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财经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大学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大学

姚德权

双月刊

1003-7217

cjllysj@hnu.edu.cn

0731-88821883

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财经理论与实践/Journal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以研究财经理论与业务问题为主旨的综合性经济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转型能否降低企业资本成本

    邱妍王治江媛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2007-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考量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资本成本;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强化企业创新动能、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等路径降低企业资本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科技企业以及企业面临较高环境不确定性时,数字化转型降低企业资本成本的效果更显著。结论从降低企业资本成本的视角为企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

    数字化转型资本成本信息不对称创新动能内部控制

    绿色信贷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张近乐姚冰洋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农村绿色产业是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绿色信贷是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当前农业农村绿色产业发展面临"经营风险大、投资回报率低、绿色信贷制度不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不足、绿色信贷不良率高、信贷周期长"等问题,制约了绿色信贷投放和绿色产业发展。为此,在农业农村绿色产业发展中,应完善绿色信贷政策扶持体系,健全绿色信贷市场机制,发展绿色信贷中介机构,提高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动力,发挥绿色信贷对农业农村绿色产业的金融服务功能。

    绿色信贷农业农村绿色产业商业银行融资

    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减排影响的区域差异和收敛性——来自地级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田虹秦喜亮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我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存在空间关联效应。横向来看,不同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更强,中西部、京津冀等地区相对较弱。纵向来看,2015年以来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持续收敛,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未来持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绿色技术创新碳减排区域收敛性空间杜宾模型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社会重大风险仿真研究

    张宁刘革张敬文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社会重大风险系统因果关系图和流图,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社会重大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并对子系统引起的社会重大风险进行仿真预测以监测我国社会重大风险。结果表明:宏观经济、生态环境及社会治理三个子系统监测预警综合值变化较小,趋势比较平稳,社会重大风险监测预警综合指数整体上呈现出小幅上升的趋势。因此,为防范化解我国的社会重大风险,政府应通过提升常规风险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精确度,加强社会重大风险的制度化控制,打好防范化解社会重大风险的基础。

    社会重大风险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

    贸易自由化对异质性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赵驰吴萱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异质性贸易理论,分析贸易自由化与异质性特征对企业资源配置和创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可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市场效应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我国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考虑企业内外部异质性,发现贸易自由化与不同属性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密切关系,东部地区大型国有企业存在显著技术溢出创新提升。鉴于此,应充分结合贸易自由化对异质性企业的影响效应,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降低进入壁垒,优化市场结构。

    贸易自由化异质性企业技术溢出技术创新

    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

    张海燕田孟乡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2011-202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模型,考量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改善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对共同富裕呈正向作用,同时具有区域异质性与结构异质性,呈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中介效应,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技术创新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共同富裕实现。

    数字普惠金融共同富裕经济增长技术创新

    住房投机与政策调控对房价波动的影响——基于中国40个重点城市的数据

    张涵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住房需求结构、政策调控和价格的动态系统模型,依据2007-2021年40个重点城市季度数据,考量政策调控对于住房投机和房价波动实施效果。结果显示:住房投机推动了房价上涨,政府住房调控政策对房价波动影响差异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不同地区政策调控实施效果存在差异。鉴于此,应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同时积极畅通房地产调控政策传导机制,提高传导效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住房投机价格预期政策调控房价波动

    互联网应用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张建英张其仔张慧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应用通过节约交易成本这一主要渠道显著地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互联网应用对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资本密集制造业企业、出口型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互联网应用通过节约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管理成本节约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更大。因此,应提升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将节约的销售成本与管理成本投入研发活动之中,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互联网应用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交易成本

    非正常损失下增值税损失补偿责任之重构

    黎江虹贺晟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管理不善行为导致的非正常损失特殊情形,被保险人客观上遭受之税额损失未能得到保险人充分补偿。近因原则下税额损失与造成非正常损失之保险事故紧密联系,是"一因多果"逻辑下非正常损失结果之延续及扩大。保险人在保险范围内不予赔付之行为,不符合损失补偿原则中"充分补偿"之要义。实务当中裁判标尺不统一需通过立法完善:应明确在过失性管理不善情形下之损失为非正常损失;在保险范围内,保险人针对非正常损失情形之补偿,应一并补偿税额损失,以达至保险人义务之完全履行;在保险范围外,本着为企业纾困之目的,应将留抵退税作为法定救济渠道,对遭受非正常损失之企业予以适当补偿。

    非正常损失税额损失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留抵退税

    数字人民币试点中的个人信息法律监管

    李瀚琰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试点数字人民币工作以来,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下,法定货币数字化将对我国金融制度和结算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个人信息泄露的金融风险,例如:监管层的信息泄露与权力滥用风险、交易层的信息处理风险以及应用层的交易信息泄露及二次侵权之风险等。金融监管一直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核心途径,能够有效弥补法律法规出现的供给制度不足。为此,应当及时在立法层面完善制度机制、采取先进的监管科技手段、改良知情同意规则等,最终为国家层面提供良好的制度借鉴与实践基础。

    数字人民币试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监管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