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医学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重庆医学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徐永柱

旬刊

1671-8348

cqyx@cqwsj.gov.cn

023-63604477

400014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30号广璐大厦4楼

重庆医学/Journal Chongqing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公开发行的直辖市级(省级)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现为月刊,128。目前同国外30种杂志建立了互换刊物关系。《重庆医学》杂志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快、准、精、广地报导医学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新技术、新经验。《重庆医学》助你用知识发明创新,用知识开拓市场,用知识创造财富,用知识改变命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风险评估指标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早期的运用

    朱炳蔚肖钰瑜
    1179-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初期的风险因素,寻找早期干预的主要风险评估指标,降低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该院2022年出院的238例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史,得到4项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共性风险评估指标,运用SPSST统计软件,验证正态分布后,开展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指标选择的可靠性。结果 各项指标经描述分析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皮尔逊双尾法对死亡与年龄段、隔离医嘱、首次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基础疾病4项风险评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在95%置信区间(95%CI)下P<0。05,有显著相关性。用二元logistic回归验证:以"死亡"为因变量,年龄段、隔离医嘱、首次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基础疾病为自变量,P<0。001,显示该模型构建有效。结论 针对这4项指标的早期评估对临床前瞻性提示、规范诊疗行为有积极作用。

    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评估指标ICU感染防控

    基于家庭病房的家庭参与式护理方式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中的应用

    何欢何华云孙秋怡代金丽...
    1183-1188,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家庭病房(FW)的家庭参与式护理(FIC)方式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某新生儿科17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家长意愿分为3组,NICU-FIC组、FW-FIC组与无陪护组。NICU-FIC组家长进入集中管理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到床旁对早产儿实施照护;FW-FIC组家长与早产儿共同入住单间病房,全天参与照护;无陪护组家长不参与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照护。比较3组早产儿出院时及出院30 d后的情况。结果 共167例早产儿完成研究。出院时,NICU-FIC组和FW-FIC组患儿的母乳喂养率、总用氧天数、总住院天数与无陪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ICU-FIC组和FW-FI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0 d后,NICU-FIC组和FW-FIC组患儿的母乳喂养率、体重增长量、家庭氧疗比例、再入院率与无陪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W-FIC组患儿的母乳喂养率、体重增长量、再入院率与NICU-FI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家庭病房的FIC方式与开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FIC方式,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临床预后的促进作用具有一致性,且基于家庭病房的FIC方式具有更好的强化作用及院外延续性。

    家庭参与式护理家庭病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梁鹏樊珈榕李万富
    1189-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AEC)的危险因素,为先天性巨结肠(HSCR)的诊治提供依据,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患儿的术后康复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小儿普外科收治的HSCR且初次手术治疗的110例患儿病例资料,分析HAE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患儿中34例发生HAEC,发生率为30。91%。HAEC患儿不同年龄、术前洗肠时间、术前发生肠炎、低体重、病变痉挛段长度、饮食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岁(OR=2。407,95%CI:1。040~5。568)、术前洗肠时间<2周(OR=2。464,95%CI:1。082~5。612)、术前发生肠炎(OR=2。943,95%CI:1。193~7。260)、低体重(OR=2。588,95%CI:1。113~6。014)、病变痉挛段长度≥30 cm(OR=2。801,95%CI:1。224~6。412)是HA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饮食控制(OR=0。358,95%CI:0。153~0。837)是HAEC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HSCR患儿术后应针对HAEC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并发症

    氟比洛芬酯对根治性胃切除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及寒颤的影响

    王杰刘辉汪志勇张民皓...
    1194-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行根治性胃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及寒颤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8月择期行根治性胃切除术并术后进入苏醒室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F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100 mg(10 mL),C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10 mL生理盐水。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患者手术前(T0)、入恢复室(T1)、出恢复室(T2)时的血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耳膜温度,评估入恢复室后出现的寒颤次数、强度分级及持续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10 min(T3)、30 min(T4)VAS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T0相比,T1、T2时间点两组患者耳膜温度明显降低(P<0。05),T1、T2时间点两组耳膜温度无明显差异(P>0。05),入恢复室期间F组患者较C组患者寒颤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强度较轻(P<0。05),但寒颤发生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T3、T4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可以改善根治性胃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寒颤的发生,但并不影响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氟比洛芬酯低体温寒颤围手术期

    精准营养管理对妊娠期增重过快者体重控制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钱钻子李利梁馨予陈正琼...
    1198-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准营养管理对妊娠期体重增加(GWG)过快者体重增速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规律产检且GWG过快的12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63)。两组均接受常规产前检查保健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同时接受精准营养干预4周,其中以低血糖生成指数型营养配方粉30 g代替1次加餐。调查观察组干预前和干预期的膳食情况及身体活动水平,收集两组入组前基线信息、干预后体重、分娩体重和妊娠母儿结局。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期观察组全谷物和杂豆类[0(0,30。0)g/d vs。0(0,2。5)g/d]、鱼虾类[65。0(0,130。0)g/d vs。0(0,100。0)g/d]、蔬菜类[(310。5±98。9)g/d vs。(248。2±117。9)g/d]、铁[20。30(18。70,23。90)mg/d vs。18。75(14。80,22。80)mg/d]摄入量及每周活动时间[350(280,420)min vs。210(150,280)min]增加,水果类[179。0(145。0,238。0)g/d vs。200。0(179。0,366。0)g/d]、总能量[1702(1608,1837)kcal/d vs。2055(1848,2327)kcal/d]、饱和脂肪酸[11。50(8。20,15。80)g/d vs。15。75(12。30,19。00)g/d]摄入量及脂肪热量比例[(31。71±5。22)%vs。(35。12±6。17)%]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期[0。45(0。29,0。63)kg/周vs。0。63(0。50,0。88)kg/周]、干预后4周每周体重增长[0。50(0。34,0。64)kg/周vs。0。70(0。50,0。93)kg/周]、GWG过快比例(60。3%vs。77。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妊娠期合并贫血(15。5%vs。31。7%)、巨大儿(5。2%vs。17。2%)、分娩不良结局(1。7%vs。12。7%)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3292。2±420。9)g vs。(3497。6±454。7)g]更低,顺产产程更短[5。17(3。33,9。15)h vs。10。00(6。37,18。0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准营养管理可以有效控制GWG过快孕妇孕期体重增速。

    精准营养妊娠体重增长体重控制妊娠结局

    子野数限值对左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影响

    刘映张惠玲阳萍饶岚...
    1204-1208,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野数限值对左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IMRT)计划的剂量学影响,以寻求最优的子野数限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该院收治的30例左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Oncentra 4。3计划系统设计5种IMRT计划,子野数限值分别为15、25、35、45、55(所有IMRT计划根据子野数限值命名,其余优化参数和目标函数相同),统计5种计划的计划靶体积(PTV)剂量学参数、危及器官(OAR)受量和机器跳数并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子野数限值IMRT计划的PTV D2%(F=104。439,P<0。05)、D98%(F=20。748,P<0。05)、Dmean(F=89。578,P<0。05)、均匀度(HI,F=101。794,P<0。05)和适形指数(CI,F=26。453,P<0。05)均有明显差异,左肱骨头V50(F=76。991,P<0。05)有明显差异,其余OAR无明显差异(P>0。05)。plan35的PTV D2%、D98%、Dmean、CI和HI值均优于plan15和plan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lan35相比,plan45和plan55的PTV D98%和CI值无明显差异(P>0。05);PTV D2%、Dmean和HI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n15和plan25的左肱骨头V50偏高,不能满足临床要求,plan35、plan45和plan55均能较好地保护OAR,且OAR受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lan35的机器跳数低于plan45和plan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野数限值为35时,PTV剂量分布和OAR受量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同时机器跳数更低,可作为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IMRT计划设计的参考值。

    调强放疗子野数限值乳腺癌剂量学

    靛胭脂染色与白光内镜在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中的对比研究

    梁平杨怡梁川周维珍...
    1209-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靛胭脂染色和白光内镜对右半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10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靛胭脂染色组和白光内镜组,每组526例。分别对右半结肠采用靛胭脂染色和白光模式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中的差异。结果 与白光内镜组相比,靛胭脂染色组的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41。6%)、腺瘤检出率(20。9%)、广基锯齿状病变检出率(2。1%)、增生性息肉检出率(20。3%)、巴黎分型0~Ⅱ型(平坦型病变)检出率(38。0%)、NICE 1型(色泽苍白型病变)检出率(22。2%)、直径<5 mm息肉检出率(30。5%)及病理活检符合率(86。4%)、特异度(84。7%)、灵敏度(88。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光内镜组与靛胭脂染色组在退镜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7,P=0。160)。结论 靛胭脂染色内镜检查对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更高,更易检出微小息肉及色泽苍白的平坦型息肉病变。

    靛胭脂染色白光内镜腺瘤息肉右半结肠

    电子喉镜下高频电圈套器治疗会厌囊肿的疗效分析

    兰贤斌彭韶平吴桂卿邓太海...
    1214-1217,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喉镜下高频电圈套器治疗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确诊并接受门诊手术治疗的会厌囊肿患者,按接诊的先后顺序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门诊局部麻醉电子喉镜下应用高频电圈套器行会厌囊肿切除,对照组在门诊局部麻醉电子喉镜下应用喉组织钳行会厌囊肿揭盖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完整切除率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内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仅对照组2例患者复发,均为会厌谷多发囊肿,但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呼吸困难、大出血、会厌粘连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电子喉镜下高频电圈套器治疗会厌囊肿较常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完整切除率高等优点。

    电子喉镜高频电圈套器会厌囊肿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王江赵佳韩迪
    1218-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合并高尿酸血症(HU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SCH合并HUA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387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SCH合并HUA组(n=170)、SCH组(n=108)、HUA组(n=109),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低风险组(n=137)、中风险组(n=116)、高风险组(n=66)、极高风险组(n=68),比较各组别临床资料。另采用多变量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SCH合并HUA组、SCH组及HUA组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血尿酸、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程度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低、中、高、极高风险组年龄、高血压史、脑卒中史、血尿酸、TSH、FT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低风险组TSH水平明显低于高、极高风险组(P<0。001)。多变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OR=1。003,95%CI:1。001~1。005,P=0。001)、TSH(OR=1。231,95%CI:1。128~1。343,P<0。001)、空腹血糖(OR=1。447,95%CI:1。109~1。889,P=0。007)水平升高,年龄增长(OR=1。039,95%CI:1。020~1。058,P<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总胆固醇存在共线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转换后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水平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OR=1。104,95%CI:1。001~1。218,P<0。05)。结论 SCH合并HUA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TSH、血尿酸、空腹血糖、LDL-C、年龄是SCH合并HU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尿酸血症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多普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贤孙可林贞桦梁斌...
    1226-1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9例接受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骨质疏松程度、骨折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顶尖距(TAD)、术后髋内翻、外侧壁状态、骨折复位情况及螺旋刀片位置对内固定失败发生率的影响,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179例患者中16例出现内固定失败,单因素分析显示AO/OTA分型、TAD、术后有无术后髋内翻、外侧壁状态、骨折复位效果、螺旋刀片位置与内固定失败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髋内翻(OR=6。97,95%CI:2。24~21。68,P=0。001)与外侧壁断裂(OR=3。08,95%CI:1。03~9。22,P=0。045)是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 髋内翻和外侧壁断裂是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手术复位应避免出现髋内翻。

    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