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规划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规划学刊
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学刊

同济大学

董鉴泓

双月刊

1000-3363

upforum@shtel.net.cn

021-65983507

200092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2室

城市规划学刊/Journal Urban Planning Forum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为办刊特色,以刊登城市规划学科最新研究动态为主,致力于推进中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规划创新培育新质空间力

    王世福
    9-10页

    城乡规划学科与新质生产力

    王兰
    10页

    "城元宇宙":元宇宙赋能未来城市设计

    吴志强梁靖贾蔚怡黑静好...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元宇宙产生与发展的关键特征,指出元宇宙与城市设计之间的共性:源于愿景、基于现实和协同创造;进一步总结元宇宙赋能城市设计的三个维度:空间拓维、时间延续和人民共建.根据城市建设与运营层面的需求及城市设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R(real-ity)"与"AR(augmented reality)"虚实结合的方法——"RAR(reality augmented reality)",将应用"RAR"方法开展的元宇宙赋能的城市设计过程与结果统称为"城元宇宙".对典型的"城元宇宙"实践进行总结,对创作过程进行分类细化并架构创作与运营的总流程图,详述应用"RAR"方法实现元宇宙赋能城市设计的技术路径,以期在存量背景下为未来城市设计的发展提供指引.

    元宇宙城元宇宙城市设计RAR虚实创造

    中国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制度:演进、逻辑与展望

    杨凌林坚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是实行用途管制和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纵观计划管理的三个阶段演变历程,其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新一轮改革,国家提出"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增存挂钩"等要求,本质上是计划管理的运行逻辑由纵向配置一级土地发展权,转向两级联动管理、倒逼二级土地发展权合理配置.基于改革后土地利用计划管理面临挑战,提出加强计划与规划衔接、构建全口径可调节计划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实施效果监督考核等四个方面优化思路.

    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计划两级土地发展权用途管制

    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影响机制与嵌入式规划响应

    赵毅张尚武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深入分析乡村生态产品的内涵与特点、形态与转化、属性与分类,详细解析当前认识模糊的"生态产品黑箱",结合乡村生态产品的公共属性、空间属性、产权属性以及与推动主体的匹配度,提出以"产品属性为内核、推动主体为表征"的政府统筹式、企业经营式、集体协商式、个体参与式的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类,并匹配相关实现路径.重点阐述"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资金化以及生态资金再分配"的过程中,权益界定、开发赋能、运营交易、收益分配等四个环节作为影响机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创新性提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是多属性产品、多主体供给相结合,催生出多模式划分和多路径协同,进而形成的多过程衔接的复杂闭环系统,并以分级嵌入、分类嵌入、分环节嵌入的方式,提出空间规划响应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思路和策略.

    乡村生态产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影响机制规划响应

    从"站城一体"到"走廊融合":流动空间视角下的TOD发展理论框架与模式优化

    刘翔陈小鸿潘海啸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交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应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关键规划方法,但TOD发展模式的理论机制和实践成效仍待进一步完善.通过回溯TOD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关键机制,明确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是TOD发展模式的实质,强调TOD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紧凑、混合、高强度的土地开发,而是提升公共交通在居民出行选择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针对TOD发展模式在中国实践中所遇到的困境,提出流动空间视角下的"出行行为—公共交通—土地利用"模式理论框架.依据轨道交通出行行为的社区结构实证结果,提出以"走廊"为主要规划场景的TOD优化模式,以期为公共交通提供更多更均衡的客流,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公交便利的就业、居住和游憩选择空间.

    公交导向开发规划理论TOD走廊流动空间出行行为

    尺度重组视角下英国大都市区治理实践及启示——基于英格兰6个大都市区研究

    张栩晨David SHAW赵民张艺帅...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化语境下,大都市区等区域空间已经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载体,其治理问题亦成为区域空间研究的热点议题.从尺度重组视角出发,在梳理大都市区治理发展历程与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聚焦英格兰大都市区,从治理主体、治理工具和治理机制等三方面解析英国区域治理演进特征和运作模式.研究发现,在英国大都市区的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治理工具从独立走向协作、治理机制从科层走向网络.基于英国经验的启示,针对我国区域治理尺度建构滞后于区域空间尺度重组的问题,从建立都市圈治理架构并界定主体权责、复合使用各类治理工具、完善区域网络治理体制机制等三方面作若干探讨.

    尺度重组大都市区区域治理英格兰

    超大城市转型发展视角下的空间治理型规划探索——基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践

    邓毛颖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超大城市空间治理转型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任务.空间治理型规划框架如何构建、如何发挥作用仍亟待探索.广州在2018年作为全国唯一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试点,立足适应新时代超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对空间治理型规划技术思路、编制内容和实施机制进行了探索实践.基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合广州历次总体规划对城市转型发展的响应机制分析,提出以落实国家使命为目标、以空间资源配置为核心、以空间利用转型为抓手、以动态数智治理为支撑的治理型规划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战略方面应转化国家责任为空间发展方略,在资源配置方面应基于新的发展理念形成资源配置新机制,在空间利用方面应形成适应超大城市需求的空间利用方式,在实施方面应建立可感知与自适应的数智化治理系统.

    超大城市转型发展空间治理型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广州

    基于客群精准识别的长三角高铁枢纽地区发展评估:门槛、分异和核心空间

    孙娟葛春晖郭祖源尹泺枫...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逢站必城成为我国高铁枢纽地区建设的一种热潮,但实际发展状况并不理想.从客群视角出发,采用LBS全出行链定量分析,对长三角50个主要高铁枢纽的客群结构、行为特征、功能布局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枢纽地区发展存在客群规模和结构"双门槛"现象.枢纽地区功能与"到站活动"的商务、通勤、休闲等人群特征相关,分为区域功能主导、城市功能主导和特色功能主导等三类.功能布局以枢纽周边1.5km为核心空间,面向客群、因站而异的精细化设计是提升枢纽地区空间的核心抓手.此外,客群和功能具有双向作用效应,应客观认识枢纽定客群、客群定功能、功能定布局的技术逻辑,同时关注空间对客群的反作用,搭建智慧平台动态监测客群变化.

    客群画像精准识别长三角城市群高铁枢纽发展评估

    居住型历史地段的共同生活现象及其单元化识别方法

    刘子煜韩冬青王凌豪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结构与社会关系高度复合的共同生活现象是一种邻里居住的高效模式,亦是居住型历史地段的更新难点之一.从空间和社会两个维度,以最小居住单位为节点,一方面基于深度与路径方法在城市、共有、私有三个层级识别多种路径连接类型,结合空间引力建立空间网络;另一方面通过熟人、半熟人和陌生人关系,建构邻接矩阵以形成具有社会特征的权重网络.通过矩阵运算将二者结合构建"关系—空间"网络,揭示居住型历史地段的综合结构特征与单元组团特征,并推导共同生活的单元化识别方法.通过不同权属状况的样本验证该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并讨论"关系—空间"网络与单元化识别方法在历史地段的空间认知、更新设计、制度实践角度的科学性与实践价值.

    居住型历史地段共同生活"关系—空间"网络单元化识别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