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023-62769495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铸铝合金机壳热疲劳寿命预测

    何联格袁洲石文军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变工况下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温度变化对电机铸铝合金机壳的热应力和热疲劳寿命的影响,结合理论、试验与有限元仿真对机壳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研究.首先通过试验采集了作为仿真计算边界条件的电机环境温度和作为仿真结果参考的绕组端部温度;然后通过计算得到了电机的主要损耗,基于传热学和流体力学对电机进行了简化建模和有限元仿真,得到了电机机壳的温度场分布;再通过试验得到了铸铝合金材料热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基本材料参数,结合温度场结果,计算了机壳在不同温度分布下的热应力;最后得到了机壳在热应力作用下的热疲劳寿命为29673次.为电机机壳的设计优化以及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铸铝合金机壳温度场热应力热疲劳寿命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附着稳定性控制

    张文通孙文王军年张屹...
    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车轮垂向载荷转移对轮胎附着裕度的影响机理,制定一种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策略以充分发挥车辆极限附着行驶能力.采用分层式控制结构,上层为附加横摆力矩决策层,运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求解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下层为四轮转矩优化分配层,将上层求得的附加横摆力矩优化分配给各轮,以修正车身姿态.通过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测试和基于dSPACE LabBox驾驶模拟器台架的硬件在环实验,验证转矩分配方案的合理性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有效改善了各轮附着利用情况,提高了车辆极限行驶能力与附着稳定性.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垂向载荷转移轮胎附着裕度分层式控制结构硬件在环

    特种储能方舱电池系统风冷散热流场研究

    谭伟徐伟晶米林沈卫东...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种储能方舱因红外隐身性能要求限制了其散热结构布置,以特种储能方舱电池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高温环境下高倍率放电引起的散热问题.利用18650单体锂离子电池生热模型构建电池模组生热模型,进行电池模组温升仿真及试验,验证电池模组生热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特种储能方舱的空调强制风冷散热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在特定极限工况下放电结束节点的温度和压力,得到特种储能方舱内部的温度场和压力场,探明特种储能方舱隐身风冷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结果表明:在40℃的高温环境下,特种储能方舱进行3 C放电,特种储能方舱空调强制风冷系统仍然能有效保证电池温度在合理的工作范围内.

    特种储能方舱隐身散热结构风冷散热流场分析

    复合空气悬架导向臂仿竹子结构设计及多目标优化

    邓香林徐峰祥邹震
    11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复合空气悬架导向臂的轻量化问题,受启发于竹子的截面形状、变截面、竹节等结构特征,运用结构仿生的方法设计了仿生导向臂.运用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探明了影响仿生导向臂性能的关键参数,选取对导向臂性能影响较大的肋板和内孔截面参数为设计变量,导向臂总质量与最大变形最小为优化目标开展多目标优化研究,结合熵权TOPSIS-灰色关联分析的多目标决策法确定了Pareto解集中的最优参数方案.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后的仿生导向臂较之原型导向臂在质量减小17.44%的前提下,最大变形降低9.24%、等效应力下降17.33%、一阶预应力约束模态频率上升22.92%,证明了结构仿生设计方法在导向臂轻量化设计上的可行性,为导向臂的结构轻量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导向臂轻量化竹子结构仿生多目标优化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的剩余疲劳寿命随机预测

    刘世洲何声馨张二亮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材料特性和外部加载具有随机性,变幅加载下的剩余疲劳寿命往往具有很大的分散性.因此,为了量化由材料特性和外部加载引起剩余疲劳寿命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两级加载下剩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4个步骤:首先,考虑外部加载的随机性,应用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的非线性损伤累积模型;其次,考虑材料特性的随机性,采用不同可靠度下三参数应力寿命(S-N)曲线;然后,为了筛选对剩余疲劳寿命的随机性有显著影响的模型参数,引入基于Sobol方法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最后,利用K-L散度量化预测和实验剩余疲劳寿命概率分布之间的差异.此外,借助热轧16 Mn合金钢的疲劳试验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剩余疲劳寿命连续损伤力学P-S-N曲线全局敏感性分析两级加载

    元素(M=Fe,Mn)掺杂立方相BaTiO3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徐良玉龙敏黄福祥邓鸿元...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元素(M=Fe,Mn)掺杂立方相BaTiO3(BaFexTi1-xO3、BaMnxTi1-xO3,x为0、1/8、1/4、3/8、1/2)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磁矩、介电函数.计算结果表明:当x为1/8时,BaTiO3的晶体结构仍然保持为立方相;当x大于1/8时,BaTiO3的晶体结构转变为四方铁电相.掺杂元素Fe、Mn使BaTiO3获得了较大的磁性,总磁矩主要来源于Fe、Mn离子局域磁矩的贡献.随着元素掺杂量的增大,BaTiO3的磁性增强.对比掺杂前后静态介电常数发现,掺杂元素Fe、Mn使BaTiO3静态介电常数改变较大,且远大于掺杂前,因此,Fe与Mn更容易使BaTiO3获得高介电常数.

    BaTiO3掺杂第一性原理介电函数磁性

    高温诱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仿真研究

    喻云泰李晓杰张志文崔学良...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减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安全事故,以某商用18650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 5.6建立三维高温诱发热失控模型,通过对比不同诱发温度、不同换热条件下的温升曲线,探究诱导温度、换热系数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诱导温度越高,热失控温度峰值越高,出现热失控时刻越早;不同换热条件下,对流换热系数越大,热失控时刻越早,达到峰值后温度下降梯度越大.此外,正极材料参与反应可作为热失控现象的关键特征.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COMSOL三元材料

    考虑出行者异质性的到达机场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潘义勇王心悦蒋冠宇魏双秋...
    150-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航空出行者到达机场出行方式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考虑出行者心理疲劳度异质性建立潜类别Logit模型.通过交通调查获取航空出行者个体特征及出行选择;根据心理疲劳评分将出行者分类,建立潜类别Logit模型,与混合Logit模型对比分析;对影响航空出行者到达机场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潜类别Logit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根据出行者心理疲劳度分类,可分为3个潜类别,分别占比36%、48%、16%.出行者的性别、年龄、收入、身体质量指数、是否携带大件行李、是否拥有私家车、是否独自出行对到达方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心理疲劳度的提高使出行者对于出行花费的敏感度降低,低度心理疲劳型出行者更在意出行花费.在低心理疲劳出行者群体中,感知风险、情绪反映显著且系数为负,每增加1个单位,出行者属于地铁偏好群体的几率比分别降低48%、42%;态度反映、感知便捷显著且系数为正,每增加1个单位,出行者属于地铁偏好群体的几率比分别增加89%、67%.在出行方式选择中考虑心理特征对更深入了解可持续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出行方式选择潜类别Logit模型心理特征出行者异质性心理疲劳

    社区建成环境对中等收入群体机动车行驶里程的非线性影响模型

    王振科白云鹏
    159-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社区建成环境的5D维度选取了人口密度、土地利用多样性、公交服务水平等6个指标刻画社区建成环境,以《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中15 min社区生活圈与步行速度为依据,形成社区生活圈测度范围,结合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道路网络等地理空间数据测度建成环境.以保定市居民出行行为调查数据作为实证研究数据,构建了考虑非线性效应的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模型.结果表明:在模型拟合度方面,GBDT模型比线性假设的OLS(ordinary least squares)模型调整后R2(可决系数)提高了76%;在社区建成环境指标贡献度方面,土地利用混合度(19.10%)与距离市中心的距离(17.23%)对中等收入人群VMT的贡献度最大,说明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调节中等收入人群小汽车使用行为的重要作用;在建成环境指标的非线性关系方面,建成环境因子与VMT均具有非线性关系,其中土地利用混合度、公交站点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对VMT的影响与驾龄存在一定的交互效应,通过部分相关图的拐点分析得到社区建成环境规划的定量依据是未来低碳社区建设的基础.

    城市交通建成环境机动车行驶里程GBDT模型非线性效应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LSTM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邴其春张伟健沈富鑫胡嫣然...
    169-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流具有非线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等特征,为进一步提高短时交通流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采用VMD将原始交通流数据分解为k个平稳的固有模态分量(IMF),针对每个模态分量分别输入LSTM模型进行预测,将各项预测值汇总叠加,获得交通流预测结果.利用上海南北高架快速路感应线圈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VMD分解后的预测结果更为精确,相比于BPNN、LSTM、EMD-LSTM、EEMD-LSTM等模型的预测结果,在平均绝对误差(MAE)方面分别优化了35.5%、28.25%、21.1%、13%,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智能交通短时交通流预测变分模态分解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