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伤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杂志

蒋耀光

双月刊

1009-4237

traum9910@yahoo.com.cn;jts200808@sina.com

023-68706804;68757484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创伤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反映创伤外科内容的学术性公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内容包括创伤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论著,创伤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救治方面的论著、综述、报道等,创伤诊断与救治经验总结,国内外创伤救治和研究的新理论、新进展方面的综述、简介等,创伤救治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介绍,与创伤外科有关的病例报告、专题讲座、学术讨论、消息报道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治疗技术前沿

    欧云生张野
    641-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丢失和骨组织微观结构恶化的疾病,显著增加了骨折发生的潜在风险.特别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 VCFs),作为该疾病的常见合并症,其发生通常与骨密度和质量的持续降低有关.OVCFs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跨学科的挑战,需要骨科、内分泌科和康复科等多个领域的协同.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OVCFs的微创治疗方法也在不断优化.本文综合分析了 OVCFs的诊疗现状,并结合最新的治疗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对OVCFs的微创治疗进行总结及展望,旨在规范临床实践,提升医疗质量,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微创手术

    封面故事

    646页

    大型恐怖爆炸事件伤情谱特征研究

    王玥严文韬江雷秦超...
    647-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大型恐怖爆炸事件伤情谱,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等数据库,收集并筛选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全世界伤亡人数>100人的大型恐怖爆炸事件相关文献,从伤类、伤部、手术、死亡原因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2起恐怖爆炸事件,共计伤亡人数16 826人,其中伤员数量6 602人,爆炸伤伤情13 636个,手术事件1 003个.32起事件平均致死率15.11%,当发生建筑物坍塌时致死率会升高.致伤类型:穿透伤/撕裂伤(35.59%),挫伤/擦伤(23.81%),骨折(6.69%),耳爆震伤(6.41%).致伤部位:头面颈部(35.78%)与四肢(33.26%)的伤情占比高,胸背部第3位(10.98%),上肢数量(12.20%)少于下肢(16.40%).现场幸存者大多为轻伤,平均住院率为25.6%,重症患者(ISS≥16分)数量占幸存伤员的7.76%、住院治疗患者的25.55%,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为23.14%.入院手术大部分为软组织相关手术(47.86%),其次为骨科(23.23%)、腹部(14.86%)、胸部(6.18%)相关手术.重伤患者治疗后死亡原因以严重头部创伤及多部位伤为主,按部位依次是头部(40.85%)、胸部(26.76%)、腹部(18.31%)、四肢(14.08%).大多数死亡病例发生在入院48 h以内,主要死因是严重头部创伤、胸腹部穿透伤与失血性休克;入院1周后的主要死因是烧伤、感染与多脏器衰竭.结论 由于恐怖爆炸伤员入院后主要死亡原因是头部、胸部的严重创伤,手术主要以软组织相关手术为主,建议在收治大批量恐怖爆炸伤员时选派颅脑外科、胸外科和重症医学专家对危重伤员进行重点救治,以普外科、骨科为主要收治科室.

    恐怖爆炸大规模伤亡事件致伤类型致伤部位手术死亡原因

    非致命动能武器伤研究进展

    杨光明张洁元李兵仓
    655-660,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非致命动能弹(NLKB)的发展阶段,并扼要简介了国内外常见武器类型;然后概述了不同国家地区NLKB所致人员损伤的概率;继之从武器结构和人体特性两个方面叙述了致伤影响因素;最后归纳了 NLKB造成人体不同部位损伤(皮肤、头部、眼球、颈部、胸部、腹部、四肢和睾丸)的案例.期望本文能为NLKB的研制和应用提供参考,更期望读者通过本文了解NLKB造成人体损伤的机制、类型、损伤程度及其预后.

    非致命武器动能弹橡皮弹豆袋弹人体损伤

    椎体强化术治疗超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分析

    张罗雅张建李广州石春柳...
    661-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椎体强化术与非手术治疗对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临床数据.方法 前瞻性研究2022年1月 2023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德阳医院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62例(男性20例,女性42例;年龄85~98岁,平均88.2岁;跌倒伤35例,重物砸伤11例,道路交通伤7例,其他9例)超高龄OVCFs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患者)和非手术组(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腰背部VAS;同时采用Odom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分析则采用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SF-36生活质量量表(SF-36)生理健康总分(PCS)和心理健康总分(MCS)进行比较.利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影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均完成随访,无失访、死亡等情况,随访12~18个月,平均14.2个月.手术组39例,非手术组2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发生2例并发症,非手术组发生6例并发症(P<0.05).手术组治疗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的Odom's分级优良率均高于非手术组(97.4%,92.3%,94.8%vs.39.1%,60.9%,86.9%).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VAS和末次随访的SF-36量表PCS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组各随访时间点VAS显著低于非手术组[治疗后1周3(3,4)vs.5(4,6)、治疗3个月2(2,3)vs.3(3,4)、末次随访2(1,2)vs.3(2,3)];手术组末次随访 SF-36 量表的 PCS(48.1±2.0vs.28.7±1.7)、MCS(57.8±1.9 vs.38.2±2.2)得分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两组中,患者的年龄、骨折椎体数量、治疗前腰背部疼痛VAS与患者末次随访的SF-36量表评分负相关,骨密度T值、治疗前SF-36量表PCS、MCS得分与患者末次随访的SF-36量表得分正相关.结论 椎体强化术能快速缓解超高龄患者OVCFs疼痛,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长期卧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年龄、骨质状况、骨折椎体数量、伤后VAS及治疗前的生存质量是超高龄OVCFs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超高龄生存质量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与PMMA骨水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李建伟齐新生林庆玺孙永...
    668-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混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并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111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91例;年龄52~86岁,平均67.8岁;跌倒伤68例,道路交通伤31例,其他12例.按照填充物的不同分为PMMA组(PMMA骨水泥为填充物,53例)和混合组(填充物为CPC与PMMA骨水泥1∶1混合,58例),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影像学指标、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 d、1、3、6个月VAS降低(P<0.05);与PMMA组比较,混合组术后2 d、1、3、6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d、1、3、6个月Cobb角、椎体矢状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MMA组比较,混合组术后2d、1、3、6个月Cobb角、椎体矢状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PMMA组:54.62±6.58、38.40±6.11、36.30±6.58,混合组:55.52±6.22、35.57±6.20、32.62±4.22)、国际骨质疏松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UALEF-FO-41)评分[PMMA 组:(37.58±5.86)分、(35.96±6.26)分、(34.74±5.93)分;混合组:(39.02±5.70)分、(32.66±5.19)分、(31.64±4.98)分]低于术前[ODI:PMMA 组 75.19±8.97,混合组 74.88±9.84;QUALEFFO-41评分:PMMA组(66.30±9.09)分,混合组(65.59±9.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MMA组比较,混合组术后3、6个月ODI、QUALEFFO-41评分更低(P<0.05).PMMA组与混合组治疗有效率(98.1%vs.98.3%)、骨水泥渗漏率(15.1%vs.27.6%)、邻近椎体骨折率(11.3%vs.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PVP联合PMMA骨水泥为填充物相比,PVP联合CPC混合PMMA骨水泥治疗OVCF患者,可更有效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不会增加并发症.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骨水泥

    膜联蛋白A1激活FPR2/ALX依赖性AMPK/mTOR通路改善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

    苏德周文佳刘君亚陈涛...
    675-681,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是否通过激活甲酰受体2/脂蛋白A4受体(FPR2/ALX)依赖的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通路改善创伤性脊髓损伤(SCI).方法 将24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SCI组)、C组[SCI+ANXA1模拟肽(Ac2-26)处理组]、D组(SCI+Ac2-26+WRW4处理组),各6只.建模前3 d,C组大鼠的脊髓T10段蛛网膜下腔注射1 mg/kg Ac2-26,D组的脊髓T10段蛛网膜下腔注射1 mg/kg Ac2-26和2.2 mg/kg WRW4,A组和B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使用脊髓打击器(参数:高度6 cm,重量10 g)制备成年大鼠SCI模型,通过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检测大鼠的运动功能,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脊髓组织中ROS的含量,ELISA检测脊髓组织TNF-α、IL-1β、1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p-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LC3)及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1(p6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BBB评分[(7.8±1.9)分vs.(16.4±2.5)分]显著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大鼠BBB评分[(16.4±2.5)分vs.(10.1±1.5)分]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ROS含量、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B组比较,C组ROS含量[(152.33±26.56)%vs.(106.00±22.76)%]、TNF-α[(490.77±13.50)ng/g vs.(268.19±10.94)ng/g]、IL-6[(356.48±13.20)ng/gvs.(194.23±11.60)ng/g]、IL-1β水平[(334.65±9.73)ng/g vs.(153.15±11.61)ng/g]降低(P<0.05)与 C 组比较,D 组 ROS 含量[(106.00±22.76)%vs.(133.01±28.70)%]、TNF-α[(268.19±10.94)ng/g vs.(394.20±15.24)ng/g、IL-6(194.23±11.60)ng/g vs.(305.77±12.92)ng/g]、IL-1β 水平[(153.15±11.61)ng/g vs.(258.74±10.02)ng/g]上升(P<0.05).与 A 组比较,B 组 p-AMPK/AMPK、LC3-Ⅱ/Ⅰ表达水平下调(P<0.05),p-mTOR/mTOR、p62 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 B 组比较,C 组 p-AMPK/AMPK(0.32±0.06 vs.0.53±0.09)、LC3-Ⅱ/Ⅰ表达水平(0.21±0.04 vs.0.66±0.08)上调(P<0.05),p-mTOR/mTOR(1.38±0.14 vs.0.76±0.06)、p62 表达水平(1.27±0.09 vs.0.79±0.06)下调(P<0.05);与 C 组比较,D 组 p-AMPK/AMPK(0.53±0.09 vs.0.43±0.08)、LC3-Ⅱ/Ⅰ表达水平(0.66±0.08 vs.0.57±0.06)下调(P<0.05),p-mTOR/mTOR(0.76±0.06 vs.1.22±0.12)、p62 表达水平(0.79±0.06 vs.1.10±0.11)上调(P<0.05).结论 ANXA1 具有改善 SCI 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FPR2/ALX依赖的AMPK/mTOR通路上调自噬水平、抑制ROS和炎症介质释放介导.

    脊髓损伤膜联蛋白A1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自噬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熊海兵郭鑫霍建宏何友虎...
    682-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7例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患者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同期收治的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51例为对照组.取患者抗凝静脉全血2~4 mL进行核酸提取,使用APOE基因检测试剂盒,采用多重荧光PCR法对提取的DNA进行APOE基因ε2、ε3和ε4位点的检测,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携带ε2、ε3和ε4基因进行筛选,得出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基因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ε3基因携带者和ε4基因携带者占比有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仅携带ε4为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的危险因素[P=0.005,OR=0.317(95%CI:0.142~0.711)].把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中P值最低的5个变量(GCS、性别、损伤程度及ε3、ε4携带者)所有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携带ε4基因是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的危险因素[P=0.039,OR=0.379(95%CI:0.150~0.954)].结论 ApoE ε4基因与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颅脑损伤载脂蛋白EAPOE基因认知功能障碍

    凝胶型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对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

    陈学明张兴飞张宇轩佘昶...
    686-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凝胶型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AMS)对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早期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2020年2月-2022年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踝关节创伤后OLT患者45例,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18~43岁,平均28.0岁;病程17~32个月,平均23.0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玻璃酸钠联合组(22例)、PRP联合组(23例).玻璃酸钠联合组行玻璃酸钠(2 mL,注射,术后1次/周,共治疗6周)联合AMS治疗,PRP联合组行凝胶型PRP(3 mL,注射,术后1次/周,共治疗6周)联合AMS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骨髓水肿(BME)程度、VAS、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足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PRP联合组软骨下骨BME体积(0.37±0.11)cm3、VAS(2.0±0.6)分低于玻璃酸钠联合组(0.46±0.15)cm3、(3.1±1.0)分(P<0.05);PRP 联合组跖屈 ROM、背伸 ROM(25.49±3.72)°、(15.43±2.54)°大于玻璃酸钠联合组(22.88±2.83)°、(13.57±2.03)°(P<0.05);PRP 联合组疼痛、功能、对线及 AOFAS 总分[(34.7±5.6)分、(39.8±7.4)分、(7.7±1.6)分、(87.2±4.8)分高于玻璃酸钠联合组(29.7±5.9)分、(32.1±4.4)分、(6.0±1.5)分、(80.6±5.1)分(P<0.05);PRP联合组跖屈软骨修复组织观察评分(35.4±8.2)分低于玻璃酸钠联合组(42.3±9.5)分(P<0.05).PRP联合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87.0%(20/23)高于玻璃酸钠联合组54.5%(12/22)(P<0.05).PRP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8.7%,2/23)低于玻璃酸钠联合组(36.4%,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胶型PRP联合AMS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可改善患者的足、踝关节功能,缓解BME及疼痛,增加踝关节ROM,减少并发症.

    距骨骨软骨损伤富血小板血浆关节镜下微骨折术骨髓水肿疼痛踝关节功能

    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徐红张剑锋李勇万广亮...
    692-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9月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病科收治的21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侧别、骨折类型、骨折AO分型、合并血管损伤、合并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入路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是否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依据肘关节恢复情况分为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独立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采用R软件中C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验证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风险的Nomogram模型效能.结果 210例患者中,关节功能恢复不良48例,占比22.86%,余162例均恢复良好,纳入恢复良好组.恢复不良组年龄(≥60岁)、开放性骨折、C型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合并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术后出现并发症人数占比均多于恢复良好组,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人数占比少于恢复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开放性骨折、C型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合并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术后出现并发症、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是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AUC值均>0.700,OR>1,说明上述指标对于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基于以上8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asso-Nomogram预测模型,校准曲线C-index值为0.820,ROC曲线训练组和测试组的AUC值为0.822和0.701,说明该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预测能效.结论 基于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能直观地预测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发生的概率.

    肘关节骨折肘关节功能影响因素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