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染病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染病信息
传染病信息

陈菊梅 张玲霞

双月刊

1007-8134

crb302@163.com

010-66933254

100039

北京西四环中路100号

传染病信息/Journal Infectious Disease InformationCSTPCD
查看更多>>《传染病信息》(Infectious Disease Information)是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传染病专业学术性杂志。为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解放军优秀医学期刊。本刊:办刊宗旨为努力报道传染病信息,为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服务;以述评与论著报道为主,重点报道传染病临床与基础研究;紧跟专业研究热点,报道迅速及时,热情地服务于传染病及相关专业的医、教、研、预、管、人员与医学生。主编:陈菊梅 张玲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4年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治疗研究进展

    梁文娟张荣光陆家海
    48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2024年8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再次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近两年来第二次确定与猴痘有关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猴痘疫情波及的国家或地区数量已超过100个,且感染率和病死率呈持续增长态势.与以往非洲地区流行和2022-2023年的猴痘疫情相比,2024年猴痘疫情在病原学、流行病学等方面均显示较大差异.本文就2024年猴痘疫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增加知识能力储备以应对国内可能出现的猴痘疫情.

    猴痘猴痘病毒流行特征治疗预防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前列腺素E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胡晓翠李鹏汝童王裕麟...
    487-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消化内科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3例肝硬化UG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TPO、PGE2水平;影响肝硬化UGB预后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TPO、PGE2对肝硬化UGB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UGB患者血清TPO、PGE2水平依次显著降低(P均<0.05).相较于存活组,死亡组血清TPO、PGE2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死亡组与存活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显著差异(P<0.05).TPO、PGE2水平升高是影响肝硬化UGB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是影响肝硬化UGB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TPO、PGE2 2者联合预测肝硬化UGB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优于血清TPO、PGE2各自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 肝硬化UGB患者血清TPO、PGE2水平降低,2者联合可更好的预测肝硬化UGB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小板生成素前列腺素E2预后

    泛免疫炎症值与老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

    张鸿余佳珍崔学丽杜利君...
    492-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泛免疫炎症值(pan-immune-inflammation value,PIV)与老年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5例老年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IV值的均数,分为高PIV组(≥405.31)和低PIV组(<405.31).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3个月随访.评价PIV对老年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高PIV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core,MELD)、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水平均高于低PI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老年HBV-ACLF 患者随访期间,77例(13.6%)患者死亡.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PIV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低PIV组(P<0.05).PIV评估老年 HBV-ACLF 患者预后的AUC为 0.916(95%CI:0.861~0.951),灵敏度为 87.38%、特异度为 84.5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HBV-ACLF患者的MELD评分、PCT、IL-6、PIV与其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显示:MELD 评分≥ 31.13 分(HR=2.807,95%CI:1.523~5.173)、PCT ≥ 0.81 ng/mL(HR=2.614,95%CI:1.294~5.284)、IL-6 ≥ 24.86 μg/mL(HR=2.351,95%CI:1.345~4.111)、PIV ≥ 436.75(HR=3.384,95%CI:1.807~6.336)是老年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高PIV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其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泛免疫炎症值预后

    双歧杆菌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付伯康刘玮
    497-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辅助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4年3月诊治的138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抗病毒、保护肝功能、降低转氨酶、门冬胰岛素降血糖等治疗,试验组患者加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组均连续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丙氨酸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CD4+/CD8+、前白蛋白等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65%vs.84.05%,P=0.024).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TBIL、AST、ALT、水平均显著降低,前白蛋白水平则显着升高(P均<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及CD4+/CD8+均有改善,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显著(P均<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4),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3).结论 双歧杆菌辅助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乙型肝炎肝硬化双歧杆菌属肝功能免疫功能2型糖尿病

    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腹水的疗效

    樊冉李矫捷
    502-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的疗效及对肝脏纤维化、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淄博一四八医院从2021年5月到2024年5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中度腹水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内科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腹水消退效果、肝脏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 型前胶原(type Ⅲ procollagen,PC Ⅲ)、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Ⅳ-C)、层黏蛋白(laminin,LN)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80%)高于对照组(57.5%)(P<0.05);观察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指标中HA、PC Ⅲ、Ⅳ-C、L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TBIL、ALT及AST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采取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水平,利于患者预后.

    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肝纤维化腹水

    西北地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肠道菌群与抗结核治疗的关系

    张权武卢琼郭乐王婉如...
    506-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西北地区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TB)的肠道菌群与抗结核治疗的关系.方法 将2020年7月至2023年10月期间,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84例ATB患者(ATB组)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四联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纳入同期在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进行常规健康检查者80例为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基线和ATB患者治疗6个月时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评估2组研究对象粪便中菌群的差异.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生化分析.结果 基线时,相较于健康对照组,ATB患者的细菌群α多样性呈显著下降趋势,β多样性PCoA分析显示2组之间的粪便细菌群构成存在差异,而真菌群α多样性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TB组细菌群中拟杆菌属、副类杆菌和韦荣氏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无杆菌属和CAG-352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ATB组中雪腐镰刀菌、假丝酵母菌、人白色念珠菌显著增加,酒用酵母菌、库德毕赤酵母菌、卷枝毛霉菌、葡萄球菌、放线菌、链格孢菌和镰刀菌显著减少(P均<0.05).与基线相比,治疗6个月后,ATB患者的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子囊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逐渐增加(P均<0.05).结论 ATB患者肠道促炎细菌中的富集和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减少以及真菌失衡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紊乱,且抗结核治疗可促使ATB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可在以真菌群富集为特征的共生状态下重建,这些结果强调了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在ATB和抗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肠道菌群活动性肺结核生化指标病理特征短链脂肪酸抗结核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水平以及颅脑磁共振影像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付文君张亚苹李会会刘建茂...
    514-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水平以及脑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8例TB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基线CSF PMN水平以及颅脑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主要研究终点是治疗6个月时功能恢复和存活状态,次要终点是强化治疗2个月时MRI表现是否恶化.结果 16例患者在治疗6个月时恢复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3分),包含11例死亡和5例严重残疾.存活患者中,29例患者2个月时发生MRI表现恶化.相较6月时恢复良好的患者,恢复不良患者的CSF PMN水平和MRI异常表现个数显著升高(P<0.05),尤其是MRI表现为脑梗死和颅神经强化患者比例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I异常表现>3个及CSF PMN ≥ 47.50%都是TBM患者恢复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RI异常表现、CSF PMN以及2者联合预测6 个月时患者恢复情况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24(95%CI:0.703~0.945)、0.819(95%CI:0.695~0.943)、[0.887(95%CI:0.795~0.978).与存活患者比较,在死亡患者中MRI异常表现个数及CSF PMN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而且在存活患者中,MRI表现恶化患者的MRI异常表现个数及CSF PMN水平均显著更高(P均<0.05).结论 CSF PMN联合基线MRI表现对TBM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当基线MRI表现的脑异常情况越复杂、CSF PMN水平越高,预示患者的预后越差.

    结核性脑膜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磁共振影像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用于鉴别诊断活动性和潜伏性结核病候选宿主血浆免疫调节因子和抗体谱的分析鉴定

    王婉如张权武卢琼郭乐...
    520-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免疫调节因子和抗体谱在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和潜伏性结核病(latent tuberculosis,LTBI)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84例ATB患者作为ATB组,并按1∶1纳入84例LTBI患者作为LTBI组.通过基于微球的Luminex多重免疫分析技术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中10种免疫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6、IL-18、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CXC趋化因子配体(chemokine ligand 1,CXCL)1、CXCL10、CXCL9、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以及抗体谱[Rv3881c、Rv 0934-P38、Rv2031c、Rv1886c、Rv1860、Rv3874、Rv1926c、Rv3841]的表达.比较上述指标在ATB组与LTBI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对鉴别诊断ATB与LTBI的价值.结果 ATB组CXCL10、CXCL9、IL-18、IL-6、IL-16、PDGF-BB、IFN-γ、CXCL1、G-CSF、VEGF 水平均显著高于 LTBI 组(P 均<0.05).ATB组抗体Rv3881c、Rv0934-P38、Rv2031c、Rv1886c、Rv1860、Rv3874、Rv1926、Rv3841 表达也显著高于LTBI组(P均<0.05).将血浆免疫调节因子和抗体谱纳入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筛选确定CXCL10、CXCL9、CXCL1、G-CSF、Rv3881c、Rv2031c、Rv1860是鉴别ATB和LTBI的显著预测因素(P均<0.05).4种血浆免疫调节因子联合区分ATB和LTB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8(95%CI:0.841~0.935),3种抗体联合区分ATB和LTBI的AUC为0.866(95%CI:0.807~0.925),均显著高于各标志物单独预测的AUC(P均<0.05).4种免疫调节因子和3种抗体联合用于ATB和LTBI的鉴别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AUC可达到0.984(95%CI:0.969~0.998).结论 血浆免疫调节因子和抗体谱的联合检测可能是区分ATB和LTBI的有用方法.

    活动性结核病潜伏性结核感染免疫调节因子抗体

    支气管镜联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在痰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芮超黄芬陈礼运叶根泉...
    527-531,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联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Xpert)、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在痰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芜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60例痰病原学阴性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固体罗氏培养(Lowenstein-Jenson,L-J)、Xpert、MALDI-TOF MS法检测,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260例患者BALF使用L-J、Xpert及MALDI-TOF MS法检测,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31.49%、69.38%、82.69%;Xpert与MALDI-TOF MS法灵敏度均高于L-J法(P均<0.05),前2种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其中,34例患者BALF同时进行了 L-J法、Xpert 法、MALDI-TOF MS 法检测,灵敏度分别为 29.03%、64.52%、80.64%;Xpert 与 MALDI-TOF MS 法灵敏度高于L-J法(P均<0.05),前2种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3种检测方法在利福平耐药阳性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7).结论 痰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采用支气管镜联合Xpert、MALDI-TOFMS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肺结核病原学阴性核酸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诊断效能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中肺炎支原体核糖核酸、白细胞介素17A、白细胞介素12p70的水平变化

    郝晓燕田慧杨生梅贾芳...
    53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病程中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MP)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A、IL-12p70 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山西省儿童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149例肺炎患儿,将其分为非MPP组(64例,MP培养阴性)与MPP组(85例,MP培养阳性),同时检测MPP患儿MPRNA.所有MPP患儿采用常规方案治疗28 d,分析不同治疗时间点(治疗前、7d、14d、21 d、28 d)的MPRNA阳性率及血清IL-17A、IL-12p70水平变化,比较临床疗效不同的MPP患儿MPRNA阳性率及血清IL-17A、IL-12p70水平.结果 MPP组血清IL-17A、IL-12p70水平显著高于非 MPP 组(P<0.05).85 例 MPP 患儿 MP-RNA 阳性率 78.82%(67/85).MPP 组 MP RNA 阳性率及血清 IL-17A、IL-12p70水平随MPP患儿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步下降(P均<0.05).MPP治疗无效组MPRNA阳性率及血清IL-17A、IL-12p7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P均<0.05).结论 肺炎患儿中,MPP患儿血清IL-17A、IL-12p70水平明显更高,且治疗后血清IL-17A、IL-12p70水平逐渐下降,与MPP疗效关系密切.

    肺炎支原体核糖核酸白细胞介素17A白细胞介素12p70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