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雷寒

月刊

0253-3626

cyxbbjb@126.com

023-68485032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重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专业性学术刊物,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全文收录。通过论著、临床研究及短篇报道等栏目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内容。为了更好地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及医药信息,欢迎从事医学卫生事业的人员踊跃投稿,并优先考虑属国家、省、市科研基金项目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RACK与C-ACT评分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价值评估

    蒋静李雪梅石瑾吴晓彬...
    865-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est for respiratory and asthma control in kids,TRACK)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ACT)与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标准哮喘控制水平评估的一致性、与哮喘儿童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探讨2种评分方法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135例为研究对象,用TRACK评分表和C-ACT评分表对相应年龄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2种评分方法与GINA标准哮喘控制水平评估分级的一致性、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评分结果组肺功能指标差异.结果:TRACK评分、C-ACT评分与GINA哮喘控制水平分级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517和0.531,均显示一致性一般;TRACK评分与TPF%TE和VPF%VE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TRACK评分、C-ACT评分与FEV1%均没有显著性相关;不同TRACK评分组哮喘患儿的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54,P=0.134),但多重比较发现≥80分组与<60分组FEV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不同 TRACK 评分组哮喘患儿的TPTEF/TE(%)(F=3.171,P=0.044)和 VPEF/VE(%)(F=3.919,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其差异主要来自于≥80分组与60~80分组,其中VPEF/VE(%)(P=0.017)的组间差异较TPTEF/TE(%)(P=0.030)更为明显;比较不同C-ACT评分组哮喘患儿的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6,P=0.182).结论:TRACK评分能更好反映儿童肺功能的差异,可作为5岁以下儿童哮喘管理的一个有效评估工具.

    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哮喘管理

    非小细胞肺癌同源重组修复通路基因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杨茜赵洁唐海涛廖鑫...
    871-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基因组不稳定评分(genomic instability score,GIS)描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HRD)状态,探讨HRD状态及同源重组通路基因(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3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GIS评分及35个HRR基因,根据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端粒等位基因失衡(telo-meric allelic imbalance,TAI)、大片段迁移(large-scale state transition,LST)综合评估 GIS评分.GIS评分及 HRR基因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Dunn-Bonferroni检验分析.GIS评分和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在3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年龄大、分期晚、有吸烟史、鳞癌均会导致 GIS评分更高,GIS评分Md(P25,P75)分别是 13(4,26.75),12(3,22.5),21.5(12,30),16(4,27)和24(18,38.25)(Z=-5.083,P<0.001;Z=2.973,P=0.003;Z=8.225,P<0.001;Z=4.655,P<0.001;Z=-7.082,P<0.001).HRR 体系基因突变组样本 GIS评分高于野生组,2组GIS评分分别为18.5(5.25,28.75)和6(1,16)(Z=5.012,P<0.001).共检测到33个HRR相关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 ATM、RECQL4、ATR、FANCM、BRCA1、FANCA、BRIP1、NBN、WRN 等基因,其中 BRCA2、FANCI、FANCA 基因突变均会导致 GIS 评分升高,GIS 评分 Md(P25,P75)分别是 34(25.25,51),31.5(14.5,50)和 22(12,44)(Z=-2.805,P=0.005;Z=-2.216,P=0.027;Z=-2.478,P=0.013).GIS评分和TMB值之间呈正相关(rs=0.504,P<0.001).结论:揭示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GIS评分及HRR基因突变特征,提示基于二代测序的GIS评分及HRR基因检测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新的生物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同源重组修复缺陷基因组不稳定评分同源重组通路

    赋能教育对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代禄润莫霖申玉洁周雅婷...
    87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对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开展平行对照试验,动态纳入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86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4).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儿家长实施赋能教育,干预期为3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生长发育、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家长疾病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生存质量总分高于干预前[87.50(79.32,97.22)vs.78.17(75.00,88.54)],在生理、心理情感、社会交往和学校角色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存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87.50(79.32,97.22)vs.79.76(71.88,89.29)],在生理、心理情感、社会交往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体质指数[15.70(15.08,16.48)]优于干预前的[15.05(14.35,16.00)]和对照组的[14.85(13.60,16.00)],均P<0.05.结论:赋能教育能有效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生存质量,降低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以及吞咽困难和呛咳的发生频率,缓解术后并发症带给患儿的不适感受,提升患儿术后体质指数,提高家长疾病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

    赋能教育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儿童生存质量

    心外膜脂肪组织及炎症因子与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许润霞史家欣吴佳灿肖骅...
    884-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thickness,EATT)、循环中炎症因子水平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房颤患者共89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窦性心律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游离壁EATT,并收集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超声测量指标、合并症.经排除标准筛选后剩余50例房颤和20例对照,收集上述患者外周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研究EATT、炎症因子与房颤的相关性.结果:①EATT与房颤的相关性分析(房颤89例,对照21例):房颤组年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EATT明显大于对照组.房颤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Scr、LAD、EATT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②EATT联合炎症因子与房颤的相关性分析(房颤50例,对照20例):房颤患者EATT、循环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ATT、IL-8、IL-10预测房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46、0.769、0.721.EATT、IL-8、IL-10联合预测房颤的ROC曲线显示AUC为0.826(95%CI=0.720~0.932,P=0.000),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8%和90%.以IL-8=18.7 pg/mL为截断值分组,发现组间对比EATT无差异.以IL-10=5.886 pg/mL为截断值分组,发现IL-10≥5.886 pg/mL组EATT更大(P=0.02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房颤组EATT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呈正相关(rs=0.422,P=0.002).结论:EATT的增加与房颤密切相关,EATT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循环中IL-8、IL-10明显升高.EATT联合IL-8、IL-10对房颤的预测价值更高,有助于房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EATT在高IL-10亚组中明显升高,房颤组EATT与TNF-α呈正相关,这表明EAT可能是通过炎症相关作用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

    房颤心外膜脂肪组织炎症因子

    微信小程序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CPAP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应用研究

    胡娅琴刘雪莱罗锐胡杰...
    890-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管理平台是否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重庆市人民医院确诊为中重度OSAHS并进行CPAP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分为微信小程序管理组(n=36)和传统门诊随访组(n=32).在第3个月和第6个月评估患者CPAP治疗疗效及依从性、CPAP治疗的不良反应和主观睡眠质量.结果:与门诊随访组比较,微信小程序组在治疗后3个月的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及 Epworth嗜睡程度评价(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score,ESS)评分更低(P<0.05),但在治疗后 6个月的AHI和 ESS与门诊随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门诊随访组比较,微信小程序组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每晚使用CPAP时间及每月使用的天数更多(P<0.05).结论:基于微信小程序的OSAHS移动管理平台能够有效提高OSAHS患者CPAP的依从性及改善短期疗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疗效依从性微信小程序移动管理平台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贺娟王星宇何鸿王立鑫...
    895-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评估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免疫染色提示CD4阳性肿瘤细胞例数明显超过CD8(66%vs.5%).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小 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阳性患者比 EBER 阴性患者更易表达CXCL13(P=0.006).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1%和 16%.CXCL13 阳性组OS和PFS显著优于CXCL13阴性组(P=0.003、P=0.040).相反,BCL6阳性表达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26、P=0.044),EBER阴性也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13、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EBER阴性是OS和PF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1、P=0.003).结论:CXCL13阳性预示nTFHL-AI患者预后良好,而BCL6阳性和EBER阴性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且EBER阴性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RNA预后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在非紧急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孙敏越谭莉罗艳陈红梅...
    904-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在非紧急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行择期全麻手术的非紧急气管插管患者312例,并按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人工对照组和仪器试验组(体位夹角90°组、体位夹角95°组和体位夹角100°组).比较4组间首次插管成功率、声门视野暴露情况、暴露声门时间、插管时间、尝试插管次数、插管困难量表评分(intubation difficulty scales,IDS评分)以及插管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仪器体位夹角100°组的首次插管成功率、声门视野暴露分级(cormack-lehane grade,CL分级)、声门开口百分比评分(the percentage of glottic opening score,POGO评分)、尝试插管次数、暴露声门时间和插管时间均明显优于人工对照组(校正后P<0.05);仪器体位夹角90°组和95°组与人工对照组之间、3组仪器试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5);仪器体位夹角95°组和100°组的IDS评分显著低于人工对照组(校正后P<0.05),其他组两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5);4组在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在体位夹角90°~100°时均能代替人工方法安全有效地打开非紧急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在体位夹角为100°时能够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改善声门视野暴露、减少尝试插管次数并缩短暴露声门时间和插管时间,在体位夹角95°和100°时能够降低气管插管的困难程度.

    气道管理气管插管体位设备应用效果

    新型超声工作尖对离体牙根面的影响

    欧剑秋陈晓涛
    912-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新型超声工作尖对牙根面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因重度牙周炎无法保留需拔除的前牙27颗,随机分为3组:新型超声工作尖组(n=9)、DENTSPLY超声工作尖组(n=9)、EMS超声工作尖组(n=9).处理前利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3组离体牙牙根表面粗糙度.体外模拟牙周基础治疗操作,去净离体牙表面牙结石后再次测量牙根表面粗糙度.制成牙切片通过扫描电镜法观察镜下牙根面形态.3组样本牙根粗糙度的组间对比使用方差分析,事后检验使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组内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面粗糙度检测结果:3组样本的牙根粗糙度变化值有显著差异,EMS超声工作尖组表面粗糙度值较处理前下降最小,其次是DENTSPLY超声工作尖,新型超声工作尖表面粗糙度值较处理前下降最显著(P<0.001).扫描电镜观察:使用EMS超声工作尖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牙根面形态最不完整,可见细小凹坑状缺损,部分区域有牙骨质剥脱和穿凿孔洞,有较多的玷污层和碎屑残留;使用DENTSPLY超声工作尖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离体牙根面相较于EMS超声工作尖组更光滑,有玷污层和少许碎屑残留,表面可见细小裂纹,牙根面不连续;使用新型超声工作尖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离体牙根面较DENTSPLY超声工作尖组更为平整,牙骨质形态结构清晰、完整、连续,有少量线性划痕,未见明显牙骨质剥脱或凿孔.结论:新型超声工作尖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根表面光滑;新型超声工作尖对牙根面损伤小,是理想的超声工作尖.

    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表面粗糙度扫描电镜新型超声工作尖

    中国农村中老年人群体力活动不足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张兴平黄晓波杜娟章文强...
    919-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队列研究数据,探讨我国农村地区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体力活动不足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2013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的纵向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体力活动根据《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推荐的活动量作为标准,将体力活动水平分为体力活动不足和体力活动充分.认知障碍根据4个维度即定向、计算、记忆和绘画进行测量,总分低于年龄组标准的1个标准差为认知障碍.比较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人群的认知障碍发生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体力活动不足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011年基线1 904例研究对象,其中体力活动不足者546例(28.7%),体力活动充足者1 358例(71.3%).研究对象累计随访12001人年,平均随访(6.3±2.8)年,随访期间共有324例出现认知障碍,总发病密度为2.70/100人年.其中,体力活动充足者发病密度为2.38/100人年,体力活动不足者发病密度为3.56/100人年(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体力活动不足者较体力活动充足者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增加33%(HR=1.33,95%CI=1.05~1.69).结论:中国农村地区中老年人人群中,体力活动不足增加了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建议采取充分的体力活动,减少或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

    农村中老年人群体力活动认知功能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出版伦理规范与学术诚信建设论坛暨首期重庆医科大学期刊联盟大讲堂在渝举行

    重庆医科大学官网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