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社会科学
重庆社会科学

傅剑秋

月刊

1673-0186

023-86856487

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桥北村270号

重庆社会科学/CSSCI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

    胡子祥冷书恒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特质孕育形成于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其基本内涵包括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自信自立的精神底气、守正创新的思维方法、锐意进取的行动自觉和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迈步新征程,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领导,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为培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明确目标导向、基本价值遵循和良好国际环境。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特质培育

    数字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成效、现实挑战及增效路径

    杨超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智能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从发展现状来看,数字智能通过培育新动能引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推动要素流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绿色环保发展、通过创新国际贸易推动经济系统发展。但在数字智能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存在"重应用、轻基础"导致可持续发展缺乏基座支撑、"数字鸿沟"普遍扩大导致实现共同富裕受阻、数字智能技术标准不够成熟可能放大社会金融风险、数字智能产品普及化引发的"数字污染"严重威胁生态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基于此,可从加强数字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智能产业融合进程、完善数字智能政策引导机制、提升数字智能人才培养成效等维度,夯实数字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与条件。

    数字智能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改革:历史回顾、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冉瑞平金嘉方戴小文
    2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归纳演绎法、比较历史分析法和政策文本分析法等,梳理宅基地有偿使用改革历史理论逻辑并探索其现实困境,历史回顾发现,宅基地有偿使用改革正在向着更人性化、更公平和更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方向发展。目前"宅改"仍面临政策系统性不足,村集体权益面临观念性、法律性、人力资源性困境构成的综合性体制机制困局,潜存着权力寻租、贫富差距扩大、干群冲突等社会风险。"宅改"需破除上述三重困境,构建一套综合性的支持体系,强化政策间的耦合衔接性;建立"监督—评估—问责"三位一体机制;提升政策公平性和透明度;完善集体土地法规体系与加强基层激励约束体系建设;立法明确政府和集体在宅基地管理中的职责以及设定补贴制度。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现实困境优化路径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门槛特征

    曹俊勇张乐柱
    4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正在蓬勃发展,并为乡村振兴进程解决"贷款难、贷款贵"等难题提供了全新的线索和思路。基于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2011-2022年面板数据,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不同维度选取1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熵权法综合测算全国31省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模型实证验证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影响效果与门槛效应。得出主要结论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上具有明显优势。经过深入的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包括对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变化样本以及分维度的全方位考察,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可靠。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效果明显优于东部和中部。并且数字普惠金融的不同维度在不同地区对乡村振兴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在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变量下,均展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在不同区域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也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门槛效应。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门槛效应较为明显。基于上述结论,分别从积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充分考虑门槛效应等视角提出对策与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理论逻辑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实证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的思想蕴涵、理论特征及实践价值

    黄蓉生唐颖钱珠栎
    6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实践要求和时代特征针对调查研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是一个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逻辑严整的理论体系,涵括了调查研究的重要地位、调查研究的着力方向、调查研究的战略意义等主要内容,体现出鲜明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调研目标、以思维为指向转变调研方式、以实践为取向转化调研成果的理论特征。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躬行扑下身子问计于民、履行解剖麻雀摸清情况、践行分析矛盾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在注重实践、强化实践中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习近平调查研究主题教育思想蕴涵理论特征实践价值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和指导意义

    周鹏罗文东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研判中国历史方位,提出引领时代潮流和建设美好世界的新思想,擘画民族复兴、强国建设和文明转型的新蓝图,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而且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和新阶段,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世界社会主义

    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道义确证和国际共识

    杨延圣杨苏琦
    9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共同价值是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达成的一种共识性价值主张。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崭新价值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价值指引。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两者在阶级立场、价值观念、思想内容、目标取向和宣传方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增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共识应从四个方面着力:以"一带一路"为实践载体,持续推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全球行动;以"三大全球倡议"为行动指南,持续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合作网络;以一系列"命运共同体"为合作平台,持续汇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强大合力;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崭新形态,持续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共识。

    全人类共同价值西方"普世价值"价值共识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历史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数据风险与安全治理

    马丙合马方
    10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社会迈入数字时代,算力成为重要生产力,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数据安全治理要正确处理数据共享、数据公开、数据自由、数据开放与数据安全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数字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数据安全威胁和风险挑战也日益突出。构建中国特色数据安全治理,要应对数字时代的深刻变革,发挥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综合运用法治和技术工具,筑牢数据安全治理的政治根基,实现数据安全治理的多元共治,推动数据安全领域的良法善治,强化数据安全治理的工具支撑,营造数据安全治理的良好氛围。

    中国式现代化数据风险安全治理

    绿色金融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论、问题及策略

    何向育
    11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道路的关键举措,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推力,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也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共同富裕。绿色金融有利于黄河流域绿色增长提质、绿色财富积累和绿色福利提升,但还存在绿色投资总量和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绿色金融发展不平衡、绿色投资效率不高、绿色金融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推进策略上,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拓宽绿色资金融资渠道、明确绿色金融支持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对绿色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估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体制为绿色金融提供保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