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常熟理工学院

刘华民

月刊

1008-2794

bjb@cslg.cn

0512-52251276

215500

江苏省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新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查看更多>>《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吴中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类刊物)和《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在《吴中学刊》和《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基础上创办公开出版的《常熟高专学报》(文理综合版),2004年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常熟高专学报》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文理综合版)。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促进学术争鸣和学术交流,努力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加速科技进步,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刊为双月刊,全年6期,每期124页。单月15日出版,1、3、5期为社会科学版,2、4、6期为自然科学版。本刊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注重富于创造性以及理论性或应用性较强的稿件,欢迎校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赐稿。本刊读者对象主要为高校师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欢迎订阅。本刊将继续发扬原有的优势,在内容和风格上努力创造出自己的特色,除重点打造“现代中国各体文学理论与批评”、“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吴文化”、“数学”、“理论物理”等栏目外,还将根据情况适时增设新的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言的元语表达式"一……一"

    沈家煊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话的"对言语法"以对言格式为语言组织结构的主干.对言语法和对言格式消解主语和谓语的异质对立,视二者为对等项.对言格式是"平行对"和"链接对"的纵横交织,以"二元倚变"和"二元共享"为逻辑要素.本文有两个相关联的重点:一是建议把"一……一"式以及延伸的"一……一……一"式当作对言的"元语"表达式,理由是它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象征二项呼应互文的对等性,便于对言格式的符号化、数字化;二是通过"一……一"式和英语"one……the other"式的比较,说明"一种语言一种思维习惯".

    对言格式"一……一"式元语表达式思维习惯

    论历史语言学的由来及其发展线索

    李葆嘉
    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语言学研究出现了三对重要概念:系统和历史、静态和动态、描写语法和历史语法.保罗(1880)阐述了历史语法原理.斯威特(1891)认为比较语法实际上是历史语法的一个分支.甲柏连孜(1891)将语言史研究分为外部(语言亲属关系证明)和内部(语言发展过程影响)两大部分;把方言研究称为历史语言学的微观工作,并预见了历史语言学向普通语言学的转变.梅耶(1918,1924)认为,历史语言学不但基于比较语言学,而且包括描写语言学,并与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息息相关.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历史语言学著作,都从比较语言学原则出发并通过吸收新的理论和方法,把传统历史语言学提升为当代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历史语法传统历史语言学当代历史语言学比较方法

    意外表达式的语体差异及其功能解释

    万光荣龚钰冕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外表达式在五种语体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为:网络语体>艺术语体>谈话语体>新闻语体>科学语体.这种分布差异是意外表达式自身语用功能和不同语体的语言特征共同影响的结果,整体上顺应了相应语体的功能.对语体分布差异最显著的意外语气副词"居然"进行个案考察,我们发现其使用频率最高的两大功能满足了意外情感表达的需要,体现了语体顺应性.

    意外表达式语体差异功能解释

    汉语双字名词识别的时间进程——基于视觉单模态词形匹配任务的脑电研究

    丁彧藻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面词语的识别是阅读的基础,但是在特定实验任务下汉语双字名词各种信息加工的时间进程并不清晰.使用视觉单模态的词形匹配任务,发现在识别的早期阶段(~130-230ms),目标词和首词之间词形的不同或字的失匹配在头皮前区会引发增大的P2效应,其不受语义变量的调节,主要反映了正字法信息的加工;在N400时间窗口,真词对照条件下的目标词比语义相关条件下的目标词在顶区引发的负走向脑电波更大.这些发现说明在N400阶段,即使被试没有被明确要求关注语义,词的语义表征也被自动激活.汉语双字名词识别的时间进程较为清晰地限定在P2至N400之间.

    词形匹配时间进程双字名词ERP

    比较现代化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式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焦连志戚卫红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未来引领中国发展,实现中国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的全面超越,这种全面超越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的超越;致力于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对放任两极分化的西方现代化的超越;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对战争驱动式现代化的超越;物质精神共同发展的现代化对物质精神畸形发展现代化的超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现代化对人与自然"异化"式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理论的形成有着重大的意义,它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有重大贡献;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发展成就;为世界各国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经验借鉴;并实现了对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的全面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世界历史比较现代化现代化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的主体性

    郁蓓蓓
    53-5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是一种新的时间意识.现代化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过程.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转折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实质是资本逻辑的现代化.资本统治一切,使人丧失了现实的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实践主体.人在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扬人的主体性,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人的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实践主体性

    说书艺术对传统相声的价值与影响

    陈建华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相声艺术是国家级第二批、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艺术的经典代表,至今活跃在主流舞台,在现实生活有巨大影响.本文对比研究说书和传统相声的艺术、内容和源流,佐以历史梳理,系统分析说书艺术对传统相声发展的巨大价值:一是传统相声初兴时作品匮乏,大量吸收和改编了说书名作;二是相声艺人大量转自说书行,说书行业为相声的崛起提供了丰厚的人才储备;三是说书艺术精于外插花,通过"滑稽书胆"制造肉里噱,丰满了传统相声的包袱艺术;四是说书艺术的"三番四抖"和外插花艺术影响了相声表演的艺术结构.

    说书艺术相声艺人作品包袱

    跨文本视域下《蜜蜂记宝卷》的文本来源及演变

    张婉霜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蜜蜂记宝卷》改编自《蜜蜂记鼓词》,不仅开卷偈改写自鼓词开篇,白文和唱词也大多因袭鼓词,同时宝卷还多将鼓词的回目化为七言唱词的结尾句,不过部分回目的插入生硬突兀,给宝卷留下了明显的刻板因袭鼓词之迹.但改编后的宝卷从形式到主题仍然表现出自身的某些文体特色.宝卷的教化之旨和劝善意义更为突出,而娱乐性则略逊色于鼓词,这和它们自身的体裁及功能区别有重要关联.后期商业化出版的惜阴书局本《蜜蜂记宝卷》,作为充当阅读文本的"拟宝卷",更是需要考虑经济因素.这些造成了它们对同一故事的叙写差异,表现在情节取舍、语言铺排等方面的不同喜好和选择.究其根源,则是社会变迁引起了信仰、教化、娱乐方式的变迁.

    《蜜蜂记宝卷》改编《蜜蜂记鼓词》

    驰骋在革命美术与诗歌之间——新四军文艺战士芦芒的跨界创作

    孙晓东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芦芒是新四军中为数不多的进行跨界创作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他穿行于美术与诗歌领域,用手中的刻刀和笔创作出了大量的木刻版画和诗歌作品,配合和服务当时的宣传文化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他通过创作中审美主体的互换,实现了诗歌与美术彼此互为动能及在审美与主题意识等方面的交互借鉴,使战地文艺实践其文艺普及任务时具有巨大的优势.它们的主题内容,甚至革命化、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也因此与20世纪30年代木刻艺术运动以及其后延安时期开始的文艺工具论有着内在相关性.

    芦芒文学革命美术革命战地文艺

    意象化叙事与"意象"小说范式的探索

    许爱珠周剑波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文坛贯穿性的作家,始终引领着中国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不断走向创新性的艺术探索.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创作始终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意识及其中国小说的文体实验意识.回顾贾平凹在21世纪初期的长篇小说实践,《怀念狼》和《病相报告》这两部作品注重用整体象征的手法表现小说的深层意蕴,或者说是通过形而下的故事来解释形而上的哲学境界.这两部小说通过人类生存危机的意象化叙事和"病象社会"的意象化叙事,赋予了小说主题形而上的文化思考和宏大叙事,并通过全新的"意象"小说文体范式的探索,实现作者在21世纪初的全球化语境下对传统性与现代性问题的深入思考.

    贾平凹意象化叙事意象小说新汉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