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巢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巢湖学院学报
巢湖学院
巢湖学院学报

巢湖学院

杨松水

双月刊

1672-2868

chxyxb@yahoo.com.cn

0551-82361424

238000

安徽省巢湖市半汤路育才新村1号巢湖学院

巢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ohu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双百”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促进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着重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师范教育及教材法等方面的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学术性,教育科学性和开拓创造性特点,为提高本校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创造条件,为面向基层培养中学教师,促进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日报》文化学习模范形象塑造与话语表达

    任远
    80-8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时期,为提高陕甘宁边区整体文化水平,文化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受到党的高度重视.在文化学习过程中,部分干部及战士在思想上存在畏难、松懈等倾向,甚至对学习文化的意义有所怀疑.为指明文化学习的前进方向,延安《解放日报》大量报道文化学习模范,其思想上重视学习、实践中方法得当、日常中学工兼顾的形象得以塑造.除深描其事迹外,《解放日报》亦注重通过诠释模范事迹进行话语表达.《解放日报》所报道的文化学习模范展现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各方的文化学习图景,对当下"学习型政党"建设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解放日报》文化学习模范形象塑造话语表达

    抗战时期新四军后勤保障工作的实践述论

    邢炜真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新四军在敌后义无反顾地坚持长期抗战,给日伪等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的同时,自身也有极大的伤亡,因此能否持续稳定地获取后勤物资、保障官兵的生命安全就显得极为关键.受自然环境及残酷的战争影响,新四军后勤保障工作的开展异常艰巨.新四军立足于战局,灵活机动地采取包括取之于敌、取之于己、取之于友等方式,从生活、军械和医疗三个方面来满足全军官兵的军需补给需要,有力地保障了全军官兵的生存和作战行动,为部队的发展壮大和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总结其经验启示,对于开创新时代强军强国新局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新四军后勤保障应对措施经验启示

    晚清革命报刊对东沙岛事件的报道与主权维护——以《神州日报》为考察中心

    马洛华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末年,日商西泽吉次占据东沙岛,中日交涉由此展开.作为革命派代表报纸之一的《神州日报》,对东沙岛事件的报道颇具特色.一是注重对日本报刊相关舆论的转载评论与谬说的纠正;二是在东沙岛维权中融入了近代国际法与经世致用的意识;三是对东沙岛事件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揭露晚清外交弊端,强调海疆治理的重要性.对《神州日报》的报道内容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可以管窥晚清先进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于海疆危机的理解,亦可探究其借助报刊所传递出来的国际法、外交因应、海疆治理等新知,以及其在唤醒民族意识方面的担当.

    《神州日报》晚清东沙岛南海维权革命报刊

    明清保定方志《列女传》研究

    李朝蓝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四部保定方志中的《列女传》收录了大量得到官方认可的女性事迹,文章根据其收录情况探讨女性入传标准并总结其原因与影响.总体而言,女性只有节烈、孝行、才智、长寿、多子等几类事迹可以入选《列女传》,不同方志之间列女类目与数目的增减能够反映对女性评判标准的改变,同时亦可反映时代背景的变化.鉴于方志《列女传》的书写模式化,入传女性的行为事迹需要从更多维度进行关照,不能简单地视为强制和压迫.

    《列女传》地方志保定府(郡)

    以生为本:新时代高校德育价值之维

    高金勇陈中建
    111-11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在大学生教学培养过程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但是该理念在实践中的落地生根仍然任重道远.文章通过系统梳理以生为本的高校德育内涵,分析高校大学生普遍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思想道德伦理问题及现实境遇,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目标体系、以时代元素丰富道德规范体系、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以个性化差异导向德育过程四个层面,构建新时代以生为本高校德育的实践路径.

    以生为本新时代德育价值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地方高校的传承路径研究——以安徽省地方高校传承抗美援朝精神为例

    张嘉琪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美援朝精神是党和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取得的宝贵财富,是民族力量和智慧在战争中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新时代在地方高校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有助于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和培养师生的斗争精神.当前,在抗美援朝精神传承中还存在着传承内生动力不足、传承氛围不浓和育人资源挖掘不够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地方高校加大抗美援朝精神传承力度,将其融入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人才培养各环节、各领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汇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抗美援朝精神地方高校传承

    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丁淑荃张云龙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科研实验室作为"双一流"建设前沿阵地,承担着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型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归纳分析等基本方法,从科研实验室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普通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运行现状,提出通过深化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科研实验室专职管理队伍,完善科研设备管理、实验室准入、安全管理、责任追溯等基本管理制度,以及积极探索运用物联网技术等具体对策来解决当下科研实验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巢湖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