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伤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杂志

蒋耀光

双月刊

1009-4237

traum9910@yahoo.com.cn;jts200808@sina.com

023-68706804;68757484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创伤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反映创伤外科内容的学术性公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内容包括创伤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论著,创伤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救治方面的论著、综述、报道等,创伤诊断与救治经验总结,国内外创伤救治和研究的新理论、新进展方面的综述、简介等,创伤救治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介绍,与创伤外科有关的病例报告、专题讲座、学术讨论、消息报道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性Bankart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案

    李书振邓海权
    24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性Bankart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肩胛盂前方骨折,由于存在大小不等的肩胛盂骨折块,肩关节稳定性常受到影响.为了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可通过盂唇关节囊修复、单排或双排锚钉固定、螺钉固定等方式进行处理.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深入及技术发展,一些新的手术治疗方案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回顾近二十年来发表的骨性Bankart损伤治疗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不同手术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依据.

    骨性Bankart损伤肩关节损伤肩胛盂骨折手术方案

    封面故事

    246页

    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弹道细菌变化及药敏分析

    屈金权李佳佳杨欣悦孙赳...
    247-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原寒冷环境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体温、弹道细菌学变化及药敏情况.方法 将20只2~3个月龄(体重30-35 kg)实验猪以随机数字法分为高原寒冷组(HC组)及平原常温组(LN组),每组10只.分别将两组实验猪放置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内,HC组调节海拔高度6 000 m(大气压47.33 kPa,空气氧分压为9.87 kPa)温度10 ℃,LN组调节海拔高度800 m(大气压89.87 kPa,空气氧分压为18.8 kPa)温度25℃,停留48 h;麻醉后将其以腾空站立位悬吊于靶场,用半自动手枪射击实验猪右下腹部,致伤后简单包扎返回实验室,分别在2、4、8、12、24 h取弹道内部1 cm深的组织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HC组在伤后2、4、8h时间点体温均显著高于LN组(P<0.001).LN组体温在24 h超过H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组与LN组伤后弹道入口和弹道出口细菌均大量增殖,除HC组弹道出口 12、24 h较前一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对比前一时间点细菌增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在同一时间点,HC组和LN组弹道出口处的细菌含量明显高于弹道入口处的细菌含量(P<0.01或P<0.001).LN组除24 h弹道入口细菌计数与HC组无差异(P>0.05)外,其余相同时间点弹道入口和弹道出口的细菌计数均显著高于HC组(P<0.001).LN组伤后弹道入口及出口早期主要是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肠道细菌,混合各类表皮细菌;入口 12 h起,出口 4 h起无表皮细菌检测出.HC组伤后弹道入口及出口早期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等为代表的肠道细菌,混合少量表皮细菌;入口 24 h,出口 8 h起无表皮细菌检测出.HC组检测出的14种细菌中,对氨苄西林、青霉素、亚胺培南、四环素、头孢他啶、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在50%以上的细菌分别有7、9、1、11、2、6、9、3种.结论 高原寒冷环境会降低腹部火器伤弹道细菌的繁殖速度,减少表皮细菌含量及种类,改变肠道菌群结构.高原寒冷环境肠管贯通伤需尽早清创,联合使用抗生素.

    火器伤高原细菌学药敏

    《创伤外科杂志》关于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以及知情同意的要求

    255页

    直升机战创伤救治能力建设的探讨

    戴伟燕强郭爱民徐莉萍...
    256-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直升机为平台的战、创伤空中救护网络具有迅速及时、机动灵活、不受地形影响等优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急救救护的重要力量.本研究探讨在新时代军事变革的大潮下,依托我军搜救力量构建服务于我国平、战时的直升机战、创伤空运救护能力.通航和民航领域在全国急救体系中,具有无战时应急动员、审批程序简单、分布点位广泛、制约因素少的重要优势,军民融合模式下的国家空中医学救援对于整合空中医学救援更具价值,旨在提高人民医疗保障水平和战场保障能力,加强卫勤保障,为新形势下战伤救治储备实用的空运救护力量.

    战伤救治空运救护直升机平台军民融合

    本刊对英文缩略语的要求(一)

    260页

    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不同冷敷方案的应用效果

    程利文张伟张凌峰邓杰林...
    26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冷敷方案在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高能量损伤(如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或高速压缩力量所致)导致的222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男性120例,女性102例;年龄18~69岁,平均50.8岁.采用分时段收集样本资料方法,分为A组(持续冷敷)、B组、C组、D组(B、C、D组持续冷敷至肿胀高峰期后每冷敷1 h分别间隔30 min、1 h、2 h),待肿胀明显消退手术治疗后停止冷敷,分析四组患者冷敷12、24、48、72h的患肢肿胀值、疼痛评分(数字评定量表,NRS)和额外止痛药使用情况.结果 (1)持续冷敷24 h后的肿胀值(2.83±1.35)cm,达到峰值,高于持续冷敷 12 h(2.67±1.34)cm、48 h(2.43±1.34)cm 及 72 h(2.09±1.25)cm,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冷敷48、72 h后A、B组的肿胀值明显小于C、D 组,且 A、B 组肿胀差值[(0.56±0.26)cm、(0.60±0.52)cm]与 C、D 组[(0.31±0.33)cm、(0.30±0.25)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冷敷48、72 h后A、B组的NRS及额外止疼药使用人数[A组:(3.02±0.64)分、(2.88±0.55)分,13例;B组:(3.32±0.77)分、(3.03±0.57)分,20 例]均少于 C 组[(3.69±0.78)分、(3.35±0.56)分,36 例]、D 组[(3.75±0.65)分、(3.43±0.57)分,24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四种冷敷方案中,A、B组方案均有利于患肢消肿与减轻疼痛,并减少额外止疼药使用次数.

    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前冷敷方案

    本刊对英文缩略语的要求(二)

    266页

    经皮克氏针固定在急性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损害控制"中的应用

    罗裕强马滚韶徐勤罗焕...
    267-271,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克氏针胫距跟临时固定在急性闭合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损害控制"应用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采用经皮克氏针胫距跟临时固定技术进行"损害控制"的23例急性闭合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患者,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18~78岁,平均44.6岁.跌倒扭伤7例,运动伤5例,道路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Tscherne分型Ⅰ级8例,Ⅱ级8例,Ⅲ级7例.C型臂X线机下手法复位,于足底经皮从远端向近端跨胫距跟关节纵向置入1枚2.5 mm及1枚2.0 mm克氏针.记录患者从Ⅰ期克氏针固定手术至Ⅱ期内固定手术的天数及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情况,术后12个月随访记录足踝结局评分(FAOS).结果 本组患者均未发生皮肤坏死、针道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Ⅱ期内固定等候天数为(9.5±2.5)d,术后12个月FAOS为(85.8±4.6)分.结论 经皮克氏针胫距跟固定应用于急性闭合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并适宜推广的"损害控制"手段.

    踝关节骨折损害控制克氏针固定

    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危险因素及术前血清MMP-9、Galectin-3的预测价值

    赵克锋王大伟潘洪赵志芳...
    272-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CPSP)发生情况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骨折患者116例,男性65例,女性51例;年龄18~80岁,平均59.1岁;道路交通伤68例,高处坠落伤19例,摔伤29例.术后连续随访4个月,根据是否发生CPSP分为CPSP组(27例)和非CPSP组(8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髋关节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CPSP的影响因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个月血清MMP-9、Galectin-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术前血清MMP-9、Galectin-3对髋关节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CPSP的预测价值.结果 116例髋关节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共有27例发生CPSP,发生率为23.3%(95%CI:19.56%~27.49%).CPSP组年龄≥60岁占比、糖尿病史占比、Garden分型为移位性骨折占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VAS≥3分占比、CRP、WBC、术后4个月VAS均多于非CPS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有糖尿病史(OR=2.321,95%CI:1.559~3.455)、手术时间≥2.8 h(OR=2.026,95%CI:1.418~2.894)、术前 VAS≥3 分(OR=2.787,95%CI:1.790~4.340)、术后 CRP≥33.9 mg/L(OR=2.467,95%CI:1.628~3.738)是髋关节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CPSP组血清MMP-9、Galectin-3水平高于非CPSP组(P<0.05);术后4个月非CPSP组血清MMP-9、Galectin-3水平较术前降低,术后4个月CPSP组血清MMP-9、Galectin-3水平较术前升高,且术后4个月CP-SP 组血清MMP-9、Galectin-3水平高于非CPSP组(P<0.05).术前血清MMP-9、Galectin-3预测髋关节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CPS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1(95%CI:0.800~0.902)、0.748(95%CI:0.697~0.799),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3(95%CI:0.852~0.954).结论 髋关节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CPSP与其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术前VAS、术后CRP水平有关.血清MMP-9、Galectin-3对髋关节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CPSP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潜在的预测标记物.

    髋关节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慢性疼痛基质金属蛋白酶-9半乳糖凝集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