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技术的头部增强T1WI序列在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成像中的应用

    吴慧芳陈绪珠张明宇郑凤莲...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 Recon)技术的头部T1WI增强序列与常规T1WI增强序列对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的成像质量.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行头部MRI增强扫描的50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均在注射对比剂后行定制的T1WI(试验组)及常规T1WI(对照组)轴位扫描,其中试验组出两组图像,经DL Recon处理的图像记作A组,未经DL处理的原始图像记作B组,对照组记作C组,对比分析各组图像在灰质、白质和病灶区域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并由两位诊断医师分析图像总体质量和诊断置信度.结果 试验组T1WI扫描时间(42 s)比传统T1WI扫描时间短(76 s).A组的SNR灰质、SNR白质和SNR病灶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01);A组的CNR灰质/白质以及CNR病灶/白质均高于B组和C组(P<0.001);A组的图像总体质量评分(5 vs.3和4)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01),但是诊断置信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像时,基于DL重建技术的头部T1WI增强序列相比于常规T1WI增强序列在缩短了扫描时间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和同等的诊断置信度.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磁共振成像深度学习重建T1加权增强成像

    头颈联合3D-TOF-MRA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序列的优化

    袁畅张煜堃曹家骏宋清伟...
    139-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施加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s,AF)的并行采集(parallel imaging,PI)、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人工智能-压缩感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ressed sensing,ACS)技术的头颈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time-of-f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MRA)的图像质量,选取优化序列.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24例健康志愿者,以PI的AF为3(PI 3)、CS的AF分别为4和6(CS 4、CS 6)以及ACS的AF分别为4、6、8、10(ACS 4、ACS 6、ACS 8、ACS 10)进行头颈联合3D-TOF-MRA扫描.扫描时间:PI 3=8 min 40 s;CS 4= 6 min 38 s;CS 6=4 min 9 s;ACS 4=5 min 24 s;ACS 6=4 min 30 s;ACS 8=4 min 13 s;ACS 10=3 min 24 s.分别在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C4段、颈动脉分叉处下5个层面的双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以及MCA及ICA同一层面的颞叶白质,CCA同一层面的胸锁乳突肌作为背景区域勾画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记录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及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从而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与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采用四分法和五分法分别对整体图像质量以及颅内动脉、颈部大动脉进行评分.以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比较两名放射医师之间及同一名放射医师内客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Kappa检验比较两名放射医师之间及同一名放射医师内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若一致性良好,则选取其中一位医师的客观评分及主观评分进行后续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对客观评分以及主观评分进行总体差异比较,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与PI技术比较显示,ACS 4~ACS 8的SNRL-MCA,ACS 8、ACS 10的CNRL-MCA,ACS 4、ACS 6、ACS 10的CNRR-MCA,ACS 4~ACS 10的SNRR-MCA、SNRL-CCA、CNRL-CCA,ACS 6~ACS 10的SNRR-CCA、CNRR-CCA均高于PI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S技术比较显示,ACS 4~ACS 10的SNRR-MCA、CNRL-MCA及CNRR-MCA,ACS 4~ACS 8的SNRL-MCA、SNRL-CCA、SNRR-CCA、CNRL-CCA、CNRR-CCA与CS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 4~ACS 10的SNRL-MCA、SNRR-MCA、CNRL-MCA、CNRR-MCA、SNRL-ICA、SNRR-ICA、CNRL-ICA、SNRL-CCA、SNRR-CCA、CNRL-CCA、CNRR-CCA与CS 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CS 4、CS 6.ACS技术之间两两比较,ACS 8的SNRL-MCA高于ACS 10(P<0.05),ACS 8、ACS 10的SNRR-CCA、CNRR-CCA均高于ACS 4(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颈部大动脉图像外,主观评分统计结果均为ACS 4~ACS 10与CS 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CS 6.结论 与PI及CS技术相比,ACS技术拥有更短的扫描时间,更好的图像质量.ACS 8为最优序列,扫描时间比PI 3缩短51%.

    并行采集压缩感知人工智能-压缩感知头颈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成像

    基于模态交互学习的多源心脏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钟乔鑫赵毅忠张飞燕陆雪松...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和搭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网络,实现多模态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图像分割,并提升Dice系数.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2019年多序列CMR分割挑战赛的公开数据集,它包含了45例患者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alanced-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bSSFP)模态,晚期钆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模态与T2WI模态的CMR图像数据.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双流U型网络框架,实现bSSFP与LGE两种模态以及bSSFP与T2WI两种模态的CMR图像分割.在编码阶段,未配准各模态图像被交替地送入各自分支进行特征学习,所获取的特征图接着都流入共享层,实现多模态信息的交互补充,最终共享特征分开流出到各自分支进行解码输出.通过在45例患者的CMR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五折交叉验证实验,分别对bSSFP与LGE模态、bSSFP与T2WI模态进行了分割,以Dice系数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性能评估,Wilcoxon符号秩检验被用来检验模型差异性.结果 在bSSFP与LGE模态的分割实验中,本文方法在bSSFP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相较于传统UNet模型和最新的Swin-Unet模型都有显著提升(P<0.001);在LGE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较传统UNet模型(P<0.001)、Swin-Unet模型(P=0.001)、双流UNet(P=0.021)均有显著提升.在bSSFP与T2WI模态的分割实验中,本文方法在bSSFP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较UNet模型、Swin-Unet模型与双流UNet均有显著提升(P<0.001);在T2WI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较UNet模型有显著提升(P<0.001),较Swin-Unet模型有提升(P=0.025).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双流U型网络框架为CMR图像多模态分割提供有效方法,且该网络提高了CMR图像bSSFP模态与LGE模态及bSSFP模态与T2WI模态的Dice系数,很好地解决了多模态CMR图像个体解剖学差异大和图像间存在灰度不一致问题,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血管疾病多源心脏图像分割深度神经网络模态交互学习磁共振成像

    植入性医疗器械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现状调研及临床建议

    梁蝴蝶袁宪顺崔馨元李慧华...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植入性医疗器械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临床建议.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法.依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护理学组,于2023年2月至3月通过问卷星对从事影像护理工作的护士发放电子调查问卷.本研究对可兼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MRI检查临床应用情况、植入物材料、磁场场强、植入时长以及扫描时间的限定条件进行现状调查.数据收集完成后输入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27家医院影像科护士填写有效问卷.对9类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调查显示,75.00%以上的医院检查前要求患者或家属签字,81.01%的医院要求植入可兼容起搏器的临床医师签字,77.85%的医院要求携带说明书.其中人工关节、心脏支架、骨科内固定物行MRI检查的允许或部分允许医院数最多,分别占比为87.22%、86.79%和81.05%.电子人工耳蜗行MRI检查的允许或部分允许医院数最少,占比为31.28%.除输液港外,其他8类植入性医疗器械医院要求扫描磁场≤1.5 T的占比在64.71%~83.15%之间.限制植入时间>3周的占比在63.01%~92.96%之间.限制扫描时间≤15 min的占比为28.32%~39.44%.结论 目前国内各医院对9类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及临床适应条件存在不同.建立全国统一性、同质性的临床安全评估及临床应用标准对影像科护士的临床安全筛查和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植入性医疗器械磁共振成像调查研究安全评估临床建议

    左侧颞部副神经节瘤影像学表现一例

    卢婷王媛媛周凤瑜董文洁...
    159-161,176页

    颅脑颞部肿瘤副神经节瘤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颈胸段椎管内硬膜外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型脑膜瘤一例

    董文洁王媛媛周凤瑜卢婷...
    162-164页

    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型脑膜瘤颈胸段椎管硬膜外磁共振成像

    多对比度定量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

    缪佳丽万欣月付君言张军...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对比度定量MRI是当前热门的MRI技术之一,已在神经影像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多进展,主要包括基于磁共振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序列、多参数(multiple parametric,MTP)集成序列及战略性获取的梯度回波(strategically acquired gradient echo,STAGE)序列等MRI技术.它们可以通过一次扫描获得多种对比度及定量图像,与常规单独序列MRI相比,扫描时间显著缩短;同时作为一种三维序列,MTP集成序列融合了当前多种先进的技术,保证了图像的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本文就多对比度定量MRI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优势及局限性进行综述,旨在为该技术感兴趣的学者提供参考,推动其进一步研究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多对比度磁共振成像磁共振集成序列多参数集成序列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儿童症状性癫痫中的应用进展

    房俊芳狄宁宁董景敏李潇潇...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是癫痫的好发人群,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所以病因更加复杂、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处理能减少儿童中枢神经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患儿的脑功能.根据有无明显抽搐可将癫痫分为惊厥性和非惊厥性,而非惊厥性因无明显临床症状,诊断相对比较困难,容易导致误诊而延误治疗,明确诊断需要依靠脑电图(癫痫样或节律性放电).随着影像检查手段的不断发展,明确癫痫病因、定位癫痫病灶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定位更加准确,同时功能成像检查方式也使得早期评估癫痫的脑功能变化成为可能.本文就近年来症状性儿童癫痫的MRI及其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融合应用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儿童癫痫磁共振成像结构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多模态成像

    重度抑郁症患者杏仁核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刘宇威夏淑媛任庆发徐东昊...
    177-18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和快感丧失以及出现自杀倾向等.杏仁核是情绪加工和调节的关键区域之一,在MD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MRI技术的应用揭示了MDD患者杏仁核在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对于MDD的早期诊断、疾病监测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本文将对不同MRI技术在MDD杏仁核中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以期为深入解析MDD的病理机制及发展诊疗策略提供支持.

    重度抑郁症杏仁核磁共振成像磁共振结构成像血氧水平依赖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早产儿小脑发育的研究进展

    巩贺任庆发徐东昊殷志杰...
    182-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尽管大多数早产儿未有明显脑结构损伤,但后期仍存在神经发育障碍风险较高的问题,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早产扰乱了正常脑发育进程所致.近年对早产儿脑发育研究主要集中于大脑,但小脑在协调运动、学习及认知功能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目前有关早产儿小脑发育的研究相对较少.MRI是一种可在活体状态下提供有关脑体积、功能和代谢等信息的成像技术,对早产儿小脑发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MRI技术在评估早产儿小脑发育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寻找早产儿小脑发育的生物学标志物,为早产儿小脑发育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

    早产儿磁共振成像小脑脑发育脑结构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