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车用发动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车用发动机
车用发动机

段金栋

双月刊

1001-2222

cyfdj@163.com

022-58707822

300000

天津市北辰区永进道96号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车用发动机》编辑部 

车用发动机/Journal Vehicle Eng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车用发动机》(双月刊),1978年创刊,是由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主办的技术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车用发动机》辟有综合评述、设计计算、性能研究、测试与诊断、制造技术和信息等栏目。主要面向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等。《车用发动机》为国际标准16K, 96页,期定价10.00元,年定价60元。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14-1141/TH,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1-2222,邮发代号22-53。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零碳及低碳燃料内燃机应用进展分析

    李心成万军杰吕亮仲跻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稳步推进,世界各国对内燃机碳排放标准越来越严苛,如何突破常规化石燃料带来的高碳排放问题,对于未来交通发展尤为重要.目前,采用氢、氨、甲醇等零碳及低碳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是必然的选择,零碳及低碳内燃机是现在和未来的研发热点.为助力零碳及低碳内燃机快速发展,阐述了氢、氨、甲醇、乙醇以及天然气等燃料的物化特性,同时分析它们在内燃机中最新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给出相应参考建议.

    内燃机零碳燃料低碳燃料混合燃料碳中和排放

    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尿素分解研究进展

    张玉娇黄豪中张丽娜陈雅娟...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技术是降低柴油机氮氧化物(NOx)排放的有效手段,而在柴油机 urea-SCR系统中,尿素分解在 NOx 还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阐述了尿素分解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副产物的反应路径和反应温度.分析了催化剂对尿素分解的催化作用,总结了减少沉积物的 4 种措施.提出了未来技术改进的 3 个方向:研究实际工况下的详细反应机理;使用详细分解机理进行数值模拟同时降低时间成本;使用催化剂提高中间体的反应速率.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尿素分解副产物反应机理

    增压器钛铝涡轮过盈连接结合强度研究

    陈光彭前亮刘烨景国玺...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轻质钛铝(TiAl)涡轮能够显著提高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性能,而 TiAl 涡轮与 K418 过渡体之间的过盈连接失效问题对增压器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考虑了 TiAl 涡轮和 K418 过渡体材料非线性、损伤准则,建立了TiAl涡轮过盈连接强度有限元模型,通过拉伸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接触应力与摩擦系数的关系公式,并探索了温度和高温条件下转速对 TiAl 涡轮过盈连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400~700℃时,随着温度上升,结构过盈界面接触应力衰减呈上升趋势,过盈连接强度下降幅度增加;在高温条件下,转速越大,过盈连接强度下降幅度越大.

    涡轮摩擦系数接触应力过盈连接结构强度

    新型隔热涂层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王斌贾德民孙楠楠齐少豹...
    25-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发动机上采用隔热技术可以减少传热量,降低热损失,提高热效率,提高发动机的排气能量.对一种新型的隔热涂层——低导热系数、低热容隔热涂层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将该种新型隔热涂层喷涂于活塞壁面后,活塞壁面温度随缸内气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即膨胀冲程随缸内温度升高而升高,进气冲程随缸内温度降低而降低,该属性有效减少了壁面传热且避免了进气加热.在一台重型发动机上使用新型涂层活塞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仿真试验研究,发现具有一定材料属性且合适厚度的新型隔热涂层可以减少活塞的传热量,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排气能量.

    发动机隔热涂层传热热效率

    LLC循环下重型车N2O,PN10排放研究

    刘志伟李腾腾钟祥麟任烁今...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未来法规需求,基于低负荷循环(low-load cycle,LLC),对重型车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氧化亚氮(N2O)、10 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10)以及 23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23)的排放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使用v-VSP分块聚类模型进行了区域排放分析.结果表明:LLC工况下,N2O 排放量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加,与排温直接相关;低速区或负 VSP区内,N2O 排放与载荷呈正相关关系,但在正 VSP&中高速区域,过高的载荷反而降低了N2O 的排放;PN10 和PN23 排放均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加,且载荷越大,10~23 nm粒径粒子占比越高;中高速&VSP绝对值大的区域内,PN10 和PN23 有较高的浓度,但PN10 和 PN23 的绝对排放量主要存在于 VSP 为正的区域;随着载荷的增大,低速&高 VSP区域有更多比例 10~23 nm粒径粒子.

    重型汽车低负荷循环氧化亚氮颗粒排放测量

    国六自动挡乘用车GDI发动机高瞬态HC原排分析

    刘春涛裴毅强秦静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 GDI发动机在部分瞬态工况下 HC排放较高的问题,对一辆装有 GDI发动机的轻型车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 WLTC试验,通过采集单缸瞬态 HC排放、缸内燃烧压力和 ECU 控制参数数据,研究了部分瞬态 HC 排放高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冷却液升温过程对发动机的 HC 排放没有显著影响,在 WLTC试验的各个驾驶速度段均出现了高 HC排放;当发动机扭矩从高到低急剧变化时,可能出现缸内未断油但进气量急剧减少的情况,导致发生缸内失火或不完全燃烧,从而产生高 HC排放;另外,当气缸内连续几个工作循环断油后再喷油时,会导致缸内过量空气系数偏离最佳范围,使缸内燃烧状况恶化,甚至发生失火或不完全燃烧,从而引起 HC排放增加.

    直喷式汽油机碳氢化合物失火

    高压油管结构对喷油速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贾义贾德民王晓艳张海燕...
    42-4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压油管结构对喷油速率的影响,采用 EFS喷油速率试验台进行了不同高压油管长度、折弯半径以及内径下的喷油速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压油管内部的压力振荡对喷油速率影响显著,大喷油脉宽下会出现喷油速率上翘的现象,导致喷油量增加;高压油管的结构参数对喷油速率的影响形式不一,高压油管的长度主要影响喷油速率上翘的时刻,高压油管的内径主要影响喷油速率的数值和上翘的峰值,而高压油管的折弯半径对喷油速率几乎无影响.

    高压油管喷油速率喷油脉宽压力波动喷油量

    TDI发动机润滑油挤压高频噪声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刘亚奇吴恢栋赵国超曹永伟...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涡轮增压柴油机的运行特点,在半消声试验室进行了发动机加速工况主轴承处润滑油挤压高频噪声的影响因素测试.研究过程基于发动机主轴承座振动测试和曲轴运动轨迹测试,重点分析了润滑系统特征和主轴承结构特征以及曲轴轴承支撑方式对高频挤压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滑油黏度、润滑油含气量、主轴承间隙、主轴颈形状和轴承支撑方式等均对主轴承座异常振动产生影响;当轴承载荷小,轴心偏心距较大,曲轴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时,主轴承润滑油压力升高,润滑油内的气泡被挤压产生高频的气泡破裂噪声,并伴随主轴承座异常振动;当曲轴运转稳定且轴心轨迹平顺时,主轴承座异常振动对应转速升高,高频噪声不易识别.

    柴油机主轴承座振动高频噪声轴心轨迹

    基于DBO-MPC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

    毛星宇蒙艳玫许恩永赵德平...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HEV)的能量管理策略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驾驶性能和寿命,为解决 HEV能量管理策略的最优性与实时行驶工况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以混联式 HEV 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与蜣螂优化算法(dung beetle optimizer,DBO)的 HEV能量管理策略.首先,该策略采用基于堆叠式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stacked long-short 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Stacked LSTM-NN)的车速预测模型预测未来行驶车速.其次,根据预测车速将混合动力汽车的功率分配问题描述为 MPC预测范围内的滚动优化问题,提出考虑燃料消耗和电池保护的成本函数,利用 DBO 算法对预测时域内发动机功率进行优化求解.最后,在城市道路循环(urban dynamometer driving schedule,UDDS)工况下分别对所提策略的车速预测精度和经济性与其他策略进行仿真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 LSTM速度预测模型相比,Stacked LSTM速度预测模型的 RMSE降低了 13.9%,每步平均预测时间减少 1 ms;与基于规则的策略相比,基于DBO-MPC的策略模型节油率达到 25.3%,同时 SOC状态波动更为平稳,对电池的保护效果更好.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车速预测

    混合动力系统偏好强化学习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唐香蕉满兴家罗少华邵杰...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混合动力系统在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平衡以及动力性约束下的经济性提升,提出了基于偏好强化学习的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将能量管理问题建模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建立输入状态值到最优动作控制输出的函数映射关系.与传统的强化学习控制算法相比,偏好强化学习算法无需设定回报函数,只需对多动作进行偏好判断即可实现网络训练收敛,克服了传统强化学习方法中回报函数加权归一化设计难题.通过仿真试验和硬件在环验证了所提出能量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传统强化学习能量管理策略相比,该策略能够在满足混合动力车辆 SOC 平衡和动力性约束下,提升经济性 4.6%~10.6%.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偏好强化学习优化控制电池荷电状态(SOC)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