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常熟理工学院

刘华民

月刊

1008-2794

bjb@cslg.cn

0512-52251276

215500

江苏省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新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查看更多>>《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吴中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类刊物)和《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在《吴中学刊》和《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基础上创办公开出版的《常熟高专学报》(文理综合版),2004年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常熟高专学报》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文理综合版)。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促进学术争鸣和学术交流,努力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加速科技进步,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刊为双月刊,全年6期,每期124页。单月15日出版,1、3、5期为社会科学版,2、4、6期为自然科学版。本刊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注重富于创造性以及理论性或应用性较强的稿件,欢迎校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赐稿。本刊读者对象主要为高校师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欢迎订阅。本刊将继续发扬原有的优势,在内容和风格上努力创造出自己的特色,除重点打造“现代中国各体文学理论与批评”、“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吴文化”、“数学”、“理论物理”等栏目外,还将根据情况适时增设新的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伟大历程——基于三个"历史决议"文本的分析

    庄梅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个"历史决议"是透视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文本.三个"历史决议"先后奠定了自我革命的思想根基,深化了自我革命的历史自觉,健全了自我革命的制度保障.同时,三个"历史决议"呈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共同经验,即以加强党内团结为目的,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特征,以矛盾分析为基本方法.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历史决议"

    中国文化需要转向外在超越吗?

    胡金旺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玉顺先生认为,内在超越是中西哲学共有的特征,内在超越不仅不优于外在超越,而且带来了很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则在于转向外在超越.但西方哲学不具有内在超越性,即便我们认可了这种内在超越性,其内在超越也是知识论意义上的,而不是道德与宗教意义上的.内在超越不应承受过多的指责,外在超越与内在超越相互包含,内在超越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会为外在超越所引起.因此,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外在超越上是不切实际的.从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对国家与社会所起的深厚的基础作用,以及坚定我国当前的主流信仰马克思主义来说,重建一神信仰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中国文化内在超越外在超越转向

    流动视域下宝卷文献的校勘——基于《五圣宝卷》校勘实践的思考

    吕行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语境下,宝卷文献以抄写为主要流传方式,呈现出"文无定本"的流动性,从而产生"一卷多版""讹脱衍乙""经典性缺失"等多重问题,为宝卷的校勘整理带来了重大挑战.《五圣宝卷》作为吴方言区至今流传的"活态"宝卷,是"文无定本"的流动性宝卷文献的典型代表.对于这类文献的校勘,通常选择以"校法四例"为主要代表的传统古籍校勘方法.传统校勘方法对于同为"写本"的宝卷文献的校勘具有指导意义,却又因宝卷的文体特征展现出了不适配性.因此,要做好流动性宝卷文献的校勘工作,必须坚持"一版便还一版面貌"的原则,优先使用"校法四例";同时,又要注意各法界限,协调配合运用,并以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众心理、历史文化等为校勘的辅助参照,最后形成"底本附校勘记"的校勘成果.

    宝卷文献流动性校勘《五圣宝卷》

    语音学的四阶历程

    朱晓农
    2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音学已成长为一门包括众多交叉性学科的大学科,其核心分科叫语言语音学,即以实验手段研究跟语言相关的语音问题.从认识论来看,语音学经历了四个时期.它诞生于1880年代,刚开始是为语音教学和语音描写服务的,它运用实地调查和语音实验的研究方法,实验数据被认为是可靠知识的来源.实验语音学在1940年代正式登场,这是第二期的开始.此后数十年,它在语言学外发展出很多交叉学科;但在语言学内受到排斥,语音数据被认为是无用或无关的.第三期从1990年代开始,语言语音学和实验音法学重新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到2010年代,电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实验语音学的普及,语音学在认识论上走向依赖语音数据.最近十几年来,认识论再次转向,实验数据被认为是有用的,但起辅助作用.语言语音学应隶属、服从、服务于语言学,应为音法范畴的确立提供证据.现有的语音学基本概念都来自欧洲音素优势型语言,它们对声调和发声态无能为力.要建立一套真正的普适理论,需要全面了解亚非美洲的发声活跃型语言.近年来,国内大规模的田野调查揭示了很多过去未知的发声态和声调现象,由此发展出一个更为一般的语音学基本框架,并建立起音法类型学和演化音法学.

    现代语音学实验语音学语言语音学音法学发声态音法类型学演化音法学

    "才"字条件句的性质和类型

    朱斌伍依兰袁陈杰
    4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才"字条件句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条件句,其基础语义表示必要条件;在特定句式的制约下,或者在特定语境下,可以"浮现"充要性或唯一性."才"字条件句在格式语义上可划分为六种类型:时间条件句、道义情态条件句、特定条件句、排除条件句、假设条件句和倚变条件句.这六种条件,分为主观范畴条件和客观范畴条件,主观范畴条件包括道义情态条件和假设条件,客观范畴条件包括时间条件、范围条件(特定条件、排除条件、倚变条件);从条件选配视角上看,时间条件、道义情态条件、特定条件、假设条件和倚变条件为正向选配条件,排除条件为负向除外条件.这六种条件句的历史出现顺序大致是:时间条件句>道义情态条件句>特定条件句/排除条件句>假设条件句>倚变条件句.

    条件句性质类型

    论语音接触的对应借用、相似借用、音值借用和结构借用

    戴黎刚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目前的语音接触研究当中,"对应借用"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原则."对应借用"其实属于相似借用的范畴.语音借用不必以音类对应为前提,尽管受语和源语的音类往往是对应的.语音借用分为音值借用和结构借用两种,它们都属于相似借用."对应借用"本质上是结构借用.

    语音接触对应借用相似借用结构借用音值借用

    鲁甸纳西语的可选性施受标记及其多功能性

    和菊
    7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甸纳西语是一种有可选性施事和受事标记的语言.施事标记nui33一般出现在施事论元之后,其还有另外一个音变形式ni33.受事标记to55、kua55、tço11一般出现在受事论元之后.施受标志的出现频率会受到话语材料的影响,to55在传说故事中出现频率最高,kua55在对话中出现频率最高;而tço11目前正处于发展成为受事标记的过程中,在话语材料中基本不出现.另外,我们还可以用超音段成分即变调来表示施受关系.施受标记的隐现受到语义、语用和句法结构的制约.施受标记都具有多功能性,施事标记可以充当处所标记、源点标记、工具标记、名物化标记和强调标记;受事标记kua55、to55可以充当方位词后缀、处所标记、接受者标记,tço11可以充当方位词后缀、目标标记、接受者标记.

    鲁甸纳西语可选性施受标记多功能性

    论汉语语言、思维和学术模式的同构

    高永安
    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汉人思维和传统的语言研究模式之间有内在联系.汉语的语言单位是由其周边单位确定的,汉语的产出是一个确定周边关系的过程.思维单位(概念)是以周围环境来确定认识对象,以类比求同的.传统的汉语、汉字研究就是用周边语言、文字单位来阐释语音、词义的.汉语的语言、思维、研究模式形成同构关系.

    汉语特点语言研究小学范式

    絮叨,或用沉默求乞——《野草》的一种诗学读法

    马静一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杂文《怎么写》中,鲁迅描述过自己曾处于一种"想要写,但是不能写,无从写"的状态.在语言上素以"寸铁杀人,一针见血"闻名的鲁迅,何以在《野草》中呈现出一种"絮叨"的特质?凭借诗人的敏锐天性,当代诗人张枣意识到这种"失语"状态实为鲁迅经历的一场语言危机,且集中体现在《野草》的创作当中.张枣的发现重启了《野草》作为一个诗学文本的阅读方式.基于此,《野草》"絮叨"的诗学特质可被视为鲁迅写作风格的一种临时换气.经由这一视野重新理解《野草》在语言上犹豫反复、在内容上虚无颓废的成因,亦可勾连、描绘出鲁迅在《野草》创作期的精神世界的一个维度.

    絮叨《野草》表达之难颓废

    怎样的批评才是好的文学批评——兼评田崇雪《细品红楼小人物》

    李新亮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批评不是专业领域内理论论证的抽象思辨,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审美之思.《细品红楼小人物》作为文学批评实现了回归文学、回归文本、回归生活的努力,展现了文学批评实现诗、思、史、情、理融会贯通的可能.这也为文学批评树立了典范:好的文学批评是集批评的力度、宽度、深度、温度、风度五位一体的.

    《细品红楼小人物》文学批评批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