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池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池州学院学报
池州学院学报

何根海

双月刊

1674-1102

xbbjb2001@yahoo.com.cn;xbbjb@czu.edu.cn

0566-2748603

247000

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

池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zhou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池州学院学报》前身《池州师专学报》,1987年1月创刊。本刊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与社会学、语言文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物理学、化学、文化、艺术、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欢迎校内外作者投稿,尤其欢迎傩文化、九华山佛教文化、皖江文化、生态经济、非金属材料科学等方面具地域性与学术性的特色论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清安庆府志中的"乡贤"书写及其演变

    王文志周毅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志中的"乡贤"篇目是统治者推行教化、把控地方风俗而建构的重要篇目之一.明清安庆府志中多设有"乡贤传",其主要书写特点体现在乡贤群体构成以及乡贤形象的书写模式之中.由明至清,安庆府志中"乡贤传"中的乡贤形象也有着相应的变化:清代书写者更加注重对乡贤的"理学""忠义"形象的书写;随着时间的推移"乡贤"篇目承接了一些来自其他篇目人物的迁移.究其原因,乡贤传记文本的书写特点与变化是中央统治者施加社会教化的产物,地方书写者也逐渐接受了中央统治者的"规训"与"兼并",并以教化为目的来书写地方历史.

    乡贤传记文本模式社会教化历史书写

    "不借"文化与民俗信仰

    谢翠萍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鞋履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其名称因时代、地域、材质及社会作用的不同而有差异,其中"不借"最具有口语性和时代性.进入文明社会,鞋履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礼俗文化,其发展的历史能够深刻地再现中国特定时期、各个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风貌.鞋履还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符号和图腾象征,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鞋俗文化与民间信仰.中国鞋俗文化的独特性,展示着中国文化特有的魅力和张力,凝聚着中华儿女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民族精神,维护着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搏腊不借鞋俗信仰

    5W传播模式下大学生参与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分析

    黄钦朱礼龙张秀娟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Lasswell社会传播5W模型为理论依据,调查大学生参与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参与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参与高校网络舆情与性别、年级有显著的相关性;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个体的影响程度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满意度均受到大学生参与高校网络舆情行为变量的显著影响.最后,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对策和建议.

    5W传播模式高校网络舆情影响因素舆情引导

    受欺负经历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创伤后成长和依恋焦虑的作用

    王丽君桑青松姚胜男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青少年受欺负经历、创伤后成长、攻击性行为与依恋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497名受欺负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受欺负与创伤后成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攻击性行为和依恋焦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创伤后成长与攻击性行为、依恋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攻击性行为与依恋焦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创伤后成长在受欺负与攻击性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依恋焦虑在受欺负与攻击性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受欺负经历不仅直接会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会通过创伤后成长对其产生影响,其中依恋焦虑起调节作用.因此要尽早开展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减少受欺负者向欺负者转变的可能性.

    青少年受欺负经历攻击性行为创伤后成长依恋焦虑

    教师的敏感性与幼儿学习品质的关系

    刘子上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恋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启发了教师敏感性与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关联性的研究思路.为进一步在量化研究上深入,在广东省三地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幼师和儿童,采用较通用的学前儿童学习行为量表,分年龄班对在不同教师敏感性下幼儿的学习行为表现进行跟踪测量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教师敏感性对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高度敏感性教师的策略表达,中度敏感性教师的延迟满足,低度敏感性教师给予的自主空间,都会在具体条件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因此要重视幼师队伍敏感性培养,提升幼师对自身敏感性价值的认识的同时,也要走出教师敏感性越高对幼儿学习品质形成越有利的片面认识,还要通过教师敏感性这一外因帮助幼儿形成内生学习动力.

    教师敏感性幼儿学习品质

    篮球教学联合APP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蔡瑞宝汪海滨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篮球公选课教学联合手机APP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以安徽某高校246名(心理正常组193名、问题组5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特质社会适应量表在干预前后测试并比较.结果:正常组学生干预前后相比较除了偏执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因子干预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质应对方式的消极应对因子干预前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值5.261,P<0.01),积极应对因子干预前得分低于干预后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t值-4.235,P<0.01).53名心理问题学生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后相比均降低,各因子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8.491、3.029、4.053、5.311、5.155、4.629、4.986、4.674、5.452,P<0.01).特质应对方式和大五人格问卷各因子得分干预后均得到了一定优化.结论:篮球公选课联合手机APP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较好效果,今后高校可借鉴这一模式提高学生身心健康.

    篮球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评价

    《园冶》中水月美学在江南园林理景中的应用研究

    束子荷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月共赏之景自古深受文人墨客喜爱,在江南园林理景尤其是夜景意境的构造中是不可替代的.《园冶》作为第一本论及月在园林中应用的专著,对水月美学的营构有极大研究价值.文章从《园冶》原文语段出发,以片石山房、网师园和沧浪亭为例,分析江南园林水月美学中山石、建筑、植物的理景营造应用,赋予了园林意蕴深厚的脱俗之美、跨越时空的灵动之美、相互依存的共生之美.研究认为水月美学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对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认同和城市功能的科学完善均有一定参考与借鉴价值.

    水月美学江南园林理景设计《园冶》

    池州杏花村清代景观结构的图像解读与再现

    刘畅钱静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杏花村志》首图、《乾隆池州府志》杏花村图以及《杏花村十二景图》进行图像解读,从图绘视点和构图方式两个方面考察来自不同创作主体的杏花村历史图像的景观叙事手法,揭示了地方人士的功能审视与外来者游客思维对杏花村地理形象的构建作用,并从各具异同的空间营造手法中分析杏花村景观具有多重文化意义的场所内涵,考察了不同群体创作的图像资料对当今杏花村景观研究的价值,分析总结出清代杏花村不同尺度的景观特征,为相关的景观图像解读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为杏花村景观特征的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杏花村图像解读文化景观景观结构

    中国古典舞的当代价值和发展路径探析

    刘红昱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的中国古典舞是我国传统舞蹈的"再造与复兴",其正式体系创立于20世纪五十年代,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和"脉"融入中国古典舞,在融合中探索,在传承中拓展,以体现当代中国古典舞的精神价值,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典舞当代性路径

    民俗体育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以池州地区为例

    秦莹杨辉霞马力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乡村重要的"粘合剂",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内生文化动力,将民俗体育嵌入乡村社会治理是实现民俗体育可持续传承和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共生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民俗体育参与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着:城乡结构转变失衡;民俗体育仪式价值边缘化;民俗体育文化自然衰落;民俗体育组织力下降等现实问题.故提出:实现民俗体育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扩大治理主体;重塑民俗体育文化价值,促进乡村社会善治;产业融合奠定善治物质基础,打造村落利益共同体;发挥民间组织的桥梁作用,提升村民自治能力等实践路径,充分挖掘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社会现代化治理的契合点,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民俗体育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