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聂强

双月刊

1674-5787

czyxbbjb@sohu.com ; kyc122@126.com

023-65926686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城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类有关学术、技术方面的稿件。凡具有正教授职称以上且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专家可投稿“专家论坛”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庆高职思政课讲好重庆故事:价值意蕴、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朱志永何宜儒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重庆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讲好重庆故事教学实践,是扭转学生刻板印象、重塑思政课亲和力,挖掘地方特色育人资源、提升思政课针对性,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论述、高职大学生偏爱故事化教学的学情特点、重庆时空地域中蕴含的丰富故事资源为重庆高职思政课讲好重庆故事奠定了深厚基础。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资源筛选加工、教学主体多元协同、教学形式手段创新是重庆高职思政课讲好重庆故事的有效路径。

    高职院校思政课重庆故事教学要素教学实效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路径探究

    张铁力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是当前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深入人心的重要抓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中,其暴露出了数字技术与红色文化资源融合不足、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手段缺位、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欠缺、数字化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乏力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挖掘数字技术、AI赋能发展、加强网络宣传、开发数字产业四个方面的对策。

    重庆红色文化数字化路径

    "指尖上的平台"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刁丽莎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素质本位、人的全面发展等教育理念的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出现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分析"指尖上的平台"与高职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契合度以及其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的积极作用,提出做好介入前的各项工作,让"指尖上的平台"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高职院校用"指尖上的平台"做好辅助工作,积聚多元主体的力量,利用"指尖上的平台"共同育人,为现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研究分析和经验借鉴。

    "指尖上的平台"微信公众号抖音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金霞庞小波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重新审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对学校发展的优化功能和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功能,正视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课程地位缺失、教学实施过程错位、课程教学实效弱化等现实问题,从更新课程规划设计、抓好课程教学实施、完善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推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价值回归,以期为缓解当前就业形势、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推进策略与多维实现研究

    朱光良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技术革命与社会突发风险的多维影响下,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式微,致使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走上了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舞台"。面对丰富多元、复杂多变的高阶教育形态,可关注双线共融教学中育人性、胜任力以及复杂求知场域的聚合状态,梳理双线教学"混合"到"混融"再到"共生"的现实表征,推演出其混融发展的策略和多维实现的脉络。基于双线教学智能交往、平台建设、数字素养、教学初心的四个维度,探索育人本质再塑、教育保障落实、胜任能力提升、教学目标明晰,以期推动双线教学混融体系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教育变革双线教学推进策略多维实现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改革的时代意义、现实困境及个案探索——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

    李玉明张宁范果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福建省很多高职院校在推行通识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理念认知不足、制度机制乏弱、课程结构割裂以及主体作用缺失等突出问题,为此,以黎明职业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实践为例,提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在教育体系、治理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探索,旨在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改革探索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基于生态给养视角

    张秋玲王琼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基于生态给养教学理论,借助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对英语学习环境进行优化,尝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给养"并积极促进"给养"的有效转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生态给养中国传统文化混合式教学学习环境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