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池
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 湖南轻工研究院
电池

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 湖南轻工研究院

文力

双月刊

1001-1579

batterie@126.com batterie@yahoo.cn

0731-85141901

410015

湖南省长沙仰天湖新村1号

电池/Journal Battery Bimonthl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第一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池专业科技综合期刊。《电池》的英文摘要早已被多家国内外公认的权威文摘刊物收录,并被美国Advanced Battery Technology和美日联合出版的ITE Battery Newsletter等多家专业刊物引用、推广和宣传。1992年、1997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并多次获省、部级一等奖,1999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0、2004年又荣获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称号,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5年再次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电池》是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已发行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报道电池应用技术和科研成果为主,兼顾国外经验和动态,可供电池界人士及高校师生、研究人员阅读参考;也为商业、商检、外贸、消费者和电池用具设计生产人员所必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化学-热耦合分析电池的内阻和产热

    李航刘晓建白金宋亚勤...
    793-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研究电池的产热机制及其对电池内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值仿真及混合功率脉冲特性(HPPC)实验,分析环境温度、荷电状态(SOC)及正极材料对内阻的影响.建立基于集总电池模块的电热耦合模型,分析放电倍率、环境温度对电池表面温度的影响.随着SOC的变化,电阻呈两端高,中间平缓的趋势;随着工作温度的上升,电池内阻呈降低趋势,在SOC为 0.1 和0.9 时,15℃和25℃的内阻分别约为35℃时的2.0 倍和1.5 倍;正极材料是导致电池内阻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电池产热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在低温环境下升温更加明显.

    内阻产热放电倍率正极材料化学-热耦合锂离子电池

    《电池快讯》(月刊)已出版428期

    798页

    动力电池冷板波纹形流道结构的优化

    蔡永华张大帅胡永波
    799-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动力电池冷却问题,考虑电池模组的布局和散热要求,设计一种具有波纹形流道的冷板,在保证能耗的前提下,控制冷板换热面温度,并具有良好的热均匀性.分析冷板的特征结构,分别讨论波峰波谷高度、流道入射角度及流道宽度对冷板性能的影响.调节流道入射角度可更好地通过流量分配来控制板内压降变化,流道宽度与波峰波谷的设置能改善冷板的热均匀性问题.用最优参数设计的波纹形流道冷板,相比于传统的直流道,换热性能提升8.4%,板内能耗仅提升1.7%.

    动力电池冷板结构设计波纹形流道流道宽度流道入射角度

    圆柱形电池组纵向流风冷散热性能仿真

    揭琳锋李伟熊树生
    805-8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圆柱形电池组的能量密度,提出密排形式的电池组,研究纵向流风冷对该电池组的散热效果.纵向流冷却的电池组的体积相比横向流方式缩小 9.62%.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中,将集总参数电池模型和流体传热模型相耦合,开展数值仿真,发现:在 4 m/s的风速下,电池温升可控制在 15℃以内;在相同的放电倍率(2.0 C)下,环境温度每提高 10℃,电池温升约增加 1℃;放电倍率每升高 1.0 C,最大温升约增加 10℃,最大温差约增加 4℃.纵向流风冷对圆柱形电池组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特别是用于对体积和质量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时.

    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模拟仿真电池组圆柱形电池纵向流风冷

    基于AUKF算法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

    杜涵马雁王非周永年...
    810-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的荷电状态(SOC)估计有助于电池管理系统延长电池寿命并确保电池安全.由于协方差矩阵的伪正定性和噪声统计误差的累积,使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锂离子电池的SOC进行估计通常不准确.为此,提出基于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AUKF)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方法.该方法由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和自适应算法组成.与UKF比较,验证所提方法在不同老化程度下SOC估计的准确性.所提方法显示出高SOC估计精度,误差在 0.5%以内.

    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AUKF)荷电状态(SOC)

    基于恒压充电数据的锂离子电池SOH估计

    杨驹丰李哲王振邬明宇...
    815-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估算健康状态(SOH),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基于恒压(CV)充电工况中的电流数据,提取电流曲线差异性参数作为健康特征(HI),并结合灰狼优化(GWO)-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算法,构建HI与SOH的映射关系,获得SOH估计模型.基于两组公开电池测试数据集的验证表明,在完整及非完整CV充电工况下,所提方法的SOH估计均方根误差均低于 2%.基于GWO-SVR、SVR和高斯过程回归等算法的电池SOH估计误差表明,所提方法的综合性能较好.

    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OH)估计恒压(CV)充电灰狼优化(GWO)算法支持向量机回归(SVR)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封装寿命评估

    崔杏辉杨大鹏
    82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因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出现膨胀、内部产气和水汽渗透等现象,造成密封失效,封装寿命缩短,进而影响使用寿命.在高温及高温高湿条件下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研究电池的水汽渗透量及热封区域粘接强度.基于阿伦尼乌斯模型和Hallberg-Peck模型,通过水汽渗透试验得到电池在常规应力下的封装寿命是 6.31 a;通过高温试验得到电池在 25℃条件下的封装寿命是 29.69 a,高温高湿试验得到电池在常规应力下的封装寿命是 33.18 a.在一定加速应力范围内,该方法可快速预测电池的封装寿命,缩短测试时间.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封装铝塑膜加速老化试验寿命预测

    分散剂对石墨-水悬浮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马芳陈国标胡春益
    826-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石墨粉体在水中的分散效果及悬浮稳定性,研究阴离子分散剂、高分子分散剂、阳离子分散剂单独及复合作用对石墨-水悬浮体系分散稳定性的影响.高分子分散剂对石墨-水体系的分散稳定效果较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的润湿效果较好,接触角比原始石墨减小约 50.3°;改性丙烯酸(MAC)的分散稳定效果最好,石墨粒径减小至 12.2 μm,静置48 h后体系的吸光度为 2.958.MAC/NP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聚乙二醇(PEG)两种复配分散剂的分散稳定作用优于单分散剂体系,石墨粒径分别减小至 10.5 μm、10.3 μm,静置 7 d后,吸光度基本不变.

    石墨分散剂润湿性分散性稳定性

    负极补锂量及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阎笑盈靳卓徐晓明曾涛...
    83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锂离子电池在负极上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消耗活性Li+,并导致初始库仑效率(ICE)较低和容量衰减的问题,对石墨负极进行锂箔间隔补锂,研究负极补锂量及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负极补锂可弥补电池活性锂的损失,与未补锂的电池A相比,补锂 12.76%的电池B在化成过程中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提高 7.54 个百分点,常温下以 1.00 C在2.50~3.65 V循环445 次的容量保持率提高2.77 个百分点;补锂22.34%的电池C首次充放电效率提高9.24 个百分点,容量保持率提高 4.06 个百分点.在预化成后对电池C进行 45℃高温静置,更有利于锂源的嵌入和电池性能的发挥.

    磷酸铁锂(LiFePO4)负极预锂化首次充放电效率容量保持率

    电池型电容器的正极结构设计与性能

    田洪松刘富亮周雄袁东...
    836-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池型电容器正极材料在涂覆干燥时,会因表面张力导致出现电极界面不稳定、极片电阻率偏大及孔隙率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以高电压钴酸锂(LiCoO2)为正极材料,采用多层涂覆技术对LiCoO2 正极片进行厚度梯度设计.控制双层涂覆极片的总厚度为 30 μm,调节双层极片的厚度梯度分布,实现极片上下层孔隙率的差异化分布,构造Li+快速传输通道,减小离子扩散阻力、减缓容量衰减.与具有各向异性和高层间距的硬碳(HC)负极组装成软包装电池型电容器,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双层电极LH-18(第一层涂覆厚度为 18 μm)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达到 80.85%,比单层电极(LH-30)高 6.27 个百分点.在 2.5~4.2 V循环,20.00 C的放电容量为 1.00 C时的 81.82%,1.00 C充放电 100%放电深度(DOD)循环 3 509次后,容量保持率仍有 80%,循环次数是单层电极(LH-30)的 2.27 倍.

    电池型电容器钴酸锂(LiCoO2)硬碳多层涂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