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DTI-ALPS在脑类淋巴系统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牛训玲王承炎刘华琼李承龙...
    192-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大脑中废物清除的途径,其功能受损可以通过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进行评估.目前,DTI-ALP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疾病中的GS功能改变,它在评估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程进展、认知障碍及预测预后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GS、DTI-ALPS方法与应用优势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程进展、预测影响预后因素以及临床治疗疗效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类淋巴系统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磁共振成像神经系统认知障碍

    影像学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研究进展

    白帆王效春
    198-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复发患者具有更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尽早确定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风险人群、筛查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延缓复发进展.本文就影像学预测CIS复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强对复发性CIS的认识,减少复发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影像学影像组学机器学习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T1 mapping及ECV技术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应用进展

    赵凯迪曹新山
    204-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由心室腔扩张或者扩大而导致心肌收缩功能受损,这种病症属于一种常见的、有明显家族史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磁共振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可被广泛用作无创心肌纤维化诊断的有效手段,但其对弥漫性心肌纤维化诊断的精确程度有所欠缺,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T1 mapping技术的临床应用为医学影像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对于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诊断、识别、预后判断等,它可以以极高的精确度检测出T1值以及细胞外容积(extracellular volume,ECV),对DCM进行全方位评估.本文就T1 mapping及ECV在DCM患者的早期诊断、相关疾病鉴别、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和治疗疗效评估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予以总结,旨在提高DCM的早期检出率,对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为患者制订出最佳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有望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弥漫纤维化T1mapping细胞外体积分数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

    影像学评估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分级的研究进展

    卢婷王媛媛周凤瑜董文洁...
    209-215,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约60%~7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reatment,NAT)是LAR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NAT在LARC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NAT在局部进展期结肠癌也得到了初步临床应用,但并非所有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LACRC)患者均能从NAT中获益.因此,术前精准评估NAT疗效,筛选NAT优势人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诸多证据表明影像学可在术前评估LACRC-NAT疗效.因此,本文就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在LACRC-NAT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局限性进行综述,旨在提升影像学评估LACRC-NAT疗效的准确性,为临床制订个体化的NAT方案提供全面、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人工智能

    磁共振弹性成像在腹盆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张潇月王效春
    216-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力学特性与肿瘤侵袭、进展密切相关,准确评估肿瘤组织硬度对于肿瘤的检测、鉴别诊断、诊疗规划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能量化组织力学特性,无创定量评估组织硬度,进而间接反映组织纤维化程度.本文将对MRE的基本原理、技术发展及其在腹盆部肿瘤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推进MRE的不断成熟,辅助指导临床精准诊疗.

    肝脏胰腺前列腺肾脏肿瘤磁共振弹性成像

    MRI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刘嘉睿吴慧刘娜高凯华...
    222-226,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Pca早期诊断、病理分级、风险分层和预后评估对患者诊疗计划的制订至关重要.近年来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在Pca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精准医疗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系统综述了这两项技术在Pca图像分割、诊断、格里森分级、包膜外侵犯及转移预测、预后评估以及治疗决策中的应用和潜力,并对现有研究的成果、局限性以及未来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进行总结,以期为Pca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前列腺癌影像组学深度学习磁共振成像诊断预后评估

    影像组学在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甘玲华丽陈绍俊
    227-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为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并且逐年增长,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对改善其生存至关重要.目前,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方式主要为影像学和病理检查,但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有限.新兴的影像组学技术通过将视觉影像信息转化为深层次的特征来进行量化研究,定量地评估病变,有利于提高病情评价的精准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基于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影像组学能够无创精准地对常见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前预评估,进而指导临床决策.本文将从影像组学的基本概述、工作流程及其在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分子表达、疗效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优化医疗决策、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影像组学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