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左良

双月刊

1008-3758

xbsk@mail.neu.edu.cn

024-83687253

110004

沈阳 南湖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刊载反映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前沿性、交叉性和创新性的最新学术成果,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结合,加速学科建设的综合化与人才素质的完善化。“科技哲学研究”是本刊的特色栏目和重点栏目,主要刊登国内外科技哲学研究方面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化信息社会对集体责任研究的挑战

    邬桑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社会走向智能化给社会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对集体责任及其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解析挑战之根源,涉及集体责任的承担者、责任的归因、责任的规范和责任的治理:问责主体的"去心灵化"挑战,人与智能技术的信息本体论重构产生了无心灵的能动者;责任归因与规范改变产生的认知责任挑战,信息的超传播性进一步提升,集体必须承担认知责任且无法获得豁免;信息权力对集体责任结构的挑战,智能化催生了更隐蔽的权力形式,使集体责任结构更需要谨慎地解析;驾驭分布式道德的挑战,智能技术令分布式道德更为广泛,但治理路径并不明朗.这些挑战不仅体现了智能化信息社会对集体责任研究的全新需求,也对伦理学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改变的要求.

    智能化信息社会集体责任人机责任人工智能伦理

    计算科学发现:目标与方法论反思

    浦江淮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科学发现是人工智能和科学交汇融合的产物,其通过计算的方式对人类科学发现过程中的认知过程进行重构并实现了对人类自然认知能力的技术增强,从而使得经过恰当编程处理的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的发现活动,并帮助人类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新知识.计算科学发现将计算作为一种方法和视角引入科学发现的研究中,揭示了以往推理方法中更为精细的结构,也为经典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方法论的思考可以发现,计算科学发现的限度取决于多大程度上能够将具体的科学发现活动表征为具有可计算性的问题,为该问题设计高效的算法并提供充分且正确的科学数据,同时取决于是否能够对发现系统持有合理且必要的信任.

    计算科学发现人工智能科学发现计算方法论

    感知共情:共情的第四维度探析

    崔中良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共情研究将共情分为情感共情、认知共情和行动共情三个维度,并没有重点关注共情的获得方式.结合现象学和认知科学对于共情的研究,指出感知共情作为共情的第四个维度是其他三个维度的基础.感知共情的作用方式表现为:感知共情与行动共情互为协同,感知共情与认知共情互为渗透,感知共情作为共情整体的保障.四维共情内在关联的综合观摆脱了共情的分离观和一体观,解决了分离观的认知消耗以及一体观的他异性问题.

    四维共情感知共情共情综合观身体现象学

    为何迎"险"而上?管理开放性对越轨创新的影响

    王弘钰于佳利崔智淞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有效地帮助组织引导员工实施越轨创新,迫切地需要理论界和实践界给出答案,现有研究鲜有基于信息加工视角考察管理开放性对越轨创新的影响.通过236名在职员工两阶段数据,探讨了管理开放性对越轨创新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管理开放性对越轨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在管理开放性与越轨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新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管理开放性与越轨创新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集体主义导向在心理安全感与越轨创新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越轨创新的理论研究,并为企业更好地激发和引导越轨创新提供相关对策.

    管理开放性越轨创新集体主义导向心理安全感

    图片饱和度对电商助农意愿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叙事传输理论视角

    周延风张莹李天琪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觉刺激是影响人们捐赠决策的重要因素.基于叙事传输理论,通过二手数据分析和5个实验,探究图片饱和度对电商助农意愿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饱和度(相比于高饱和度)的图片可以显著提升人们的电商助农意愿;图片饱和度通过叙事传输影响人们的电商助农意愿;信息框架和身份类型起到了调节作用,消极信息框架下,低饱和度图片能引发更强的叙事传输和电商助农意愿,积极信息框架下,高饱和度图片能引发更强的叙事传输和电商助农意愿;当消费者身份被激发时,低饱和图片后的叙事传输和电商助农意愿更高,而捐赠者身份被激发时,饱和度影响的差异则会被削弱.研究结果为电商助农宣传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图片饱和度叙事传输电商助农信息框架身份类型

    惯例转移要素分析:来自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利基项目间学习的实证研究

    王江王丽娟
    48-5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项目间学习的惯例转移进行研究,梳理了惯例转移的概念及内涵,从理论上探讨惯例转移与内外部环境、知识能力以及团队互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构建影响惯例转移的重要因素组合,通过对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定量化分析,以评价惯例转移难易程度.通过2015-2019年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惯例转移定量分析,发现惯例转移受不同环境要素影响,并且处在不断进化的学习过程中.知识资源、经济环境对于多数惯例转移是重要的、起作用的要素,易于在其他环境中发生转移,而末端型治理增加了知识资源(通用知识)的转移难度.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要素是惯例转移过程的主要冲突因素,使惯例难以在其他环境中发生转移.

    惯例转移项目间学习大气污染治理要素分析环境要素组合

    基层应急能力影响因素的分层化研究——基于ISM-MICMAC模型

    李慧滕五晓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应急能力受复杂因素影响,厘清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能够识别关键因子,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作支撑.基于德尔菲法明确基层应急能力影响因素,通过ISM模型构建影响因素结构体系,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进行验证分析.构建了由25个因子构成的基层应急能力影响因素体系,并基于ISM划分为9个层次和3个因素群,自下而上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影响基层应急能力;基于驱动力一依赖性数值划分出独立、联动、依赖、自治四个因素群,两者在影响性质上高度一致.应从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基层应急工作标准化建设、加强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基层应急能力制度环境执行主体解释结构模型

    领导型经纪: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解释——基于A区治理创新的案例分析

    杜力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基层治理情境的变化,传统经纪机制已难以适应国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现实需要.为此,国家开始尝试构建一种以基层党组织为基础,以党建引领为载体的领导型经纪,实现治理权威再造与治理效能提升.与传统经纪机制基于权力支配逻辑的管控导向不同,领导型经纪具有鲜明的引领共治导向.它通过执政党的组织网络实现国家与社会的有效连接,以论坛建构、项目运作和社会联结,实现共识塑造、资源整合和联合行动,从而促进国家与社会的有效合作.从理解中国之治的角度来看,领导型经纪映射出迥异于西方国家政治情境的国家、政党与社会关系,对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本土化和构建中国特色政党基础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领导型经纪经纪机制基层治理党建引领

    地方政府政策工具组合何以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基于32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高进马付顺张家贺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政府运用政策工具组合促进地理标志品牌提升,是通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方式.根据中国32个地方地理标志品牌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地方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工具组合实现地理标志品牌的提升.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存在四种显著政策工具组合路径.其中,制定规划政策工具是提升地理标志品牌的必要核心条件,公共服务和推介宣传政策工具多以反向形式或缺席状态存在,而同时采用制定规划、法律保护政策工具对于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具有较高推动力.通过对地理标志品牌提升的政策工具组合研究,为地方政府促进区域地理标志品牌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政策工具组合地理标志品牌提升定性比较分析

    民事合同效力先决案件的诉讼形态

    冯祝恒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事合同效力先决案件的圆满解决需要探求其特定的诉讼形态.合同效力作为实体性先决问题具有"偏本土性",其在我国民事程序中有着独特的角色承担.合同效力先决案件的传统处置,是根据合同效力之程序角色对应采取不同方式.当前,既判力客观范围的肆意扩张与诉之合并形态的疏漏,是传统处置模式积弊丛生的主要根源.对此,将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拉回至"诉讼标的—既判力"的认同之下,在对合同效力作"诉讼标的化"改造的同时,进一步根据实体法权利体系明确完整的诉之合并形态,是一条较为可取的模式重构之路.由此呈现的合同效力先决案件之合理诉讼形态,即是一个确认之诉与两个真正的预备合并之诉的搭配组合.这一诉讼形态本质上乃诉的合并制度的功能发挥,是对现有诉讼制度的"挖潜".

    合同效力先决案件诉讼形态既判力确认之诉诉的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