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昌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昌吉学院学报
昌吉学院学报

李再江

季刊

1671-6469

cjxy666@163.com

0994-2346429

831100

新疆昌吉市世纪大道南路9号

昌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j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昌吉学院主办的综合学术理论季刊,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以开展学术理论研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宗旨,突出民族性、地方性与师范性。重点栏目有“语言文学研究”、“女性文化研究”,特色栏目有“回族文化研究”、“北庭西域文化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文化认同与统一多民族国家治下的"汉书学"

    范宇焜曹钦琪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汉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汉书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在历朝发展中都发挥过相应的作用,而在以少数民族贵族为主体所建立的皇朝中,"汉书学"也在历史文化认同与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中发挥过独特作用,这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统治者对汉代大一统皇朝的历史认同、其政权政治活动对《汉书》文本的直接参考以及《汉书》在少数民族贵族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凸显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汉书学"历史认同文化认同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观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重基础

    葛凡煜伏文艳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通过完整、全面、准确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力量、持续发展经济、推进共同富裕、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互鉴,确保我国民族工作始终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团结奋斗的生成逻辑、重大意义与实践进路

    吴常柏胡静姝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始末,愈加凸显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的重要性.团结奋斗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联合思想为理论源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为文化源流,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实践为重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重大意义集中聚焦了"三个维度",即团结奋斗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总结党百年奋斗形成的历史经验、标志中华民族绵绵不断的基因内核.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团结奋斗精神就是要坚持党对团结奋斗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主心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谱写"凝心曲";充分发挥亿万人民伟大的创造力,画好"同心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聚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逻辑探赜

    起联玉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逻辑维度看,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胸怀天下提供了理论支撑;从历史逻辑维度看,透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历史轨迹,彰显为世界谋发展的鲜明特质和理论品格;从实践逻辑维度看,中国共产党践行使命和重视党的自身建设铸就胸怀天下的独特优势,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契机谱写胸怀天下的时代篇章.基于历时态和共时态全景式立体化展现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逻辑向度,可为世界谋发展、为人类谋进步提供重要启思.

    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理论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

    乡土重建的历史逻辑、时代困境及当代启示

    沈怀勇李佳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站在20世纪中西古今相互碰撞的路口,在落叶归根与乡土损蚀的历史脉络中,费孝通提出乡土重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重返乡土重建理论视野对于当代乡村经济结构升级、共同体重塑、生态关系秩序恢复、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费孝通乡土重建乡村振兴

    文化润疆背景下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研究

    朱优康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润疆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重要一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势在必行.深入分析新疆文旅融合面临的困境,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完善空间分布格局、加强区域文化旅游联动、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等措施进一步探究文旅融合的有效实施路径,为其赋予新的动能.同时也将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在新疆的全面贯彻实施,促进新疆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

    文化润疆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

    近代北庭地区社火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析

    贾秀慧王康乐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民初,社火文化通过"百艺进疆"传入新疆北庭地区.北庭地区地处新疆农牧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是中原地区向西域传播灿烂文化的重要腹地.文章系统论述了社火文化在近代北庭的传播发展、北庭地区社火活动的类型及其特点,提出新时代以北庭地区社火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为推动新疆各民族坚定"五个认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近代北庭社火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探析新疆出土狮形纹样文物及其特点

    孙维国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和出土材料可知,狮子以西域诸国贡献物品的身份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大致时间.以新疆北庭故城遗址等文化遗存考古发现狮子形象的实物为例,简要梳理新疆各地发现文物中不同的狮子形象,有的可以威震百兽,有的视为吉祥瑞兽,有的彰显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有的成为勇士猎杀的猎物.总结概括新疆狮形纹样文物的特点,进一步讨论狮形纹样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狮形纹样文物是新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智慧结晶.

    新疆狮子文物

    论清政府对吉木萨尔的经营措施及其意义

    刘国俊刘单单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是吉木萨尔历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作为重要的屯垦基地,吉木萨尔发挥着对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东天山军政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因此,清政府对于吉木萨尔的经营是比较重视的,采取了设官驻兵、屯田移民、开设马厂、建筑城堡、发展文化教育等诸多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得包括吉木萨尔在内的东天山一带成为清朝在新疆统治较为稳固的地区,为同治年间清朝维持对东天山的控制以及将其作为收复新疆的战略基地创造了条件.

    清政府乌鲁木齐吉木萨尔经营措施

    "新疆曲子戏"名称由来探究

    蔡江宁杨叶青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曲子戏"作为戏曲名称的时间并不久远,自清朝新疆建省才有了"曲子"依据地名而名"新疆曲子"的根本.曲子在新疆以外的地方大都被称为"眉户",在新疆多被称为"小曲子",新疆曲子与眉户以及各省区被称为某某曲子的戏曲或曲艺都是并列的同源关系.通过对"新疆曲子戏"名称由来分析,从新疆曲子与眉户的关系及新疆方言的语调特征方面探究几经融合发展成戏曲形式后的称谓.

    新疆曲子戏眉户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