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问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问题
城市问题

周航

月刊

1002-2031

bjb2003@vip.163.com

010-64870894 64874817

100101

北京市北四环中路33号

城市问题/Journal Urban Problem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学术刊物。旨在反映我国及国外城市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兰冰陈建垒
    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精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不平等指数、Kernel密度估计、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地理方差分解等方法对1997-2021年中国地级市、省域和七大区域空间单元的经济发展差异进行测度,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差异在地级市、省域和七大区域空间单元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级市、省域和七大区域空间单元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断上升,而七大区域空间单元经济发展的演进趋势比地级市和省域空间单元更加复杂多样.地级市和省域空间单元人均实际生产总值的位序变动较大,竞争效应凸显,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超过省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空间计量结果表明,市场经济改革、财政分权以及对外开放水平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结论对于精准化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区域协调发展影响因素

    价值共创驱动的数字政府建设: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

    许源源门垚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价值共创互动性、互惠性、目标性的概念内涵,从塑造价值愿景、促进公民参与、丰富实践路径等方面论证其驱动作用,进而构建"价值—组织—技术"理论框架,用以呈现数字政府的未来图景.研究发现,价值共创驱动的数字政府建设有助于彰显提升行政效率、精准匹配需求和增进社会公平的价值使命,促进政府的组织内部运作、组织间关系和组织外部环境的变革,并通过技术赋权、技术赋能和技术赋智机制发挥作用.通过对中国情境下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价值共创驱动数字政府建设的智能型、互动型、自主型和收集型实践模式,以期为相关议题的讨论提供理论借鉴与行动方案.

    数字政府价值共创公共服务合作生产实践模式

    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差异的多维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孟庆港陈晓兰丁宁
    25-3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城市碳排放清单,利用可视化方法刻画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的时序特征与空间特征,并采用变异系数双维分解和QAP分析方法全面考察中国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双维结构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首先,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降碳效果存在"叠加效应".其中,衰退型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居于首位,其降幅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城市,成长型、成熟型和再生型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依次降低.其次,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且这种非均衡性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动态演变.从区域结构来看,区域内差异是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差异的主要来源.从碳源结构来看,工业碳排放强度差异是决定总体差异和变化趋势的主要力量.再次,从区域和碳源双维结构来看,成熟型和成长型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内工业碳排放强度差异先后成为总体差异最显著的贡献来源.最后,产业结构差异、环境规制差异、金融发展差异、土地城市化差异对碳排放强度总体差异的正向影响依次减小,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强度差异的贡献和影响均存在地区异质性.

    空间差异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变异系数双维分解QAP

    数据要素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何伟董影孙中原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2011-2021年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数据要素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能够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影响机制而言,数据要素能够通过缩小房地产价格差距、人口资源禀赋差距、金融资源禀赋差距以及提高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要素对中部地区及较发达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完善数据要素流通机制、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数据要素区域协调发展资源禀赋差距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创新系统韧性:韧性演化及影响机制

    赵华平陈龙孟宏玮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内外多种压力冲击下,推动创新系统韧性演化成为我国应对环境变化的关键之举.基于系统演化思想剖析创新系统韧性的多维特征,梳理韧性视角下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制造业创新系统韧性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11-2021年我国城市层面与制造业上市公司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多样性、网络性、动态性和进化性是创新系统韧性的四维特征,"抵御冲击—吸收动荡—恢复功能—革新路径"为创新系统的演化进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制造业创新系统韧性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且城市群城市较非城市群城市、高技术制造业较低技术制造业的正向作用更加明显,其主要传导路径是助推数字化转型、稀释资源配置效率.

    创新韧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资源配置效率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对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基于政策升级的视角

    张俊艳李佳欣马小彧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政策升级视角,利用2011-2019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分析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升级为"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政策对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在政府治理与民众生活方面的数字化转型,但对数字经济的影响不显著.在试点政策升级后,政策的实施实现了以上三个维度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试点政策升级前后对外围城市和中等公共服务水平城市产生了持续作用,有效推动了城市数字化转型.在试点政策升级前后,资源配置效率与对外开放水平均在政策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影响中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

    城市数字化转型政策升级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政策

    居家适老化改造及其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ICF框架的机制分析

    史珈铭蒋潮鑫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从适老环境改造和适老用品配置两方面对居家适老化改造进行区分,从区域和群体的视角评估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现状.进一步,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的ICF框架,重点分析居家适老化改造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检验情绪、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多重中介效应,并补充分析中介效应的城乡差异.结果显示,居家适老化改造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在控制活动功能后,情绪、认知和社会功能在其间发挥中介效应,且其中介效应存在城乡差异.鉴于居家适老化改造对老年人功能能力的积极影响,基本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应主要针对存在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包括活动、情绪、认知和社会功能在内的整合性功能评估是实现基本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起点.

    居家适老化改造生活满意度ICF框架功能能力城乡差异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薛飞刘家旗付雅梅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6-2020年中国27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法和合成双重差分法考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得到以下结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提升了试验区城市创新能力,且随着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其政策效应不断增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通过发挥政府引导效应、政策集聚效应、人才集聚效应、创新环境优化效应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的创新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上海、武汉、西安、安徽、四川等地区,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政策对不同创新能力城市的影响效应呈现出"U"型特征.

    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城市创新能力双重差分法

    市场整合与跨区域协同创新:来自地方政府协调的力量

    张跃刘莉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市场整合、畅通国内大循环是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基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地方政府协调的市场整合事件构造435对城市配对组,利用1997-2018年长三角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边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市场整合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城市间专利合作效果显著提升,仅一方是会员的城市间专利合作效果显著下降,市场整合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创造效应和分流效应显著存在.产业分工优化和研发要素流动贡献了约52%的中介效应,多维邻近性在市场整合影响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市场整合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因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空间距离等因素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市场整合促进的跨区域协同创新能够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整合跨区域协同创新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双边双重差分法

    城市群发展的城市经济同步效应研究

    杨孟禹王智慧张凤云
    9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托.以"城市对"的经济同步性为切入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构建2008-2021年我国地级市、微观企业和流动人口面板数据集,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城市群发展对城市经济同步性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群发展具有城市经济同步效应,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群发展主要通过增强城市创新同步、促进要素配置趋同以及刺激虚拟集聚扩张三个渠道提升城市间的经济同步性效应.进一步分析中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并利用人口流动数据再次验证了研究结论.研究结论可为评估城市群发展对城市关系的影响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城市群发展区域协调经济同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