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北亚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北亚论坛
东北亚论坛

朱显平

双月刊

1003-7411

dbyltl@gmail.com

0431-85166392

130012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东北亚论坛/Journal Northeast Asia Forum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办的,研究东北亚地区发展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术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文明倡议:理论内涵、世界意义与实践路径

    邢丽菊鄢传若斓
    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文明倡议提出后,与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一道共同成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全球文明倡议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共通性、发展性、实践性特征.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强大支撑,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实践过程中,要进一步建立全球文明对话交流平台,加强双多边文化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各国友好交往,共同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全球文明倡议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观

    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重大安全成就与风险应对

    宋国新
    1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是维护共建国家安全、破解沿线安全困境、推动区域和平发展的实践创新.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在区域安全合作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安全成就,即从理念、器物和制度三个层面构建了以发展为导向的区域安全合作新模式,积极破除"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批驳西方对"一带一路"建设非安全问题的渲染,对区域安全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治理平台,强化了共建国家的安全互信、抑制了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正在铲除战争、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等滋生的社会土壤,有效维护了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卫生安全、生态安全和数据安全.然而,共建"一带一路"依然面临诸多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以及国际舆论的泛安全化渲染,导致单纯以发展来促进安全的成效相对滞后和减弱.为此,从以安全保发展的视角出发,共建国家需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不断深化多层次、复合型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国际舆论的正向引导机制,持续优化沿线安全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导向安全风险泛安全化国际安全合作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制度建构:发展历程、中国贡献与路径抉择

    吕江张可
    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已走过十余个年头.这期间,尽管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诸多重大而深远的事件和变化,但共建"一带一路"却始终如一地向前迈进,成为国际合作中的时代典范."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个项目合作的具体实践过程,更是一个制度合作的不断建构过程.其既承载了历史所赋予的文化传统,又彰显了时代所蕴含的制度生命力.而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缩影,能源合作极好地反映了这种制度建构的过程和优势.无论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的建立,还是能源治理观的变革,都充分凸显了这一点.未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应着眼于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碳中和"1+N"政策体系,通过创新性地运用涉外法治,保障"一带一路"更高质量地发展.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能源安全制度构建碳中和

    "北约亚太化":联盟转型还是联盟扩员

    凌胜利吴玥瑾
    4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北约对亚太地区的介入不断加深,呈现"北约亚太化"态势."北约亚太化"主要受到地缘政治环境、美国对华竞争战略、欧洲盟国协调等因素影响,突出表现为以应对"中国挑战"为战略目标、以强化与亚太伙伴国家关系为主要手段、实现亚太与跨大西洋的安全联动.当前,对于"北约亚太化"的认知分歧主要聚焦于其属于联盟转型还是联盟扩员.通过比较分析联盟转型与扩员的条件,可以发现"北约亚太化"的实质是北约将联盟空间拓展至亚太地区,推动联盟转型.尽管北约积极加强与亚太国家间关系,但是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和互利水平有限,这使得"北约亚太化"难以发展为在亚太地区的联盟扩员."介入亚太"已经成为北约的长期任务,会对中国周边安全、亚太地区局势与大国战略竞争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对此,中国需要加强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巩固与亚太国家的务实合作、推动建立与完善包容性的地区安全机制,妥善应对"北约亚太化".

    北约亚太化联盟转型联盟扩员亚太安全亚太联盟

    大国领导力塑造与中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路径分析

    曹德军
    6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并非简单的经济学问题,而是涉及合法性竞争的政治学问题.在全球治理格局转换的历史阶段,服务全球公益是潜在领导国主动展示良性意图、获得国际支持、赢取战略机会、增强全球影响力的根本性手段.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互惠交换、关系契约与利益贡献程度塑造着领导力的合法性基础.二战结束后,美国依靠多边国际机制、全球军事联盟与 自由贸易网络支撑起美式领导力.但冷战后新兴大国逐渐承担治理责任,而美国则在所谓"单极时刻"开始放松自我克制,基于蛮力强制追求全球利益,导致其国际领导力合法性基础受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中国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平台供给新型国际公共产品,从互惠交换、关系契约与利益贡献方面夯实合法性基础.

    国际公共产品政治领导力关系契约合法性机制中美战略竞争

    大国竞争、政治极化与拜登政府"服务中产阶级"政策进展

    田野李刚
    7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务中产阶级"政策是拜登政府的执政重点,其政策框架包括社会政策议程、国内经济政策议程以及国际经济政策议程."服务中产阶级"政策的进展,反映了美国未来的政策走向,影响深远.当前,大国竞争与政治极化是美国政治生态的最重要特征,影响并塑造着美国的内外政策.一般而言,一项政策的大国竞争属性越强,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就越小,两党在该项政策上就越可能达成共识;一项政策大国竞争属性越弱,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就越大,两党在该项政策上就越不可能达成共识.社会政策议程大国竞争属性弱,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大,进展寥寥;国内经济政策议程大国竞争属性中等,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中等,推进艰难,但有一定进展;国际经济政策议程大国竞争属性强,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小,进展顺利.

    拜登政府中产阶级大国竞争政治极化经济安全

    国际制度变迁与制度话语权格局的演变——以全球经济治理为例

    岳圣淞
    9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局势总体稳定、区域性冲突频发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在致力于提升自身物质性权力水平的同时,也更加注重非物质性权力,特别是制度性权力的获取和提升.通过借鉴话语制度主义理论,以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制度变迁为例进行分析,可以为国际制度话语权格局演变的动因及趋势提供一以贯之的解释逻辑.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制度演进遵循着系统性的话语逻辑,在制度创设、制度运行和制度竞争的不同阶段,国家行为体凭借对话语资源的掌控与调试,将自身参与特定领域制度互动的意图通过相应话语策略的实施导入制度框架中,使之成为维护制度运作的原则遵循.通过上述机制的实践,不同行为体得以在参与制度互动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利益、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对制度话语权理论的再探索有助于弥补现有理论认知的不足,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深刻洞悉国际话语权理论进展,准确把握国际话语权,特别是制度话语权的演进规律,可为中国探索构建全面系统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以营造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提供有益启示.

    国际话语权国际制度话语制度主义制度话语权全球经济治理

    RCEP与亚太地区重叠式自由贸易区整合

    范存祺莫敏
    11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东盟为轴心、"10+1"自由贸易协定为辐条的"东盟+"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是当前亚太地区重叠式自由贸易区的显著特征,然而重叠式 自由贸易区安排会造成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碎片化和复杂化的困局.RCEP作为亚太地区进阶的巨型自由贸易协定,在顶层设计上可以有效覆盖多个多边、双边自由贸易安排,通过制度融合与规则对接、政治互信与文明互鉴、经济重塑与话语权提升等三大路径,可有效降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碎片化和复杂化风险,推动亚太地区重叠式自由贸易区整合和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应该从近期、中期、远期入手,深度参与RCEP等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形成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亚太地区重叠式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增长动力.

    RCEP重叠式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合作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应对

    Abstracts

    127-128页

    东北亚论坛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