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新与创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新与创业教育
创新与创业教育

徐建军 胡岳华

双月刊

1674-893X

ccj@mail.csu.edu.cn

0731-88830141

410083

长沙市中南大学校本部出版社内

创新与创业教育/Jour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创新与创业教育》是由中南大学主办的学术理论类期刊。本刊主要面向高校师生,刊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旨在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北大核心和CSSCI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齐松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系统地把握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中国知网(CNKI)1999—2023年收录的1166篇有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北大核心和CSSCI数据库文献,从发文数量、作者分布、研究机构、期刊来源、基金分布、关键词与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研究发现:当前相关研究已进入成熟阶段,成果数量逐年增多;逐步出现核心作者,但未完全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以师范类、综合类高校等为主阵地,区域研究力量分布不均;文献刊载期刊分布有向部分核心期刊集中的趋势;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是研究成果的主要资助来源,构建多元化基金资助体系尤为重要;当前研究主题多元,但仍有广阔视域和拓展空间.未来的研究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深化拓展:一是加大政策指引;二是深化研究主题;三是拓宽研究视野;四是注重多维融合;五是突出中国特色,从而提高该领域的研究层次和成果质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北大核心CSSCI数据库文献计量分析法研究综述

    人格、创业风险感知、创业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关系研究

    郑宏明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问卷调查方法考察了大学生人格、创业风险感知、创业社会资本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父母职业、学历对大学生创业风险感知、创业外部社会资本及创业意愿有重要影响;大学生家庭所在地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创业外部社会资本、创业风险感知以及创业意愿有交互影响;外向性人格、创业外部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向性人格分别通过创业风险感知、创业外部社会资本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提出建议,即高校对于外向性大学生应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创业服务和培训,应更多关注来自县城、乡镇、乡村的低收入、低学历家庭大学生,增强其对创业活动的了解.

    人格特质创业风险感知创业社会资本创业意愿

    基于城校共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郭萌王怡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研究、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学理依据、理论基础、理论框架、路径保障四个层面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基本逻辑,从宏观环境、中观组织、微观教学三个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行架构设计,提出校地共同育人及创建"开放共享"的支撑机制、"三创融合"的协同平台和"四级递进"的系统育人策略,通过在组织架构上形成"学校—政府—社会"协同机制、在育人理念上推进"主体—区域—家国"价值进阶、在培养过程中深化"开放—融合—共生"育人模式三个路径构建基于城校共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城校共生城校共同体

    数字驱动的创新创业学科知识图谱建设路径

    刘丹林安琪王菡杨佳欣...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朝着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蓬勃发展.学科知识图谱作为一种庞大的语义网络工具,可将知识点与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与教学资源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创新创业学科知识图谱能够实现对学科知识的抽取和表达,形成知识的动态循环,重构创新创业课程基础知识关系,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从而实现智能化的"教"和个性化的"学".可通过以下路径构建创新创业学科知识图谱:首先,构建创新创业学科的多模态静态教学资源数据库;然后,形成多模态动态教学过程数据库以记录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动态信息;最后,构建创新创业学科知识图谱以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知识的动态更新.

    数字驱动创新创业学科知识图谱知识体系教学创新

    协同学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机制探索

    施永川于心月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阵地,也是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引擎.基于协同学视角深度剖析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子系统的协同框架和作用机理,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存在的控制参量战略定位不清、序参量支配功能不足和系统内部协同平台资源配置不畅的现实困境,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顶层设计保障数字生态全面覆盖、技术渗透打造全方位数字化育人平台、多方合力共建数字型创新创业人才展示舞台.

    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机制

    参赛动机、团队关系强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张千军李维刘玉珮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功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受个人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团队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参赛动机、关系强度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模型探讨团队关系强度在参赛动机和创新创业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并根据对612位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的问卷调研获取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来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团队关系强度在参赛动机(包括社会交往动机、自我表达动机以及自我发展动机)和创新创业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社会交往动机自我表达动机自我发展动机关系强度创新创业能力

    课外自学投入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吗?——来自混合研究的新发现

    段肖阳
    5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是自主学习,课外自学是自主学习的典型行为表现,但少有研究探究课外自学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关系.为探究两者的关系,一是在质性研究部分,利用在厦门大学收集的来自全国114所高校375份夏令营营员的开放性问卷,通过质性分析提出了课外自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并非线性关系的假设.二是在量化研究部分,利用19所本、专科高校的9803份有效调查数据,验证了三个假设.研究发现:①课外自学投入与创新创业能力呈"U"型关系,当前97.9%的大学生课外自学处于"U"型左侧,即绝大多数学生的课外自学投入为低质量的自主学习行为,对创新创业能力有负向影响.②随着大学生课堂学习投入水平的提高,课外自学投入对创新创业能力的负向预测作用呈逐渐降低趋势.③随着大学生掌握目标定向水平的提高,课外自学投入对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负向预测作用呈逐渐降低趋势.大学应力图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投入,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大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

    大学生课外自学创新创业能力课堂学习掌握目标定向混合研究

    创新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素养的现状与思考

    于建华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大学生创新素养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及创新素养基础能力、创新素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技能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利用SPSS软件对以上维度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基本信息对各维度的多数题项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影响,且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多数较高,相关程度非常紧密.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出大学生创新素养还存在基础能力根基不牢、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思维能力激发不够以及创新技能挖掘不深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相对淡薄、激发创新潜能的措施体系尚不健全、大学生接触创新实践的机会相对欠缺以及参与创新活动的指导体系仍欠规范.应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创新实践的意识、加强师资培训、构建校级培养规则和评价监督体系以及强化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等.

    创新战略背景大学生创新素养现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

    冶建明邵建荣赵思峰滑晓晴...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是深入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突破口,无论是在国家、社会、高校还是个人层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育人、师资培养、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构建强化思政育人理念、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健全教学贯通机制、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立足文化育人功能六大创新路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与融合发展路径

    盛义保夏群付彦林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育人作为基于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而生成的文化育人类型,既能拓展大学文化育人的深度和广度,又能涵养和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于对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演变过程、发展趋向所呈现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行动逻辑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育人模块化、贯通式和整体性融合形态的深入分析,提出通过构建工作目标体系、内容生成机制、资源供给机制、多维育人平台和协同育人机制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育人的融合发展路径.

    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文化育人大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