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科学
测绘科学

张继贤

双月刊

1009-2307

niu@casm.ac.cn

010-88217815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路16号

测绘科学/Journal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高层次测绘类一级学术和技术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期刊,并被国际6大检索机构之一的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学同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卫星导航定位研究、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的智能化研究、遥感器原理和技术、风格的理论及其技术、测绘网络和虚拟技术、地图和地理的理论和技术、地图数据的符号化和可视化研究、3S技术及其集成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与集成应用、矿山测量、海洋测量、激光扫描技术和应用、地图印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与测绘相关领域的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ndroid智能手机GNSS定位研究进展

    张宝吴泓正邸越超张传定...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要综述近年来智能手机GNSS定位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智能手机GNSS定位性能提供有益参考.介绍了智能手机获取伪距、载波相位和多普勒观测数据的方式;分析了智能手机GNSS观测数据的质量和特性及对定位性能的影响;梳理了智能手机在单点定位、相对定位、模糊度固定和融合定位算法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论:智能手机GNSS定位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数据质量、算法精度和实时性等方面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提升数据质量、优化定位算法,并探索与其他传感器融合的方法,以进一步提升智能手机GNSS定位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Android智能手机GNSS数据质量算法优化进展

    BDS-3/BDS-2与BDS-3数据无电离组合PPP定位性能比较分析

    周命端崔立锟白岩松徐翔...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北斗系统当前BDS-3/BDS-2与BDS-3数据的PPP定位性能比较分析比较少,在建立北斗无电离层组合PPP定位模型基础上,详细推导了北斗PPP星间单差无电离层组合模糊度固定算法实现流程.基于Visual Studio 2022开发平台,利用C/C++编程语言,设计和开发了一种北斗PPP定位分析软件(BDS_PPP),用于比较分析BDS-3/BDS-2与BDS-3数据无电离层组合PPP定位性能.实验选取北京某CORS网中3个站(TST、DSK、LFZ)2023年155 d UTC8:00-12:00连续4h的B1I/B3I数据进行PPP定位性能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DS-3/BDS-2和BDS-3数据,无电离层组合PPP的固定解收敛时间和定位精度均优于浮点解定位,其中BDS-3/BDS-2与BDS-3数据的无电离层组合PPP定位收敛后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均在95%以上,且获得了平面RMS优于2cm、点位RMS优于5 cm的PPP固定解定位精度;浮点解和固定解,BDS-3/BDS-2数据无电离层组合PPP定位的收敛时间均优于BDS-3数据,在定位精度上基本相当.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单点定位无电离层组合模糊度固定北斗双频数据

    河北沿海北斗坐标框架建立维持与精度评估

    田时雨于亚杰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河北沿海区域高精度BDS坐标参考框架,对BDS数据处理中CSR4.0、NAO.99b和FES2014海潮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并采用沿海3个BDS基准站速度和CPM-CGCS2000模型构建河北沿海区域15′×15′的格网速度场模型,实现了河北沿海区域BDS数据处理最优的海潮模型和框架维持方法,经过河北沿海9个基准站2010年、2013年、2018年、2022年和2023年7d数据实测试验,加入海潮模型后定位精度有不同程度提高,NAO.99b海潮模型最佳,BDS在E、N和U方向上分别提升4.5%、8.4%和12.7%,ITRF2008、ITRF2014和ITRF2020等框架间转换精度平面约为1 cm,高程约为2 cm.

    区域坐标参考框架海潮模型格网速度场框架转换

    2001-2021年汾河流域NPP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宇飞杨文府张文凯汪雯雯...
    3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汾河流域NPP时空变化及其主导因素,结合MODIS NPP、气候、地形等数据,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1-2021年汾河流域及流域内矿区的NPP时空分异特征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NPP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流域东西两侧山区NPP均值较高,流域中部NPP均值较低,21 a间汾河流域NPP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际增加速率为7.44 gC/(m2·a),流域内矿区NPP年际增加速率略高于整个流域,不同矿区NPP均值不同但均明显增加;整个流域NPP呈减少趋势的区域仅占0.91%,主要分布在城区周围和矿区中,且NPP变化的全局莫兰指数为0.792,NPP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变化剧烈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矿区;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流域NPP均值呈增加趋势,年降雨与NPP的相关性高于要高于年均温,有95.16%的区域与年降雨呈正相关,77.86%的区域与年均温呈正相关;影响因素探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汾河流域NPP变化的主导因子,且双因子交互后的影响明显高于单因子,其中土地利用与高程交互后的影响力最高.

    汾河流域NPP时空特征MODIS数据地理探测

    基于小波相关性分析的双基线InSAR大气效应校正

    王烽万阿芳陈涛喻赛男...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InSAR在重复轨道模式下的地形测绘精度受到大气效应制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相关性分析探测双基线InSAR干涉对间的地形误差相位,从而间接校正大气效应的轻量级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已有大气效应校正方法依赖外部水汽数据或数据量需求大的局限性.在校正大气效应之前,为保证地形误差相位的唯一相似性,需要去除其他任何相同或相似的相位分量.选取了不同气候、地形条件下的洛杉矶地区和湖南中部地区作为典型实验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并利用ALOS-1 PALSAR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沿海水汽含量变化剧烈和内陆地形崎岖多变的区域都能稳定地校正大气效应,使得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精度最高能提高53.4%和45.0%.其中,在沿海的洛杉矶实验区与基于GACOS产品的大气校正方法对比,精度提高了 49.7%.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大气校正小波变换相关性分析频谱分割数字高程模型

    地基SAR影像加权干涉叠加法及其应用

    唐敏轩龙四春周健赖咸根...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弱影像噪声及影像失相干性的影响,提出地基SAR影像加权干涉叠加法.根据影像特征,提出热信噪比(TSNR)、相干系数、相位稳定性对地基SAR影像分组,并利用标准差标准化算法(Z-Score)对各像元点指标值进行定量处理,得到顾及3种影响因子后的影像综合权值矩阵,再进行加权叠加处理.以湘潭市建筑基坑240景影像及盾构下穿湘潭北站10 758景影像为实验对象,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后并与测量机器人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长时序地基SAR影像处理方面效果较显著,PS点数量增加了 4 102个,与测量机器人数据相对误差不超0.5 mm,且较均值叠加法在影像处理方面对干涉相位噪声更敏感,能有效减弱影像在时间维噪声,弱化失相干影像,获得形变信息的最优估计.

    地基SAR影像加权叠加热信噪比相干系数相位稳定性

    融合双极化Sentinel-1数据监测大型桥梁形变

    陆展雄蒋亚楠廖露罗袆沅...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在面对结构较为复杂的桥梁时,会出现部分区域点状目标密度低、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双极化Sentinel-1数据监测大型桥梁的方法:①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获取桥梁VV和VH极化的时序形变结果;②根据不同极化数据对相同区域响应能力的差异,利用双策略对双极化结果进行优化与融合,以提升桥面点目标密度和精度;③对比分析双极化与单一极化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桥面上的低相干性区域,VV和VH极化数据能够互补,融合结果较单一极化结果的点目标数提升了 15%~20%.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双极化融合方法,提高了对雷达影像信息的利用与挖掘,对悬索桥与斜拉桥的形变监测结果有较大提升.

    InSAR桥梁形变分析双极化Sentinel-1数据干涉图极化优化信息分析

    改进D-LinkNet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方法

    余美屈子平刘波叶子君...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的精度及效率,以D-LinkNet网络架构为基础,融合注意力机制构建基于SE-LinkNet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网络:①利用深度卷积来替代最大池化层以减少连续下采样引起的特征信息丢失;②采用融合通道注意力机制和深度卷积的编码器学习建筑物特征以更好的关注建筑物特征通道;③对解码器上采样结果进行特征强化获取建筑物掩膜.在武汉建筑物和马萨诸塞州建筑物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网络预测结果和精度均有提升,在武汉数据集上精确率和F1分数分别达到98.81%和98.65%,在马萨诸塞州数据集召回率和F1分数分别达到94.94%和95.99%.

    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注意力机制深度学习

    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遥感图像分割方法

    王春艳金鹏桂琪皓
    8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遥感图像分割领域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遥感图像分割方法.融合了均值和方差模糊以增强模型鲁棒性,采用合页损失函数简化计算,并引入结合遗传算法和基于约束的优化算法的新优化算法,以提升模型性能和准确度.通过多组不同光谱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进行评估,计算了多个有效性指标,并进行详细比较分析.在高尔夫球场和海港地物类别分类实验中,相比于先进的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等方法,整体准确率平均提高了17.05%和6.5%.文中方法有效解决了遥感图像分割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为遥感图像分割领域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遥感图像分割模糊性不确定性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地物类别分类

    无监督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去噪

    徐维
    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深度学习的SAR图像去噪方法中需要大量标记数据进行监督训练的挑战,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监督SAR图像去噪方法.利用循环一致生成对抗网络,将SAR图像去噪问题转化为非配对图像到图像的转换任务,从而绕开了对地面真实标记数据的依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抑制SAR图像中的噪声,还能学习生成逼真的一对多特性的SAR图像噪声,且不依赖于数据模拟或对噪声分布的假设.所提出的方法在SAR图像处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解决SAR图像去噪问题提供了 一种有效且无监督学习的新途径.

    合成孔径雷达去噪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