CMR共识声明的基础上更新发布了新版共识声明,为4D Flow CMR的采集参数的选择、后处理工作流程、整合入临床实践、推荐的出版标准提供建议,并定义了临床中心的最低质量保证和验证标准,以及对其局限性和未来展望进行讨论.笔者对新版共识声明进行解读与分析,旨在为未来4D Flow CMR广泛应用于临床及该领域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四维心血管磁共振血流成像心血管疾病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共识声明磁共振成像

    产后女性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改变的静息态fMRI研究

    张凯华林嘉玉宿薇高樱莉...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方法研究产后女性和未育女性大脑中同位点之间的功能连接差异,探索产后女性脑功能变化.材料与方法 收集39名初次生育完后的女性和26名未育女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及结构像数据进行VMHC分析,并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VMHC差异.同时收集两组人口统计学数据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C,IRI-C)评分.结果 IRI-C量表分析发现产后女性和未育女性在共情关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与未育女性组相比,产后女性组在双侧梭状回、海马旁回、额中回、额内侧回、中央前回、壳核和豆状核等脑区的VMHC值表现出显著降低(FDR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在双侧楔前叶、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的VMHC值显著增加(FDR校正,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结论 初次生育后的女性部分脑区半球间功能连接发生改变,这可能是女性为产后期间的养育行为做出的适应性变化.

    产后女性未育女性母婴依恋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体素镜像同伦连接

    基于功能连接分析对基底节区卒中患者的偏侧化研究

    茆倩倩陈宇辰陈慧铀姜亮...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左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lef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L-BGS)与右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righ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R-BGS)大脑静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进一步探索卒中偏侧化机制.材料与方法 选取23名L-BGS患者、18名R-BGS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分别对三组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扫描.基于rs-fMRI和滑动窗口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和HCs进行静态功能连接分析和动态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在静态脑网络连接分析中,同HCs组相比,L-BGS组患者表现为更广泛的网络内连通性增加及减弱(P<0.001,团块水平FWE校正);R-BGS组患者则有着更为广泛的网络间连接受损(P<0.016 7,FDR校正).在动态连接分析中,相较于HCs组,L-BGS组患者表现出更积极的网络连接重组(P<0.05,FDR校正).结论 本研究证实在基底节区卒中发生的1个月内,L-BGS患者表现出更积极的静态与动态脑网络连接的代偿性改变.

    基底节区卒中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动态功能网络连接偏侧化

    多延迟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灌注评估中的价值

    李璐璐尚松安莫小小梅超...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延迟动脉自旋标记(muti-delayed arterial spin labeling,mASL)技术评估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脑灌注改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我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34例患者单延迟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pseudo 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及mASL灌注图像进行动脉狭窄侧异常灌注区域评估,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两位观察者判断结果的一致性.分别在异常灌注区域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并获得灌注参数值,包括由pCASL灌注图像获得狭窄侧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2020ms),mASL灌注图像获取狭窄侧校正后脑血流量(corrected cerebral blood flow,cCBF)、动脉到达时间(arterial transit time,ATT)、动脉脑血容量(artery cerebral blood volume,aCBV)及对侧动脉到达时间(relative arterial transit time,rATT).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CBF2020ms及cCBF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动脉狭窄侧ATT及rATT差异.结果 根据pCASL及mASL的结果显示,在34例患者中,10例灌注表现一致(8例均为低灌注,2例均为低灌注伴局部高信号),24例灌注表现不完全一致(其中3例pCASL表现为正常灌注,mASL表现为低灌注;21例pCASL表现为低灌注伴局部高信号,mASL表现为低灌注).两位观察者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系数=0.788,P<0.001).mASL示动脉狭窄侧ATT值显著高于对侧(P<0.001).pCASL及mASL均表现为低灌注的患者中,CBF2020ms值低于cCBF值(P=0.173).pCASL及mASL均表现低灌注伴局部高信号的患者中,ATT延长,aCBV增加.pCASL表现为低灌注伴局部高信号且mASL表现为低灌注的患者中,CBF2020ms显著高于cCBF(P<0.001).pCASL表现为正常灌注且mASL表现为低灌注的患者中,ATT延长但aCBV保持正常.结论 通过多延迟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获得的多参数cCBF、ATT及aCBV能够更敏感、准确地评估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脑组织灌注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性意见.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动脉狭窄动脉闭塞磁共振成像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卒中后短期mRS评分的相关性

    吴静静张亚婷张林尹喜...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出现缺血性卒中症状并在症状侧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将其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且完成了3个月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mRS≥2)和良好预后组(mRS<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首次HR-VWI检查的斑块成分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的斑块成分.分析斑块中不同成分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计入组66例(不良预后组39例,良好预后组27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检查中,不良预后组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高于良好预后组(P<0.05),良好预后组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以及钙化体积均大于不良预后组(P<0.05);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不良预后组和良好预后组间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良好预后组中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更大、钙化体积更大(P<0.05).结论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化及钙化体积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具有相关性;症状初期行HR-VWI检查可对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缺血性卒中改良Rankin量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磁共振成像

    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的胶质母细胞瘤风险分层预测研究

    牛文举徐怀文高宇翔王效春...
    31-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多序列MRI影像组学方法开发一种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预测模型,实现风险分层预测.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TCIA/TCGA(The Cancer Imaging Archive/The Cancer Genome Atlas)公共数据库中309例GBM患者数据,针对术前对比增强后T1加权(post-contrast enhanced T1-weighted,T1CE)序列和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eighted fluid attenuation inversion recovery,T2 FLAIR)序列,提取坏死区、肿瘤区和水肿区三种感兴趣区域的10 128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Cox等比例风险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cox proportional-hazards,LASSO-Cox),筛选与OS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计算风险评分(Risk-score)作为组学标签.采用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和对数秩(Log-rank)检验比较高、低风险组间的生存差异.应用多因素Cox等比例风险(Cox proportional-hazards,Cox)回归构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和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评估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预测性能,并与临床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训练集筛选出的16个影像组学特征计算风险评分,依据风险评分将训练集和测试集患者划分为高、低风险组,Log-rank检验表明高、低风险组患者的生存概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回归确定风险评分、年龄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状态是影响GBM总生存期的显著风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别构建临床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发现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性能(训练集:C-index= 0.768,测试集:C-index=0.724)高于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C-index=0.744,测试集:C-index=0.710)和临床模型(训练集:C-index=0.659,测试集:C-index=0.653).结论 影像组学标签可以作为GBM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合临床病理信息和影像组学标签构建的联合模型能够更好地辅助临床进行GBM风险分层和生存预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胶质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总生存期影像组学预测模型

    T1WI增强直方图分析鉴别血管瘤型脑膜瘤和非典型脑膜瘤

    韩涛刘显旺蒋健周凤瑜...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结构MRI特征及T1WI增强图像直方图分析在鉴别非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tM)和血管瘤型脑膜瘤(angiomatous meningioma,AnM)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AtM(n=40)和AnM(n=30)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使用MaZda软件在轴位T1WI增强图像上对肿瘤进行逐层勾画并获得肿瘤强化区的直方图参数.结构MRI特征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s精确检验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间的直方图参数进行比较,两组间的诊断效能由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估.结果 AtM组中 肿瘤坏死的发生率(75.0%)明显高于AnM组(36.7%)(P=0.001).AnM 组中T1WI增强图像的平均值(P=0.003)和第 1(P<0.001)、第10(P=0.001)、第50百分位数(P=0.009)均大于At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坏死+融合直方图参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效能最优,其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58(0.753~0.930)、95.00%、66.67%、82.86%、79.20%和90.90%.结论 常规MRI特征和T1WI增强直方图分析有助于术前无创鉴别AnM和AtM,其中以肿瘤坏死+融合直方图参数的诊断效能最高.

    脑膜瘤血管瘤型脑膜瘤非典型脑膜瘤磁共振成像直方图分析

    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静息态功能MRI多模式研究

    曾哲罗琳陈强侯斯琦...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测量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与健康对照者(health control,HC)基于体素的指标,观察mTBI患者认知功能是否发生改变及其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31例单侧颅脑损伤11天内的急性mTBI患者,同期招募31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HC,对所有受试者进行rs-fMRI扫描,并对mTBI组进行了临床评分.使用SPM 12和DPABI软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及基于体素的双样本t检验.使用高斯随机场(Gaussian random-field,GRF)校正.采用卡方检验估计两组性别构成的分布,两组间年龄的影响采用双样本t检验,两组间受教育年限的影响采用U检验.此外,对mTBI组损伤后纳入研究的时间及临床评分采用单样本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mTBI组基于体素的指标与的MoCA量表评分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TBI组与HC组年龄(t=1.587,P>0.05)、性别(χ2<0.001,P>0.05)和受教育年限(U=44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HC组相比,急性mTBI患者左侧脑岛、左侧中央后回和左侧中央前回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增加(体素P值<0.005,GRF校正);右侧中央后回和右侧中央前回的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LFF,fALFF)增加(体素P值<0.005,GRF校正);右侧楔叶和左侧中央后回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增加(体素P值<0.005,GRF校正).右侧中央后回与右侧枕中回和右侧楔叶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增强(体素P值<0.005,GRF校正);右侧楔叶与右侧楔前叶的FC增强(体素P值<0.005,GRF校正),右侧楔叶与右侧尾状核的FC减弱(体素P值<0.005,GRF校正).相关性分析显示,MoCA量表评分与基于种子的FC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脑损伤后的急性阶段,认知表现与静息状态下自发的大脑活动有关,特别是在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显著网络(salience network,SAN)和视觉网络中.此外,这项研究证明认知表现与MoCA量表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认知表现功能连接

    动脉自旋标记联合扩散张量成像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周金亮崔运福张迪鸣任瑞...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价多参数MRI在鉴别腮腺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66名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术前均行3D ASL和DTI,并测量肿瘤最大血流量(maximum tumor blood flow,TBFmax)和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in)、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 anisotropy,FA).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良性肿瘤(benign tumors,BT)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s,MT)的各参数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各参数和联合有差异的参数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66例腮腺肿瘤患者中,BT 55例[其中Warthin瘤(Warthin tumors,WT)15例,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s,PA)23例,其他17例],MT 11例.BT的FA值低于MT(0.13±0.06 vs.0.18±0.04,P=0.003).PA的TBFmax值[(43.72±37.64)mL/(100 g·min-1)]低于MT[(92.56±58.26)mL/(100 g·min-1)](P<0.001)和WT[(145.26±64.54)mL/(100 g·min-1)](P=0.016).PA的ADCmin值[(1.55±0.51)×10-3 mm2/s]高于MT[(1.11±0.28)×10-3 mm2/s](P=0.016)和WT[(1.03±0.53)×10-3 mm2/s](P<0.001).MT的FA值(0.18±0.05)高于PA(0.11±0.04)(P<0.001)和WT(0.12±0.02)(P=0.015).FA鉴别腮腺BT与M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82%、70.18%.FA区分WT、PA与MT的AUC分别为0.85、0.87,敏感度分别为72.73%、100.00%,特异度分别为94.12%、65.22%.TBFmax、ADCmin鉴别WT与PA的AUC分别为0.90、0.85,敏感度分别为94.12%、95.65%,特异度分别为91.30%、82.35%.三者联合鉴别PA与MT的AUC可提高至0.98,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86.96%.结论 ASL联合DTI有助于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综合运用多参数各优势有助于区分WT、PA和MT.联合有差异的参数可显著提高区分PA与MT的诊断效能.

    腮腺肿瘤Warthin瘤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成像

    4D-Flow MRI在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流出道血流评估中的价值探索

    徐晶陈秀玉尹刚闫伟鹏...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四维血流(four-dimensional flow,4D-Flow)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左心室腔内应用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心脏MRI检查的2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采用3.0 T MRI扫描仪进行二维血流(tow-dimensional flow,2D-Flow)及4D-Flow成像,收集患者一周内进行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变异系数(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COV)及Bland-Altman分析比较2D-Flow、4D-Flow评估左室流出道峰值流速的可重复性及一致性,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二者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的关系.结果 2D-Flow和4D-Flow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的ICC分别为0.999/0.999和0.995/0.992,COV分别为0.5%/0.5%和2.4%/2.6%.4D-Flow与超声心动图的测量结果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574(P=0.006),但一致性较差,ICC为0.375(P=0.013).2D-Flow与4D-Flow和超声心动图间无显著的一致性及相关性.结论 4D-Flow技术能够可视化心腔内血流模式,对左室流出道峰值流速的测量具有高度可重复性,且与超声心动图的测量结果具有显著的一致性.

    肥厚型心肌病四维血流二维血流心脏磁共振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