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意设计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意设计源
创意设计源

姜鸣

双月刊

1674-5159

idea2009@vip.sina.com.cn

021-61421860 64380117

200030

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502号

创意设计源/Journal Idea&Desig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传承语境下的传统村落漫游艺术——建筑漫游课程再设计

    汪俊琼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漫游课程再设计尝试构建面向西部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建筑漫游艺术,通过选取西部传统村落场景课题进行传统村落数字漫游艺术产品创新设计,在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入文化分析、叙事逻辑设定、交互设计思维,并结合元宇宙概念对技术路线进行拓展创新,以期取得良好的文化空间表达和沉浸式体验效果,完成青年群体的参与式民族文化认同建构.通过特定场景下的课程设计,有望提升建筑漫游课程实践的社会文化传播效应,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传承建筑漫游艺术民族文化认同建构

    传统村落产业信息化平台框架构建——以湖北恩施细杉村为例

    谢梦云吴思甜胡思睿皮飞扬...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扼要描述中国传统村落的产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低信息化"是传统村落产业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将电商平台与旅游服务平台合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创新发展方法,使传统村落的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以湖北恩施细杉村为例,将理论付诸实践,为该村落提出符合实际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策略.信息化平台助力传统村落多产业发展的创新理论,有助于传统村落农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旅游品牌的推广和运营,为中国传统村落的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思路,助力乡村振兴.

    信息化平台产业发展文旅产业乡村振兴特色农业

    南岗千年瑶寨旅游IP建构策略探究

    黄景茵张晓刚李易苍
    13-1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塑造旅游IP将有助于民族村寨的文化传承、创新及其旅游经济的发展.南岗千年瑶寨是一座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村寨,具备打造旅游IP的天然优势.从游客需求、旅游资源、旅游体验三方面入手,探索符合千年瑶寨的旅游IP构建方式,为千年瑶寨的文旅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行动路径,对千年瑶寨的文化表达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南岗千年瑶寨旅游IP游客需求旅游资源游客体验

    基于场所精神的乡村公共空间重构路径与图景呈现

    刘梦轩谢青徐玮佑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场所精神为理论指导,聚焦文艺乡建优秀案例,综合实地调研、学科交叉和文献研究等方法,从乡村振兴要求、空间认知转变、时代功能需要三个层次阐述乡村公共空间的更新向度,在此价值驱动下提出空间修辞和情感再造双维度重构路径.并以广西思陇社区公共空间为改造样本,通过系列设计手法诠释乡村更新图景和独特魅力.这对提高村落自我认同的凝聚力、传承乡土文化等有现实价值.

    场所精神乡村公共空间乡村振兴重构路径图景

    中国古代彩色夹缬源流考略

    田伟李加林冯光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艺中的夹缬为研究对象,运用染织服饰史的研究方法,围绕中国古代彩色夹缬的起源、传播与演变,对相关文献及文物资料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表明,夹缬唐代起源说依据的史料存在失实,彩色夹缬的发明不晚于初唐时期.盛唐时期夹缬技艺十分兴盛,中晚唐至宋代,夹缬遍布大江南北,官宦、庶人皆服.宋代以后夹缬逐渐衰微,到了明代基本在民间失传.

    彩色夹缬夹缬起源夹缬传播工艺考略手工印染

    文化互鉴视域下财神形象对比分析研究

    高慧芳范晓雪李进
    30-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溯源中国的九路财神与西方的商神、财神与丰饶之神,从东西方文化的视角审视财神形象.选取李诡祖与赫尔墨斯为文化互鉴视域下财神形象对比的对象,聚焦其建构与变化模式,挖掘东西方文化互鉴的内容,探讨信仰背景、信仰对象、信仰形式以及象征意义,以期为跨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理解.

    财神李诡祖赫尔墨斯文化交流互鉴

    民间造型艺术在形态构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索——以云南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

    段雪敬李昂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形态构成课为例,探索民间造型艺术在艺术设计类基础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在形态构成的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从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出发,强调文化传承与民族审美特性,引导学生将民间造型艺术中的点、线、面、体等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和审美法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通过对形态构成多维度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抽象元素的理解与认知,开拓学生基于民族认同的视觉创新意识,为形态构成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形态构成民间造型民族审美教学实践

    对分课堂理念下设计评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米华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及课程定位,将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导入设计评论课程教学改革中,以教学组织形式的迭代、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过程设计的突破为前导,以师生共生式课堂的打造为核心,改变设计评论课程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以对分课堂权责对分的理念对教学活动进行互动参与化、游戏趣味化、沉浸体验化和课程思政化的转译,并营造有效的课堂互动情境,打造师生新质共生的成长路径.通过运用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构筑师生深度互动的课堂,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并探索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路径.

    设计评论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博物馆艺术授权机制研究——以大英博物馆为例

    张艺丹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授权不仅有助于展现藏品的历史性和艺术性,还能将馆藏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增加博物馆的经济效能.以博物馆艺术授权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大英博物馆艺术授权机制的分析,以及相关案例的论证,对国内博物馆艺术授权机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大英博物馆艺术授权博物馆艺术授权机制

    基于数据感知的数字孪生沈阳故宫文物数据建设研究

    倪晓彤高家骥程威龙王佳琪...
    51-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运用数据感知和数字孪生技术,对沈阳故宫的文物和建筑群数据进行建设与优化.尤其关注沈阳故宫的东、中、西路建筑群,并以此为依据,推荐适合的数据构建策略,旨在降低人工工作量并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通过精确建模和还原,数字孪生模型为文物保护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不仅帮助研究人员和保护专家理解文物和建筑群的特征与结构,为文物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促进了公众对文物和建筑群的认识.

    数字孪生文物建筑群大数据平台沈阳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