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伤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杂志

蒋耀光

双月刊

1009-4237

traum9910@yahoo.com.cn;jts200808@sina.com

023-68706804;68757484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创伤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反映创伤外科内容的学术性公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内容包括创伤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论著,创伤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救治方面的论著、综述、报道等,创伤诊断与救治经验总结,国内外创伤救治和研究的新理论、新进展方面的综述、简介等,创伤救治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介绍,与创伤外科有关的病例报告、专题讲座、学术讨论、消息报道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机接口技术: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刘筱张家诚
    881-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髓损伤是一种毁灭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往往导致患者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治疗一直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近年来,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脑-机接口技术已被证实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为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带来新的曙光.本文阐述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分类、脑-机接口技术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前景,并初步探讨了未来脑机接口技术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可能面临的挑战.

    脊髓损伤脑-机接口技术前景与挑战

    单针法腰骶丛联合阻滞模拟战现场急救中对下肢创伤伤员的镇痛效果

    贾云逸高成杰刘晓翔唐文红...
    885-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单针法腰骶丛联合阻滞在跟随 120 救护车现场急救中对下肢创伤伤员镇痛的疗效,模拟其用于战现场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提升战现场一线救治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选择 2023年 6 月—2023 年 11 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 120 急救中心现场收治模拟战时受伤的下肢创伤伤员 50例,男性 29 例,女性 21 例;年龄 20~60 岁,平均 45.7 岁;平均BMI(23.54±2.86)kg/m2;ASA分级:Ⅰ级 36例,Ⅱ级 1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5 例.到达创伤现场后,观察组于手持式便携超声引导下使用 0.2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单针法腰骶丛联合阻滞,对照组肌肉注射盐酸吗啡 10 mg,操作均由同 1 名随行麻醉师完成.比较两组伤员镇痛即刻(T0)、转运途中 5 min(T1)、转运途中 15 min(T2)、入院即刻(T3)、入手术室时(T4)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两组伤员的镇痛操作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伤员伤后 7 d、3 个月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评分及慢性疼痛发生率.结果 T1、T2、T3、T4 时点,观察组静息疼痛数字评分(NRS)均低于对照组[(4.1±1.3)分 vs.(6.3±1.2)分、(2.7±1.2)分 vs.(5.0±0.9)分、(1.7±0.9)分 vs.(3.8±1.0)分、(1.2±0.7)分 vs.(2.9±0.8)分,P<0.05],观察组运动NRS均低于对照组[(5.4±1.6)分 vs.(7.8±1.2)分、(3.9±1.4)分 vs.(6.5±1.0)分、(2.8±1.1)分 vs.(5.4±1.1)分、(2.2±1.0)分 vs.(4.6±1.0)分,P<0.05];T1、T2、T3、T4 时点,观察组MAP[(99.4±7.6)mmHg、(95.4±6.1)mmHg、(94.2±6.2)mmHg、(94.6±5.4)mmHg]较对照组[(106.4±8.2)mmHg、(90.2±7.6)mmHg、(88.3±7.6)mmHg、(88.4±7.8)mmHg]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镇痛操作时间长、起效时间快[(6.1±0.8)min vs.(1.7±0.7)min,(5.9±1.0)min vs.(10.5±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SpO2 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补用吗啡镇痛比例、补用镇痛药物剂量[4%、24%、0(0,2.5)mg]低于对照组[52%、68%、5(0,10)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 7 d、3 个月PTSD评分及慢性疼痛发生率[(12.10±3.58)分、(8.16±2.78)分、16%]均低于对照组[(28.20±8.07)分、(16.28±6.26)分、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针法腰骶丛联合阻滞在模拟战现场急救情况下能够迅速且安全有效缓解下肢战创伤伤员疼痛,减少使用全身性止痛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降低PTSD及慢性疼痛发生率且伤员满意度更高.

    下肢创伤疼痛管理院前处置

    封面故事

    891页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国内军事训练伤可视化分析

    唐洁蔡琳
    892-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两款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国内军事训练伤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以"军事训练伤"为主题词检索国内 1993 年 1 月 1 日—2023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发文量统计、共同作者分析、关键词分析等.结果 1993 年,国内发表军事训练伤研究论文 4 篇,2023 年上升为 90 篇,整体呈上升趋势.存在一批核心研究群体.通过分析关键词出现频率及中心度发现"训练伤"、"新兵"、"预防"等关键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近年来研究视角逐渐转向损伤类型、军兵种类型、治疗阶段等多维度视角,显示出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然而,研究热点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存在不足,需要加强研究团队的稳定性和跨学科合作.结论 未来研究应注重提高研究热点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加强跨学科合作,以促进军事训练伤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军事训练伤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创伤外科杂志》2025年重点栏目

    899页

    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海军军事训练致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

    李垂启刘楠楠栾丽杰白晓烜...
    900-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海军军事训练致急性踝关节扭伤(AAS)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 2020 年10 月—2023 年1 月于某部队医院康复科诊治的AAS患者120 例,男性103 例,女性17 例;年龄 18~38 岁,平均 26.1 岁;平均病程(8.3±1.9)h;跑步训练扭伤 67 例,负重训练扭伤 53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 例,对症治疗结合双氯芬酸二乙胺软乳胶剂外敷)和试验组(60 例,对症治疗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中药热奄包配方:透骨草6 g,伸筋木瓜12 g,草乌4 g,羌活8 g,海风藤12 g,桑枝灵仙10 g,乳香6 g、独活 8 g,川乌6 g,没药5 g,骨碎补8 g,桂枝6 g,当归10 g,大枣1 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肿胀积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距腓前韧带(ATFL)厚度、跟腓韧带(CFL)厚度、踝关节周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0.0%vs.68.3%,P<0.05).试验组治疗2 周后AOFAS踝-后足评分为(89.7±7.5)分,高于对照组(72.8±6.1)分,肿胀积分、VAS分别为(3.9±0.5)分、(2.2±0.3)分,低于对照组[(6.7±0.6)分、(3.1±0.4)分,P<0.05].试验组治疗 2 周后ATFL厚度为(2.3±0.1)mm、CFL厚度为(2.2±0.2)mm、踝关节周径为(16.1±2.6)mm,小于对照组[(2.5±0.1)mm、(2.4±0.2)mm、(19.6±2.2)mm],踝关节跖屈为(38.1±4.1)°、背伸活动度为(32.1±4.2)°,大于对照组[(31.3±3.2)°、(24.7±5.5)°,P<0.05].试验组治疗 2 周后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精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海军军事训练致AAS,可改善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急性踝关节扭伤军事训练中药热奄包外敷疗效

    超声定位下小切口辅助改良经皮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彭祥李浩韩露梁桂金...
    905-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应用超声定位下小切口辅助改良经皮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4 月—2023 年 8 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超声定位下小切口辅助改良经皮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 22 例,其中篮球运动损伤 17 例,足球运动损伤 3例,400 米障碍损伤 2 例.患者中男性 18 例,女性 4 例;年龄 20~55 岁,平均 34.5 岁.受伤至手术时间0.3~2.3 d,平均 1.5 d.术前利用麻醉科便携式超声标记腓肠神经,术中先在断端处皮肤取 2.5~3.0 cm小切口,理顺固定两侧断端跟腱,用 2-0非吸收外科缝线编织缝合法交叉贯穿缝合跟腱.术后跟腱活动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进行评价,康复效果情况采用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 9~24 个月,平均 14.7 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优 16 例,平均(95.6±2.8)分;良 6 例,平均(84.8±5.1)分,总平均(92.6±6.0)分.ATRS 评分平均(91.9±7.3)分.Arner-Lindholm评价优 16 例,良 6 例.总体评价指标均达到优良.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无皮缘坏死和跟腱粘连,无切口感染和腓肠神经损伤,至随访结束未发生跟腱再次断裂,均恢复伤前生活状态及运动水平.MRI检查结果均显示跟腱连续性良好.结论 超声定位下小切口辅助改良经皮缝合法既能减少伤口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又能降低神经损伤风险,无需借助特殊器械,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好等优势.

    跟腱断裂超声定位小切口改良经皮缝合法

    骨折住院患者出院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垂继王安辉王海鹏王育才...
    911-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折住院患者出院时临床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 年1 月—2021 年 12 月于唐都医院骨科住院的 14 954 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的临床转归分为临床治愈组(n=9 811)和非临床治愈组(n=5 143).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婚姻状况、骨折季节、骨折地点、骨折类型、入院方式、入院病情、治疗方式、住院天数、骨折合并损伤、基础疾病等因素情况,并通过多因素 Logistics回归分析骨折住院患者出院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骨折类型和骨折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骨折地点、骨折原因、入院方式、入院病情、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手术治疗、住院天数、合并损伤和基础疾病与骨折患者出院转归(治愈)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骨折住院患者出院转归(临床治愈)的有利因素有一般病情(OR=1.260,95%CI:1.137~1.396)、骨折部位为手或腕(OR=1.234,95%CI:1.005~1.516)以及髋或大腿(OR=1.212,95%CI:1.056~1.390)、闭合性骨折(OR=1.559,95%CI:1.392~1.746)、手术治疗(OR=24.099,95%CI:21.071~27.561);不利因素有骨折的原因不明确(OR=0.646,95%CI:0.503~0.828)、骨折部位在脊柱(OR=0.708,95%CI:0.545~0.920)及骨盆(OR=0.752,95%CI:0.597~0.947)、住院天数长(OR=0.995,95%CI:0.993~0.998)、合并损伤(OR=0.740,95%CI:0.675~0.812)和基础疾病(OR=0.757,95%CI:0.676~0.848).结论 骨折患者入院时病情为急危重、部位为脊柱和(或)骨盆骨折、合并其他损伤或伴有基础疾病者,应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增加患者出院时达到临床治愈概率.另外,手术治疗者出院时达到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者,但手术容易导致骨不愈合的并发症,所以骨折治疗时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骨折出院转归临床治愈影响因素

    腓骨髓内钉和切开复位腓骨钢板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对比研究

    熊远飞刘晖张剑平徐维臻...
    918-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腓骨髓内钉和切开复位腓骨钢板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 2022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骨科收治的 52 例中青年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性 30 例,女性 22 例;年龄 18~60 岁,平均 49.1 岁.随机分为腓骨髓内钉组(26 例)与切开复位钢板组(26 例),比较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BMI、致伤原因、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腓骨髓内钉组术前等待时间(4.7±1.7)d显著少于切开复位钢板组(7.6±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腓骨髓内钉组的平均手术透视次数(7.9±1.4)次多于切开复位钢板组(4.8±1.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均获10~20 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81.4±7.6)min vs.(75.5±6.3)min]、骨折愈合时间[(4.4±1.0)个月 vs.(4.1±1.0)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84.8±16.3)分 vs.(82.1±19.4)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切开复位钢板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 例,19.2%)和切口并发症发生率(4 例,15.4%)均高于腓骨髓内钉组(3 例,11.5%和1 例,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 和P=0.158).切开复位钢板组术后12 例(46.2%)取出内固定,明显多于腓骨髓内钉组的 6 例(23.1%),P=0.048.结论 腓骨髓内钉与切开复位腓骨钢板固定均是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前者并发症更少,但术中透视次数更多.

    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腓骨髓内钉切开复位内固定功能评分并发症

    关节镜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后膝关节功能的关联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王华磊叶向阳马远程省...
    924-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关节镜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后膝关节功能的关联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9 年 1 月—2023 年 9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患者110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62 例,女性 48 例;年龄 22~73 岁,平均 50.4 岁.术后 7 d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膝关节功能,按照得分情况分组,将 0~60 分的 38 例患者纳入功能不良组,61~100 分的72 例患者纳入功能良好组.分析膝关节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价值.结果 功能良好组在年龄、手术方式、BMI、术后并发症、定期专业康复训练、术后 6 个月 VAS、Laprade分型与功能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 岁、BMI≥24 kg/m2、术后并发症、术后 6 个月VAS、Laprade分型为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患者关节镜治疗后膝关节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定期专业康复训练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95%CI:0.782~0.919,灵敏度为 0.816,特异度为 0.833,预测效能良好.结论 年龄>60 岁、BMI≥24 kg/m2、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Laprade分型是影响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患者关节镜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的重要危险因素,保护因素为定期专业康复训练.

    半月板后根损伤关节镜膝关节功能列线图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