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畅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畅谈
畅谈

双周刊

1005-5061

Changtanzazhi@gmail.com

028-86696910

610015

成都市东胜街8号庄森大厦14楼

畅谈/Journal Talk Up
查看更多>>一本大型、深刻、新锐的时政新闻期刊,以“畅读天下,主流言谈”为办刊宗旨,内容涵盖时政、财经、社会、文化等领域。我们强调每篇文摘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完美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研究

    唐悦恒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多种经济模式的发展现状下,国家打造创新创业发展的新引擎,为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提供支持。但同时,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对此,立足新时期背景下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大学生就业素养的推动作用,结合当下就业现状,积极探索双创教育优化路径,并提出具体的创新策略,以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外省异地新生入学适应性帮扶——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吴霜婷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第一粒扣子",也是高校新生辅导员重要的工作内容。外省异地新生是来自全国其他省份最具希望、朝气的一个大群体,他们在进入高校就读后是否能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人际沟通等方面适应良好重中之重。本文以F高校新生辅导员帮扶外省异地新生入学适应为例,深入探讨高校新生辅导员如何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帮扶此类大学新生克服困难、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生活,以期更高质量的成长。

    外省异地新生入学适应校园生活

    智能技术赋能高等外语教育改革研究

    杨可心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智能技术对高校外语教育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外语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应用新技术手段进行变革,从而全面提升外语教育质量。在此过程中,高校外语教育应当着眼于智能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质内涵,充分发挥智能技术对外语教学的赋能作用,推动高校外语教育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发展。

    外语教育高等教育智慧赋能

    立德树人视角下校企文化融合的人才培养研究

    杨琦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担负着为国家输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与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相匹配,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培育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为己任。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也能依托行业企业,探索实践导向性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特色办学,精准办学。

    立德树人校企文化融合人才培养

    焦作市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研究

    张博文卢云杰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迎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本研究以焦作市教育为例,对其数字化智能化的现状进行概述,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焦作市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

    焦作市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现状分析影响分析发展对策

    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探究——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

    张雨菲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保罗·皮特里奇和伊丽莎白·德格鲁特(1990)编制的学习动机策略问卷(MSLQ)为研究工具,调查广东白云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因素以及策略使用情况,深入探究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关系,并就教师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策略培养进行深入讨论。本文使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得出了如下结果:英语专业大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整体处于中上水平,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他们自身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相符合时,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有一定信心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和热情去学习,并且更积极更主动地使用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相关性研究

    高职机电英语思政教学创新研究

    田尚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职机电英语思政教学创新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文章对高职机电英语思政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随后,提出了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师角色转变三个方面的创新措施。作者认为,高职机电英语思政教学创新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思政素养,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发展。本文的意义在于为高职机电英语思政教学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和借鉴,也为高职教育的改进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启示。

    高职机电英语思政教学创新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提升学生参与度的策略研究

    王蕾王金趾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式政策课程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其政治性和思想性,为了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形式与政策教学的有效性,如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补充,教师教学与学生讨论相结合,主题讲座与形式报告相结合,使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适应,通过创新多种教学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知识。本文就如何提高高校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探究,希望给予相关人士参考。

    形势与政策学生参与度策略研究

    五育融合,全面发展——"五育融合"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新思考

    王琪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推进,对于中职语文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改变常规教学形式和活动,引入新型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语文教学多元化、多样化水平,助推学生道德品质、能力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就以中职语文教学为立足点,深入分析"五育融合"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和策略。

    五育融合中职语文教学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共英语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以常德地区为例

    王琼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信息,已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的重要职能是传递文化,将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能够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途径,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意识。公共英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能够加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使其对地方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一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有效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本文以常德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通过问卷、访谈调查,分析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中的问题及融合的具体路径,提高学生对区域文化的认可、传承及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公共英语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