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滁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滁州学院学报
滁州学院学报

许志才

双月刊

1673-1794

czxyxb@126.com

0550-3510742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大道1528号

滁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质量提升问题研究——以安徽省某高校为例

    陈薇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质量,既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神圣职责,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该门课程教学内容内化于学生心中、外化为学生行动.通过对安徽省某高校该门课程开设情况调研,发现该校在教学理念上执着于内容覆盖与知识灌输、教学内容上缺乏有效设计与话语转换、教学方法选用上不恰当且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载体运用上存在脱节现象、教学评价上存在区分度不高的情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教学理念上坚持因材施教,教学内容上做好设计转换,教学方法上坚持选用科学,教学载体上做到运用适配,教学评价上坚持以评促教,形成教学相长、良性互动局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质量问题

    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育人路径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

    陈沭文高尚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播技术不断迭代革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为整合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选择,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着新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径.强化网络育人意识、把握网络育人规律、提升媒介素养是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育人可行的优化路径,将网络与育人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途径

    被遮蔽的灾难——对中国古代"瘟灾题材绘画"集体失语的反思

    孙国良汪文绮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有关瘟疫题材绘画中国古代画家集体失语的现象,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本体特征为出发点,结合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语境等开展研究.研究揭示瘟疫题材超出了中国古代绘画功能论所涵盖的范畴,逸出了中国古代画家艺术生产模式的可能范围,不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需求,讨论了瘟疫题材绘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难以存在、生长与发展的空间之缘由.在此基础上,以当代学术视角对艺术形态中遮蔽历史灾难的文化现象的弊端展开反思,继而对当代中国画家创造表现此类题材的艺术样式提出期待.

    瘟疫遮蔽绘画反思

    徽州建筑中"大门"图像的生成因素与形态内涵探析

    孙伟李娇娇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是建筑中的重要构件,往往承载着建筑的整体精神.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徽人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大门形式,形成了十分壮观且色彩纷呈的"图像景观".作为文化的表征物,大门形态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形态文化内涵、制度形态文化内涵、精神形态文化内涵.对此研究有益于理解与把握徽州大门文化的整体性,并助力其传承与发展.

    徽州建筑大门图像文化内涵

    大型卫调花鼓戏《窦娥冤》音乐唱腔创作解析

    连俊杰
    81-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卫调花鼓戏是安徽省濒危剧种之一,是流传于淮河流域的稀有地方戏曲剧种.以大型卫调花鼓戏《窦娥冤》音乐唱腔创作为例,对卫调花鼓戏传统音乐形式进行梳理,从传统唱腔旋律、锣鼓经、主音变化等方面概述卫调花鼓戏传统音乐的继承方式;从伴唱运用、乐队实践和剧种新腔创作三个方面分析卫调花鼓戏音乐唱腔的创新与实践理念,为卫调花鼓戏音乐唱腔的发展提供创作经验.

    卫调花鼓戏窦娥冤音乐唱腔创作解析

    文旅融合视域下城市形象的影视塑造研究——以影视剧《繁花》为例

    李倩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融合视域下,通过热播影视作品展示城市建筑、地方方言、美食等城市人文形象,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已成为大众传媒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影视剧《繁花》传播上海城市形象(文化)为案例,运用网络文本的情感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影视作品空间中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符号、人文情感传递的底层逻辑.通过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反馈,适时调整城市资源、受众、传播媒介三者之间的链接方式,实现城市文化形象的差异化、个性化塑造.

    文旅融合影视作品城市形象人文情感

    "非遗"活化背景下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徽州采茶歌为例

    刘璟颉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活化背景下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面向.包括徽州采茶歌在内的"非遗"的活化,在整合乡村文化凝聚力,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赋能乡村治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目前,乡村振兴正面临着文化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与综合利用不足,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人才培育机制与管理体系不健全,数媒技术缺乏与传播效能不足等困境.新时代,深入挖掘包括徽州采茶歌在内的"非遗"文化资源的时代内涵及精神价值,需要推进乡村文化生态建设,营造当代非遗"造血式"的新模式,加强"非遗"普查及研究,挖掘其文化内涵;构建"非遗"保护机制,注重"非遗"传承人培养;以"非遗"为着力点,发展乡村文化新产业;运用现代化媒体,拓展"非遗"传播新路径.

    "非遗"活化乡村文化生态徽州采茶歌

    学习者数字韧性:作用机制、过程模型与发展策略

    刘丽琴王志临沈书生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韧性是学习者在数字时代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空间的能力,数字韧性过程是学习者与数字技术交互作用的动态发展平衡过程.本文从心理韧性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数字韧性的内涵和作用机制.通过结合生态平衡理论,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数字韧性过程模型,模型从输入端、形成端到输出端,全面地揭示了学习者在数字学习环境中如何构建和提升其数字韧性.并基于这个模型,进一步从制度、精神和身体层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教育实践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学习者数字韧性数字韧性作用机制数字韧性过程数字韧性发展策略

    《颜氏家训》对当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周雨霏杨梦雨唐雪儿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氏家训》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蕴含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其中包括超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本文通过分析当今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颜氏家训》中有关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论述,探讨《颜氏家训》对当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颜氏家训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

    OBE理念下"金融会计学"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调查研究——基于滁州学院的问卷调查

    朱志红薛大维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OBE理念设计"金融会计学"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滁州学院"金融会计学"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总体情况良好,特别是思政元素相关度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表现优异,但思政元素促进个人成长满意度、融入方式和教师讲解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从三个维度提出OBE理念下"金融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进策略:明晰和细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构建"思政素材好、思政融合好、思政方式好"的"三好"课程思政内容;实施线上课堂、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实践课堂、专家课堂、优秀校友课堂的"六课堂融合"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期望为财经类专业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启示和经验借鉴.

    OBE理念金融会计学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