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重庆邮电大学

刘宴兵

双月刊

1673-825X

journal@cqupt.edu.cn

023-62461032

400065

重庆南岸区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电磁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以及相关基础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及学位论文。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全国优秀学报、重庆市“十佳”科技期刊、重庆市优质期刊;英国科学文摘(SA)、英国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AJ)、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区块链的轻量级物联网医疗数据访问控制方案

    李嘉豪李冬梅张晓梅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系统,给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物联网医疗设备产生的海量医疗数据包含着患者的个人隐私,一旦泄露会造成重大损失,以往的访问控制方案存在不灵活,中心化,加密效率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轻量级物联网医疗数据访问控制方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中心属性基加密(multi-authority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MA-ABE)方案为患者提供细粒度的安全数据共享,并且利用IPFS技术存储患者数据.结合雾计算技术,利用雾节点承担属性基加解密过程中大部分的计算开销,减轻了物联网设备负担.进行安全性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为物联网医疗数据提供了高效并且轻量级的访问控制.

    多中心属性基加密(MA-ABE)雾计算区块链访问控制智慧医疗

    混合供能蜂窝网络的投资回报率和碳效联合优化

    喻越闫文钟祎葛晓虎...
    10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5G基站+光伏+储能"系统难以兼顾系统经济性与蜂窝网络性能的问题,提出双层优化模型.外层模型将时间尺度压缩在1天,采用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基站光伏储能容量,其优化目标为在满足光伏利用率要求下,使得系统投资回报率最大.内层模型将时间尺度确定在1小时,采用拉格朗 日对偶分解方法求解基站发射功率分配策略,其优化目标为在满足用户服务速率要求下,使得网络逐小时碳排放效率最优.通过对混合供能蜂窝网络系统经济性分析,分别得出了系统投资回报率、碳效与系统光伏板面积、电池储能容量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提出的算法可使得系统投资回报率达到380.3%,光伏利用率达到96.5%;其内层碳效优化算法相较于注水算法碳排放量降低了 31.8%.

    混合供能蜂窝网络光伏储能配置优化投资回报率网络碳排放效率

    基于类型矩阵转移的汉越事件因果关系识别

    高盛祥熊琨余正涛张磊...
    11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汉越跨语言新闻事件因果关系识别中,汉越跨语言的文本语义空间难以统一、新闻之间的因果关联特征捕获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类型矩阵转移的汉越跨语言新闻事件因果关系识别方法.通过跨语言预训练统一汉越跨语言的文本语义空间,使用树形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提取汉越文本中的句法结构化特征,融入汉越句法特征并结合基于事件类型转移的注意力机制,对汉越事件句对的因果关系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汉越跨语言新闻事件因果关系的识别上较基线模型准确率有所提升.

    汉越跨语言事件类型语言对抗句法信息因果关系

    MFE-YOLOX:无人机航拍下密集小目标检测算法

    马俊燕常亚楠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人机航拍时物体尺度变化大,检测目标大多较小且物体较密集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特征增强结构(mix feature enhancement,MFE)方法.通过在超分辨率方法中加入注意力机制以增强小目标信息提取,利用一种新的特征层融合计算方法,加强不同特征层间的融合效率,提高了中小型目标的检测精度;设计了尾端感受野扩大层以扩大尾端特征层感受野,使检测头可接收丰富的物体信息来定位并区分密集物体.实验在数据集Vis-Drone2021的测试集上进行测试,MFE-YOLOX网络的AP50结果为47.78%,在参数量、计算量与原网络相近的情况下精度提高了 9.43个百分点.

    小目标检测无人机注意力机制特征融合YOLOX

    基于协同卷积的轻量级行为检测方法

    陈欣悦高陈强陈旭黄思翔...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空行为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为了减小模型体量,提高检测速度,提出一种基于协同卷积(collective convolution,CoConv)的轻量级行为检测方法.将视频的时序信息转换为时空图像(spatio-temporal image,STI),利用协同卷积获取相同位置不同时间的时空特征信息.在YOLOv5的基础上将骨干网络和检测头部替换为协同卷积模块构建时空行为检测网络结构,通过后处理对时空图像的检测结果进行连接,快速形成视频结果,提高网络的行为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在保证准确率和不增加参数量的情况下,减少网络计算量,提高网络检测速度,且优于现有的行为检测方法.

    深度学习时空行为检测轻量级协同卷积时空图像

    Gamma-Gamma信道下基于并行交织极化码的误码性能研究

    蒋青芳姚海峰刘智刘树通...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大气湍流引起的衰落影响,同时减少长片误码干扰,提出一种基于并行交织极化码(polar code)的编码方法.通过蒙特卡洛模拟Gamma-Gamma分布的随机数构建大气湍流信道,以成对差错概率(pairwise error probability,PEP)和极化谱确定极化信道的误差概率上限,采用乘积距离准则最小化差错概率,建立了并行交织的设计准则.对极化码在湍流信道中的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进行了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极化码的并行交织方法获得了一个量级的误码性能提升,在信噪比为5 dB时,误码率从5.11×10-6降低为2.13×10-7,有效缓解了湍流引起的长片误码问题.实验验证了所提准则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Gamma-Gamma信道极化码并行交织成对差错概率

    大气相干激光通信的中断概率和信道容量研究

    周海军张晓林贻翔秦杰...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气相干激光通信常受到信道衰减、大气湍流和指向误差等效应影响的问题,分析在这些复合效应下的大气信道的衰落分布模型,求出中断概率和信道容量的闭合解.研究得出,一方面,虽然指向误差恶化了相干激光通信系统的中断性能和信道容量,但是通过将指向精度控制在ζ=1.4量级可明显降低其影响;另一方面,虽然高阶数的自适应光学补偿能更好地抑制大气湍流引入的光相位畸变,但是较低阶数(J=3)的自适应光学补偿可明显改善中断概率和信道容量.为了实现高可靠、大容量的大气相干激光通信,在系统设计时需联合考虑低阶自适应光学补偿和高精度光束指向、跟踪.

    相干激光通信大气湍流自适应光学中断概率信道容量

    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二倍频光电振荡器

    娄宏博王天枢李德琦张景凯...
    15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打破器件带宽限制,提高光电振荡器(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OEO)的频率范围,设计了一种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二倍频光电振荡器.系统并联了相位调制器(phase modulator,PM)和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ual parallel Mach Zender modulator,DP-MZM),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实现相位调制器的相位转幅度调制;打破±1阶边带平衡,利用光电探测器(photodetector,PD)拍频得到基频10 GHz信号;驱动DP-MZM,使其工作在最小传输点,实现载波抑制双边带调制(double side band with suppressed carrier,DSB-SC)产生二倍频20 GHz信号.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振荡器在OEO环路中基频信号为10 GHz的情况下,产生了 20 GHz的二倍频信号,通过分析其边模抑制比性能、频率功率稳定性及相位噪声对系统性能进行验证.

    光电振荡器(OEO)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SBS)相位调制器(PM)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P-MZM)

    基于波前整形和自适应光学的水下可见光通信系统

    陈超旭徐迟施剑阳迟楠...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水下可见光通信中复杂的水下湍流、散射环境对光束造成的畸变而导致信号传输失败的问题,使用随机相位屏方法模拟了水下湍流信道,在发射端对光束进行波前整形实现远距离聚焦,接收端使用 自适应相位恢复算法对接收端光斑进行恢复.在1.2 m水下实验平台使用比特功率加载技术发射离散多音信号(discrete multi-tone,DMT)信号测量接收光功率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对应关系,基于此,预测了 100 m湍流环境下可见光信号的传输速率,与经过波前整形以及自适应相位恢复后的结果对比得到,所提出的方法可以使得水下可见光系统的传输速率得到极大提升.

    水下可见光通信波前整形随机相位屏湍流自适应光学

    基于压缩感知的可见光通信定位一体化系统性能分析

    左洵赫王子雄马闯于晋龙...
    17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算法的接收信号采样率需求,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中信号具有频谱稀疏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算法的可见光通信定位一体化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压缩感知算法后,通信系统仅需原始采样率为100 MHz时数据量的60%即可使误码率降至10-3以下,定位系统仅需原始采样率为800 MHz时数据量的2.1%即可准确估计收发端距离,远低于采样定理所需数据量,证明了所提算法的优越性.此外,在引入噪声后,通过提高压缩感知算法的测量数据比例,一体化系统仍能在奈奎斯特采样率以下保持良好的通信与定位性能.

    到达时间(TOA)正交频分复用(OFDM)压缩感知采样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