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技术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技术经济
长江技术经济

季刊

长江技术经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水电调节的多能互补系统和交易策略研究综述

    何星遥孙嘉伟宋子达董宜琛...
    66-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下,利用水、风、光等可再生资源解决新能源发电中的消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重点探讨了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挑战,特别是它们的间歇性和不可控性问题,以及水电在缓解这些问题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提出水光互补和水风互补的概念,强调了水电在平衡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提升整体能效方面的重要性.同时,深入研究了多种优化模型和交易策略,为水风光互补运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水电调节多能互补系统交易策略

    内陆水面漂浮式光伏开发分析与可行技术方案

    聂焱王军林宇吴忻一...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伏作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新能源发电形式之一,对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开发水库、内陆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各类影响因素及政策导向,分析了未来开发内陆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形成水光互补发电格局的挑战与前景.对漂浮式光伏电站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初步设计,形成了可供参考的内陆漂浮式光伏开发初步方案.

    漂浮式光伏光伏电站电站开发分析系泊系统水光互补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新能源数字化系统及功能应用规划研究

    纪方旭何尧玺李雪松曾戌运...
    82-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场站在全生命周期业务管控的需求,基于物联感知、大数据分析、AI诊断、三维可视化、智能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研究并提出了可涵盖新能源场站—区域集控—公司总部的数字化系统建设蓝图和架构体系.通过规划项目前期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业务支撑保障等四大领域的功能应用以及数字化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为新能源发电企业提供可借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新能源发电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规划

    堆石坝碾压监控系统的应用浅谈

    闫攀李学斌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主要的储能、调峰设施,迎来了高速发展.面板堆石坝作为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坝型,具有高开挖、高填筑的施工特征,同时填筑质量要求严格,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面板堆石坝填筑碾压质量的要求,迫切需要新的动态质量管理方法.智慧碾压监控系统以BIM平台为基础,融合移动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BDS北斗定位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面板堆石坝填筑碾压施工过程的数字化监控,保障堆石坝填筑施工质量.

    面板堆石坝填筑碾压质量数字化监控系统

    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操作经验探讨

    豆松涛罗远旺赵相洪姜俊...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首次C级检修后启动试验中主要操作的介绍,总结了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启动试验过程中运行人员在操作时的注意事项、设备操作规律、操作经验等,提出了部分操作的优化改进建议,相关成果可为后续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检修后启动试验操作提供参考.

    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运行操作

    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混凝土灌浆加固处理浅谈

    雷东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工程实际,对张拉不合格的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混凝土,从预应力锚栓松动原因、处理思路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案.相关成果可为类似质量缺陷处理提供参考.

    预应力锚栓基础张拉风机灌浆加固处理

    综合能源多能互补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文坦周全侯强戴安...
    101-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能源多能互补系统通过整合多种可利用能源,实现多种形式能量流的协调优化和高效互补,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综合能源多能互补系统的发展背景,重点从多能互补系统分析规划技术、协调优化控制技术、储能技术和能量管理技术等方面梳理了多能互补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对我国多能互补系统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对多能互补系统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综合能源系统多能互补多能流协调控制能量管理

    电动和混合动力船舶减排核算研究及应用

    周静贺伟刘汝杰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于电动与混合动力船舶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核算方法及其节能减排的潜力,通过构建核算方法模型,明确定义基准线情景和项目情景,对各年度的基准线排放量、项目排放量、泄漏排放量和项目减排量进行详细计算,深入分析了项目的减排效果、可持续性和环境贡献.结果表明:①减排效果显著,计入期内的合计减排量达到14 781.09 t,平均年减排量达到1 478.11 t;②可持续性较高,项目排放量和项目减排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同时仍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③环境贡献显著,项目的减排量占基准线排放量的比例每年都在50%以上,最高达到80%以上.研究成果可为温室气体减排量核算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营运船舶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

    船舶电动化温室气体减排核算方法模型可持续性评估环境贡献

    含分布式多能流微能源网的配电物联网架构探索与研究

    周静贺伟董洪伟
    117-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未来能源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分布式多能流微能源网与大电网并举,大量的物联网设备将接入低压配电网.随着配电网从单纯电力网络向智能能源信息一体化方向演变,目前的配电网面临一系列挑战.以三峡坝区配电网为例,探索包含多个多能流微能源网的配电的信息集成和协调优化运行架构,给出了物联网技术和配电网深度融合的分层的配电物联网架构设计,并提出了配电物联网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多能流系统能量管理配电物联网信息感知分层控制

    新能源项目EPC模式下常见风险及应对措施研究

    王秉晶任晓亮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中占比持续扩大.水风光一体化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多种清洁能源的协同作用,极大发挥可再生能源的效益.风光等新能源飞速增长,对项目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EPC模式下常见风险,在合同文本方面的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顺利完成项目建设目标.

    EPC模式风险管理新能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