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瓷避雷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瓷避雷器
电瓷避雷器

李宏建

双月刊

1003-8337

DCPQ@Chinajournal.net.cn;DCPQ@xihari.com

029-84225087

710077

西安市西二环北段18号

电瓷避雷器/Journal Insulators and Surge Arrester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电瓷避雷器》杂志简介《电瓷避雷器》(ISSN 1003-8337, CODEN DBIIA4,CN 61-1129/TM)双月刊。创刊于1958年,是我国绝缘子避雷器行业唯一的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极强、以学术和应用技术交流为主的国内知名期刊。主办单位西安电瓷研究所,是本行业科学技术、新产品开发、技术情报信息中心;是全国绝缘子、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单位;是国际电工标准化委员会(IEC)TC36、TC37两个技术委员会国内对口负责单位;中国绝缘子避雷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设在所内。《电瓷避雷器》杂志从2000年开始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6年有44篇被CA收录;连续12年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等等。1997年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电瓷避雷器》杂志1996和2000年连续两届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获“2003年机械工业电瓷避雷器行业科技信息成果一等奖”、“2005年机械工业电瓷避雷器行业科技信息成果一等奖”2004~2005, 2006两次获得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物审读中心“编辑出版优秀奖。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组织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电瓷避雷器》的主要栏目有:绝缘子 避雷器 测量技术 接地系统 简短信息 基础知识讲座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输电线缆耦合强电磁脉冲特性的分析

    李祥超王贤超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输电线缆耦合强电磁脉冲感应过电压的问题,利用有界波模拟器产生2.3/23 ns的电场波形,对LGJ和ZR-VVR两种架空输电线缆进行耦合实验,用直接实验法分析其不同条件下耦合到的感应过电压特征和差别.试验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在10 kV/m以下时,这两种输电线缆耦合到的电压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并近似为线性增加;电压波形近似为阻尼振荡,振荡周期为纳秒级;输电线缆耦合到的电压会随着架空高度、入射仰角、横截面积、耦合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输电线缆近端负载接50Ω阻抗匹配时,耦合到的电压和能量最大;而接储能元件电感器和电容器时基本上没有很大差别.

    输电线缆强电磁脉冲耦合特性感应过电压

    基于KL-VMD的架空线路雷击故障识别

    刘举成董新胜何山张小军...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架空线路遭受雷击时,故障行波中存在丰富的故障信息,从暂态分量中准确提取特征量并分类是雷击故障识别的核心.提取过程中会存在模态混叠、最优小波基问题,同时雷击距离、落雷点与短路点不一致也会影响识别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KL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改进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雷击故障识别方法.依据实际故障搭建了220 kV架空线路模型,模拟绕击、反击和短路场景,选取三相电压进行凯伦贝尔(Karenbauer)变换解耦得到零模、线模1和线模2,对零模电压及其变化率进行KL-VMD分解,根据暂态能量比不同,构建了雷击识别判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判据可以准确辨别绕击、反击和短路故障,验证了改进VMD算法的有效性和判据识别的准确性.

    行波KL散度变分模态分解零模电压

    基于组合赋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估法对110kV线路防雷策略的研究

    吴桂联陈浩林佳
    21-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110 kV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估法的防雷改造评估方法.首先根据不同防雷措施下的差异化原理,筛选出差异化指标作为防雷措施的优化对象;然后,提出熵权法(EWM)与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组合赋权的方式法对线路防雷措施的权重值进行赋值,并建立以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防雷评估模型.最后,针对华东南110 kV某输电线路实例进行防雷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文中所提的防雷方法能全面地评估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优化后线路杆塔的绕击和反击跳闸率分别降低72%和53%,说明文中所提方法取得了预期效果.

    防雷措施复合赋权法绕击跳闸率反击跳闸率差异化防雷

    基于雷电放电选择性的配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措施研究

    肖小兵何肖蒙李华鹏何心怡...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研究了雷电放电选择性对配电线路的影响,包括配电线路走向、配电线路所处地形、地质的关系,为重点防雷区域的辨识提供理论依据.对近年连续发生雷害事故的配电线路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了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建立了雷云模型与配电线路模型进行理论论证.针对频繁遭受雷击事故的配电线路提出差异化防雷改进建议.包括提高防雷重点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为线路加装防雷保护间隙并设计合理的招弧距离;对易发生雷电区域的配电线路进行入侵波重点防护等.有别于雷害事故频繁发生后再对配电线路进行防雷改进措施,该研究是在雷害事故发生前,区分易受雷害事故影响的配电线路,从而形成配电线路预防性防雷保护.

    雷电活动选择性配电线路雷害事故差异化防雷

    关于10kV交流线路用外间隙避雷器选型现象的一些建议

    王陆璐黄佳瑞左中秋孙泉...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厘清当前行业中出现的一味提高外串联间隙避雷器本体额定电压值、压缩残压值,混淆本体故障后的工频湿耐受电压要求,以及在带间隙避雷器上配合使用脱离器等现象,以理论分析结合试验论证的方式说明了:1)典型10 kV带外间隙避雷器额定电压13 kV能够满足避雷器自身安全性需求,一味地增加额定电压并不能显著提高避雷器的耐大电流冲击能力,还会影响与间隙性能间的配合;2)典型的10 kV带外间隙避雷器残压值40 kV能够满足线路防雷需求,并有较大的裕度,苛刻的提高残压要求值并无意义;3)线路避雷器的本体故障时EGLA工频湿耐受电压要求值应为不低于系统的最高工频过电压的1.2倍,而非简单的套用"1.2倍额定电压"的表述来计算;4)在外串联间隙线路避雷器上串联脱离器企图实现"双保险"的思路不科学.线路避雷器的外串联间隙已实现了本体故障情况下的隔离功能,并且避雷器的工频续流也在半个周波内能够遮断,不存在脱离器动作的短路电流及其持续时间的工况.随意在线路避雷器上串联脱离器反而占用输电走廊资源,增加线路防雷成本,徒增线路运维负担.

    EGLA额定电压残压工频耐受电压

    避雷器典型劣化状态下状态特征参量变化特性研究

    南保峰郭洁吴宏晓彭姚红...
    47-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推进,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配方、工艺等制造技术有了长足提升,特性明显改善,为设备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保护.但同时MOA劣化隐患引起的泄漏电流、参考电压等变化特性也有所不同.泄漏电流、参考电压作为MOA状态检测的重要状态特征参量,参量的变化特性直接影响着状态判定的灵敏度、准确性、有效性和阈值的确定.本研究基于MOA状态参量测试平台,试验研究了多种规格的试品在不同程度人工受潮、持续运行电压下加速老化以及2 ms和8/20μs电流冲击下的状态特征参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归纳了特征参量变化的灵敏性、可表征性.基于试验结果和状态特征参量的变化规律,提出状态判定特征量建议,对MOA劣化状态的有效检测和准确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MOA典型劣化状态泄漏电流参考电压变化特性状态判定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多柱并联避雷器组局部故障机理研究

    刘志远何家欣李江涛赵欣洋...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内的避雷器为了满足能量吸收需求,通常采用多柱并联的结构.但是多柱并联避雷器由于电流及吸收能量不均匀的问题容易发生局部故障,导致系统闭锁.为了明确故障机理,本研究分析了直流换流站内容易发生局部故障的金属回线转换开关(MRTB)避雷器以及中性母线金属回线(EM)避雷器的运行工况及结构特点,研究了不平衡故障的发生过程、故障现象以及解体检查结果,从氧化锌压敏电阻微观结构到避雷器组并联特性总结了局部故障发生的原因、机理,并提出了对应的故障应对措施.

    特高压直流多柱并联避雷器局部故障故障分析MRTB

    冲击电流试验中充电电压的估计

    余龙龙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冲击电流试验是高压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避雷器和电涌保护器等产品的试验检测.当试品为线性负载时,某一冲击电流幅值对应的试验设备充电电压可通过理论公式进行相对精确的计算;当试品为避雷器等非线性负载时,与之对应的设备充电电压则难以确定.通常需要基于大量历史数据和长期经验累积、或反复调试方能确定合适的充电电压.为此,基于理论推导,提出了适用于避雷器/电阻片等非线性负载情况下,估算冲击电流幅值所对应试验设备充电电压的方法,并采用多种电阻片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估算方法较为准确.该方法有助于缩短调试时间,提高试验效率;对于智能化、自动化冲击电流试验设备的研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冲击电流充电电压非线性负载避雷器自动化控制

    对SnO2-CuO-Nb2O5压敏电阻电气性能的改良研究

    郝亚超赵洪峰谢清云蒙晓记...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SnO2-CuO-Nb2O5压敏电阻的泄漏电流较大,导致压敏电阻在正常工作时发热严重,并引起了非线性系数降低,保护水平下降,无法直接应用于避雷器中.因此就降低SnO2-CuO-Nb2O5压敏电阻的泄漏电流作了进一步研究,期望改善其电气性能.经研究发现,当采取0.05(摩尔分数)Cr2O3和0.05 Sb2O3共掺杂时,电阻内部无第二相结构存在,晶粒紧密贴合,微观结构较为均匀.此时SnO2-CuO-Nb2O5压敏电阻的综合电气性能也最好,其电压梯度高,达到了423 V/mm;泄漏电流最小,为0.33μA/cm2;非线性系数最高,达到了33.36.

    SnO2压敏电阻电压梯度泄漏电流

    MgO掺杂对SnO2压敏电阻性能的影响

    孙岩任鑫吴育聪杨莉禹...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传统的SnO2+CoO+Nb2O5+Cr2O3压敏电阻体系,深入研究了MgO掺杂对SnO2基压敏电阻综合电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O掺杂量为0.5%(摩尔分数)可获得最佳的电性能,非线性系数为32,电压梯度为284.3 V/mm,漏电流为7.1μA.这是因为Mg2+作为受主掺杂剂,提高了表面态密度,当MgO的掺杂量超过SnO2样品的溶解度极限时,在晶界处形成尖晶石,由于钉扎效应阻止了ZnO晶粒的生长,因此晶粒尺寸减小并形成更多晶界,有效提高了SnO2压敏电阻的综合电性能.此外MgO的掺杂使得晶粒尺寸分布更均匀,降低了孔隙率,提高了样品的烧结密度.

    MgO掺杂SnO2压敏电阻固溶体电气性能